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爭議蔡英文民調為何仍不降 吳子嘉找到原因

PubDate:2021-03-30

8月28日公投日,除了「重啟核四」公投確定成案,「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公投」等3項公投案可望成案。根據親綠媒體一項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有45.6%民眾認為核電「利大於弊」、47.9%支持「珍愛藻礁公投」,這幾項民意指標,顯然都與蔡政府的施政方向不同,但總統蔡英文的3月信任度,始終維持在6成左右的高檔狀態,顯示蔡英文信任度不受大環境影響。針對即使有「反萊豬」等爭議,蔡英文的民調卻仍不降,媒體人吳子嘉分析指出,這個弔詭的現象,顯然是因為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都被外部壓力大量抵消了。

《美麗島電子報》公佈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蔡總統3月的信任度59.4%,比上月微增0.2個百分點;36.3%則為不信任度,比上月增加1.7個百分點,未明確回答的有4.3%,顯見民眾對蔡總統今年以來的信任度評價非常穩定。

針對蔡英文的民調,媒體人吳子嘉分析指出,弔詭的是,從食安、環保,

到臺灣人最在意的經濟發展,蔡政府的政策方向,充斥著與主流民意相左的狀況;但卻幾乎無損蔡英文的民意基礎,甚至出現一種「我反對你的行為,但我支持你這個人」的矛盾現象。他認為,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顯然都被外部壓力大量抵消了。

吳子嘉點出,從政治學理來看,很難找到特定名詞來形容這是什麼狀況,但顯然跟臺灣與大陸之間愈趨嚴峻的對立脫不了關係。也就是說,在動盪的兩岸與國際局勢中,蔡政府只要繼續扮演「國家安全守護者」的角色,預料還能繼續維持好一段時間的安定執政。

吳子嘉接著表示,民進黨政府中央政權的穩定,不見得能讓地方縣市受到庇蔭,從四大公投案的成形,暴露出不滿內政的民怨確實存在,

相關政策若堅持不給轉圜的彈性,順應民意來調整修正,2022地方選舉,終究會成為老百姓宣洩怨氣的出口,因此蔡政府不應挾民調而自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