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3-6歲的孩子要立規矩,有3種毛病千萬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PubDate:2021-01-19

@小春哥的忠告 專注于分享陳小春一家新聞趣事和育兒知識,與你探討最實用的育兒技巧,讓你從此帶娃變輕鬆。今天,小醬將為您提供,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乾貨。

-------分割線-------

你有沒有想到過,我們在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體恤孩子情感的同時,很可能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嬌縱和過度保護?

3-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就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給孩子立規矩、養成好習慣要趁早,晚了就會很難彌補。

朋友A:

那天晚飯後,我媳婦照例開始輔導女兒作業。

正應了「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那句話,不出意外地我媳婦很快起火了。

她氣極了拍了女兒一巴掌,讓人沒想到的是,挨了打的女兒反手就給了媽媽一拳。我女兒九歲多,身高一米五,那一下子讓她媽媽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朋友B:

我兒子今年升初中,不愛學習還成天惹是生非,在班裡成績倒數,我們兩口子三天兩頭被老師叫去學校。

我們打也打過、罵也罵過,都沒啥用。有時候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校了,我們就告訴老師,「我們也沒辦法管他了,您要是能管就管一管,不能管就算了。」現在我們只希望他能順順利利上完學就好。

朋友A和朋友B在孩子小的時候都認為頂個嘴、打個人、不做作業都不是多麼嚴重的事,可等孩子大了,問題變嚴重的時候已經無力管教了。

有這4個毛病不能慣

1、摔東西

當孩子生氣摔東西後,家長就會忍不住打孩子幾下,幾次下來,孩子不僅打疲了,毛病倒是沒改掉!其實,打孩子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打一次得起一次的效果,不疼不癢的打幾下,根本沒用。既然打了,那就得讓他知道,下次要再發生這種情況絕不輕饒,讓他出現害怕的意識,努力改正!

當然了,這裡也得說下父母親,如果孩子出現發脾氣亂摔東西的現象,是否有反思過,夫妻之間吵架時有沒有摔過東西?這是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

因為孩子就是自己的鏡子。

2、說謊

孩子生來天性善良,很多時候說謊也都是無意識的,最怕的就是父母的漠視行為,這種處理方式很容易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認知行為。

比如:一開始,孩子只是想要媽媽表揚,就和媽媽撒了謊,媽媽不但沒發現還真的表揚了他,這就會讓他覺得「說謊」可以得到媽媽的表揚!久而久之,孩子的品性就會出現問題。而家長若在這種時候立規矩,讓他明白,做錯了事情就必須受到懲罰,孩子就會長記性,甚至更有擔當。

3、偷東西

媽媽帶著玲玲去拜訪一位親戚,進門後媽媽和親戚聊天,琳琳一個人閑得無聊,就坐在親戚家小孩兒的書桌前看了會兒書,然後又起身溜達,看到一條跳繩,就拿起跳了幾下。

這時,一疊不屬於玲玲的卡片從玲玲的口袋裡掉下來。媽媽看到後冷下了臉,親戚連忙打圓場:「我家的卡片太多了,讓玲玲拿一些玩兒吧。」

這件事讓媽媽感到特別丟臉,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媽媽狠狠地批評了玲玲,玲玲也向媽媽承認了拿人家的卡片不對。

提示: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有些是因為對「偷」的概念還不明確,有時是在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誘惑下,明知道不對還是拿了。

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否則就會成為習慣,「小時偷針,長大偷金」。

-------分割線-------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那小醬的「小春哥的忠告」粉轉大家不要錯過了哦~~喜歡小春哥的快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