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磨蹭、拖延、「喊不動」?孩子拖拉磨蹭的3種原因你知道嗎

PubDate:2021-04-03

日常生活中,孩子寫作業時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現象非常普遍,很是讓家長頭疼。

不只寫作業,起床、睡覺、刷牙、洗澡、出門,在各種事情上孩子都喜歡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長髮脾氣、抓狂。

其實,孩子磨蹭拖拉,只是一種表像,這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

只有找到孩子磨蹭拖延的「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更有效的結果。

日本行動科學專家石田淳也說,孩子的拖拉是因為他們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和個性無關。意思是說,所有年幼孩子都普遍地有拖拉磨蹭的表現。孩子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其實與年幼孩子對時間無概念有關。

為什麼?因為大腦會習慣性地追求舒適和不改變,所以拖拉磨蹭便成為大腦的首選。結果是孩子的行為,總是趨向于停留在舒適的環境中,也不願意改變。當孩子拖拉成癮後,孩子在日後的學習或生活,都會習慣拖拉。

難怪無數成年人也很愛拖延。所以父母對孩子從小進行糾正和引導,非常重要。

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孩子拖拉磨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缺乏信心

有些孩子拖拉磨蹭不是因為懶,而是由於自我效能感低,對要做的事情缺乏信心。

心理上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於是缺乏行動的動力,害怕沒做好就要承受自己或父母的責怪和失望。

如果生活中父母喜歡打擊否定孩子,一犯點錯就批評個不停,比如檢查孩子作業發現錯誤時,就朝孩子發脾氣,那麼這類孩子就很可能變得磨蹭,平時比較消極、被動。

對於這類孩子,增強自信心是一方面,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一方面。

首先,鼓勵孩子樹立一些小目標,

讓孩子在實際的行動中,看到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些事,從而增強自信心。

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收拾房間、幫媽媽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增加挑戰和難度,獲得獨立做成某事的成功體驗,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會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強。

還可通過增強運動鍛煉、多接觸大自然的方式,提高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感,獲得自信心。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少一些挑剔、打擊否定,在孩子犯錯時不要肆意批評。

多一點包容,情緒穩定、耐心地引導孩子;多一些溫暖的鼓勵,幫助孩子增強信心,從而逐漸改掉磨蹭的行為習慣。

二、能力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是由於「心有餘而力不足」,

心裡想儘快完成,但是能力達不到。

拿寫作業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對於知識點概念沒掌握清楚;字、詞、文章記憶不清;題目訓練不夠多,熟練度不夠;注意力欠缺······

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導致孩子缺乏積極性,很難高效率、快速地完成,只能選擇磨磨蹭蹭拖延時間。

對於這類孩子,家長要注意從提高孩子能力方面入手,夯實學習的基礎,比如寫作業前讓孩子多溫習幾遍今天學習的知識點,多記憶、背誦需要掌握的生字詞;通過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等方法訓練孩子注意力。

在生活技能方面,家長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學習,比如起床穿衣、刷牙等,給孩子示范正確的做法,孩子通過反復練習能力得到提高,行動自然會更快。

三、時間觀念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拖拉純屬認知上的不足,由於年齡小,大腦發育不足,或是日常生活中忽視了這方面的學習,導致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

也就是說,孩子不能認識到時間的長短、做事的緩急。

對家長來說,早上催著孩子趕緊起床洗漱吃飯,然後去上學才能在規定時間到學校。

但是孩子意識不到做完一件事後面很多事要做,所以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家長「這麼著急」,所以再怎麼催也沒用。

因此,對於年齡小的孩子,特別是4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慢慢來,不要總是以成人世界的節奏去要求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們拖拉不願起床,其實是跟父母從小沒有對孩子培養時間概念有關。相比之下,我們身邊一些即使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對時間常常還是「懵」的,他們當然也不懂得守時和時間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幼稚園甚至學齡期,有拖拉嚴重、毫無時間概念的現象,那麼就要耐心給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做起。

▷即當父母面對拖拖拉拉不願起床的孩子,

可以這樣做:

1、送給孩子一個鬧鐘

平時跟孩子約定每天起床的時間和出門時間,讓孩子調好鬧鐘。一開始時,你別奢望孩子一聽到鬧鐘就能起床,因為來自原始社會的基因力量不是「紙糊」的。這時父母可以學習美國媽媽對小嬰兒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鬧鐘響了哦,我們還有20分鐘就要出門了。」鑒於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維,父母可以用形象圖像標示的鬧鐘替代只有時針分針和黑點的鬧鐘,或者當鬧鐘響時,鬧鐘上會有跳動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從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襪,分階段地提醒時間,比如「現在已經過了多少時間,刷牙你用了多少時間,你還有多少分鐘就要出門……」

2、把責任歸還孩子

我們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為父母「包攬過多」導致。為什麼呢?「我不起床媽媽很緊張,她總能在最後時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著急」……所以適當把責任歸還給孩子吧。

有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她讓女兒每晚睡前調好鬧鐘,跟孩子定好出門時間點,並且常常明確地告訴女兒:「我7:30分就必須出門,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麼我就只能把你鎖在家裡。」孩子同意了這樣的約定。但是孩子有一次還是違反了跟媽媽的約定,當小女話還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樣蜷縮著時,這位媽媽就「咚」一聲反鎖了房子的門……孩子被嚇醒了,從次再也沒違反過起床約定。

有些父母會通過讓孩子為自己的拖拉承擔後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師約定,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給予拖拉孩子適當的懲罰。在跟老師約定好之後,第二天早上,這位爸爸像往常那樣給孩子提醒了時間,但孩子還是很磨蹭,回到學校時已經遲到了半小時。老師取消了孩子作為當天早操小老師的資格,還公開批評。後來孩子在起床上變的自覺。

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師約定,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給予拖拉孩子適當的懲罰。在跟老師約定好之後,第二天早上,這位爸爸像往常那樣給孩子提醒了時間,但孩子還是很磨蹭,回到學校時已經遲到了半小時。老師取消了孩子作為當天早操小老師的資格,還公開批評。後來孩子在起床上變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