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6歲前立好五條規矩,孩子三觀正有出息

PubDate:2021-04-03

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成人能夠遵守規則,是孩子得到自由的基本保證。在這個前提下,每一個孩子都會知道他做事情的底線,並且知道這個底線是由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大人。

這樣,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強制和懲罰的生活中逐漸學會如何生活,擺脫「不好的」、「常犯錯誤的」狀態,走上自由的、快樂的、有規則的、成長的軌道。所以在孩子6歲前,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立個這5個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01餐桌上規矩不能少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細心的人會發現,餐館中有的孩子,食物亂丟,杯盤弄得亂響;有的孩子不熟練但卻能專注地吃著面前的食物。兩個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高下立判。

禮儀教養不是高高在上,它藏在飯桌這樣的細節之處,

在家吃飯要守規矩,出門做客也是一樣。比如:

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

吃菜的時候不翻撿盤中食物;

夾了一塊食物就不能再更換了;

吃飯的時候不許玩手機……

這些在飯桌上不經意的動作,透露的是孩子的風度和修養。

0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孩子往往很難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上好這一課,這條規則能夠幫孩子建立與他人的界限。

對1歲多的孩子來說,他眼中的世界都是「我的世界」:媽媽是我的,

我看得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我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先要告訴孩子:「這是你的。」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已能很好地區分你、我、他後,再跟他說:「這是你的,這是我的,這是他的。」這個概念很清晰後,再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重複問孩子:「這是你的嗎?」

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不論這個人是誰。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這樣做是讓孩子學會區分「你的」、「我的」,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在成人的世界裡,很多違法行為都可以歸結為「不是我的,但我就要」。

在幼稚園裡,老師們總在重複地問這樣的問題:「這是你的嗎?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如果你想分享,你必須徵求這個東西的主人的同意。

」這個過程使孩子學會了正確地看待被拒絕和被接納的過程。

03規律作息

很多人都習慣晚睡,父母熬夜,孩子也跟著一起。早睡早起似乎已經成了大人和孩子最難的自律。

從小給孩子定好有規律的生活,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

幾點運動,這些小事,說起來容易,堅持下來很難。

但健康的飲食起居,是孩子身體健康和精神抖擻的基礎,同時,父母能夠節省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其他的工作和家務。

生活規律,睡眠健康,一家人才能不辜負每天的時光。

04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有位媽媽說:在家裡我儘量和孩子一起遵守「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的規則。但是我發現,有的時候很難做到。前天早晨,我等孩子先行洗漱,可洗著洗著,他就玩起水來了,這一玩兒怎麼也停不下來。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肯定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

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

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05玩手機、看電視要有度

孩子迷戀手機在現代家庭中十分常見,隨處可見一個2、3歲的小孩,熟練的滑動開鎖、輸入密碼、找到自己喜歡的APP。

資訊化的時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很難實現。

孩子玩電子產品,堵則潰,疏則通,父母要做的事,是幫助孩子把握玩手機的度。

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不行、每次玩的時間是多久,

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一定要堅定。

只要定好規矩,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沉迷手機。

Wendy媽有話說:

6歲前的孩子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

如果沒有規矩來約束他,

孩子就不懂得評判自己的言行,

容易為所欲為,不遵守規則,

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因此,

6歲前, 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立下這5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