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以下4種表現,說明孩子性格出了問題,家長需要及時引導

PubDate:2021-04-03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比如:在沙漠裡,一個迷路的人水壺裡只剩半杯水。

樂觀的人會想:「還有半壺水,還有希望,我肯定很快就能走出沙漠了」; 悲觀的人會這麼想:「只剩下半壺水了,完了,我肯定走不出沙漠了,只能無聲無息死在這裡」。

顯而易見,以這兩種精神狀態而言,一定是樂觀的人能堅持更久的時間,更可能等來救援。所以,一個人的性格真的非常重要。

在當今社會,性格不僅關乎一個人的交友狀況,更關乎他能否適應社會,並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希望孩子乖一點、懂事一點。殊不知,太過懂事的孩子在社會上是會吃虧的。

家長要多重視,若孩子有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討好型人格的早期特徵。

01沒有主見

這樣的孩子長期充當老好人的角色,最終會導致他們沒有主見。他們害怕別人的質疑和否定,所以在有和別人不同意見的時候,

他們會人云亦云,會附和其他人的看法和觀點,默默地把自己的看法消化掉,時間久了,這樣他們就會失去自我。

02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

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習慣性迎合別人的想法,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對他們來說,說「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他們病態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總是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

在學校中,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是最不起眼、最中庸的,他們本能地避免一切衝突,像塊沒有棱角的石頭。

03不敢表現自己

除了沒有主見,有討好型人格早期特徵的小孩,同樣不敢主動表現自己。比如不敢上臺說話,不敢展示自己的優點,上課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哪怕這道問題他是懂的。

這樣的小孩,

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膽小,所以不敢勇敢地表達。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信心。

現在很多父母總是喜歡貶低自己的小孩,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努力,更加謙虛。

但比起有自知之明,膽小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建立自信。擁有了自信,才能讓內心擁有強大的力量,才不會輕易讓自己處於「低自尊」的地位。

04本能的去討好別人

正是因為希望別人快樂,所以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壓,他們往往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第一個沖上去幫助其他人,去討好其他人,可是其實這樣的他們是不快樂的。

Wendy媽有話說:

怎樣避免把孩子養成「討好型」?

1.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人在童年時期是否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對他一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

得到過就會獲得內心的滿足,不會在成年後一直處於一種對愛極度匱乏的心態中,不會太過在乎別人是否關注他愛他,也就不會為了獲得這種期盼的愛而去討好別人。

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孩子表現好愛他,犯錯了依然愛他,不論成績好壞永遠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只因「他是你的孩子」。

這種無條件的愛會使孩子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一旦有了安全感,自尊、自信、自在的感覺就會油然產生。這樣,孩子才會自己尊重自己,自我價值隨之萌芽。

父母對孩子的愛越是無條件地給,孩子的心理越自信、越健康。

2.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父母長期的高壓和專制主義教育方式也容易引發孩子的「討好型」人格模式。

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就被父母忽視、反對、斥責,幾次下來孩子根本不敢表達自己,只能和父母意見一致,否則就意味著不愉快發生。

父母給孩子安排好一切,

孩子根本沒有自主選擇權,所以凡事唯唯諾諾,沒有思考和主見。

平時生活中家長應當給孩子同樣的尊重,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意願。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即使不按照孩子的想法來孩子覺得自己的意願得到了表達和重視,

也會樂於接受最終結果。

比如今天穿什麼衣服這種小事,或是全家旅遊計畫也參考一下孩子的意見,只有你當孩子是個獨立個體了,孩子才會像小大人那樣多思考,多考慮自己內心的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隨波逐流,一味迎合別人的想法和期望。

3. 培養孩子充實富足的內心

「討好者」的內在與心態太過無力和空虛。

在他們的的認知中,對於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讚賞,只有「討好」別人這個方式,沒能意識到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學習、提升自己等來獲得別人的贊許和認可。

所以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多多關注自身,幫助孩子培養一顆溫暖、強大的內心。

比如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培養,發展特長;或者專注於學習、閱讀,

孩子每天有自己喜愛的事情做,逐漸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他們可以從這些通過自己努力的具體事情中獲得成就感、自我確認感、自我滿足感,自然而然能夠贏得別人的關注和讚美。

孩子能夠時時刻刻獲得來自自己內心深處力量的滋養和支持,就會堅定而果斷地做自己,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不會總是放棄自己的堅持而去迎合別人。

4. 多一點欣賞和鼓勵

卡倫 .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裡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因此才總是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讚賞和一種和諧的氛圍。

總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現在的父母總是對別人家的孩子大加褒獎,卻總是看不見或故意忽視自己孩子的閃光點。

對自家孩子要求高固然是好事,可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實施打擊教育、對孩子的進步和優點視而不見,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更是要不得。

孩子年齡小,自我認知能力欠缺,對自我的認知只能來自大人的評價。

對自家孩子要求高固然是好事,可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實施打擊教育、對孩子的進步和優點視而不見,隨意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更是要不得。

孩子年齡小,自我認知能力欠缺,對自我的認知只能來自大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