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是很不好的家庭教育

PubDate:2021-03-25

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臨睡前,兒子眨巴著眼睛問我。我一臉懵,不知道5歲的兒子緣何如此問 。姥姥說你只有2毛錢,媽媽,你別難過,明天我把小豬肚子裡的錢都給你花。

你看你,多大人了?也不知道節儉一點,咱家窮,幫不了你什麼,你自己得上點心,多攢點錢,別整天的有2毛錢卻算著花3毛。

閨女,咱家窮,這個我們買不起,為了供你上大學,我和你爸把棺材本都拿了出來,這人你不能嫁,咱家窮,高攀不起.....

關於「窮」這個話題,我真的聽得夠夠的了。

從小到大,搞得花錢就像犯多大錯誤一樣。哪怕工作後,自己有了錢,給爸媽買件衣服買個禮物,都跟做賊一樣,1000的說300、200的說50、100的說20。

只是,媽媽這種會過日子的性格,卻讓她變得特別摳。自己不捨得給自己花錢不說,也讓我有種一花錢就像剝削她一樣的罪惡感。

多麼痛的體會: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是很不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教導孩子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本身沒錯,但倘若用力過猛,這哭窮教育,就會適得其反,讓孩子長大後真的變「窮」。

01

你的父母,有沒有對你說過這樣的話:

去超市前,交代你:別拿太多,別拿貴的,懂事一點。

想要同學們都有的玩具,他們會說:我們跟別人家不一樣,我們沒那個條件。

你買了一本閒書,他們會說:就會亂花錢,買這些有什麼用?

諸如此類的話,潛臺詞是:我們家沒那麼多錢,不要浪費,要節約。儘管很多家庭並不是真的窮,卻還是喜歡用哭窮來教育孩子,父母哭窮的本質,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不亂要東西,不亂花錢。

可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抱怨「沒錢沒法過日子」,說「錢不可以買閑玩意兒」,說孩子「敗家」,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卑、無助。

02

如今的孩子對錢非常敏感

其實,今天的孩子們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更早地知道錢的概念。

即使你不明確地教給孩子有關錢的知識,孩子也在學,從他們開始認識喜歡的玩具和在商場裡買東西就開始了。電視廣告、琳瑯滿目的商品、好吃的、好玩的……也總在以各種方式衝擊著孩子的生活,

他們知道實現這一切都需要錢的説明。

通常在3歲左右,孩子們開始認識到錢的力量,並且很快明白一個事實:錢是得到一切好吃的和玩具的鑰匙。

從「貴」「便宜」,到認識真正的價值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給買了衣服、玩具之類的東西,他們往往會滿臉好奇地問:「這個多少錢?」這是孩子心中模糊的「價格」概念。而購物時,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也是「多少錢」「太貴了」「真便宜」這些話。此時的孩子,對於物品之間的區別,也可謂只有貴賤之分,並沒有價值的概念。

但當加入了「價值」維度,孩子的世界便截然不同了。

巴菲特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在他所有的投資中,

哪一次的收益最高?巴菲特取出一個發黃的筆記本說:「就是這個。這個筆記本是我小時候用0.5美元買的,現在已成為我最珍貴的財富了。」筆記本上是巴菲特投資、生活記錄和感受。雖然這個筆記本的價格只有0.5美元,但它在巴菲特心中的價值卻遠遠大於0.5美元。

在向孩子講述「價格」與「價值」的不同時,要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孩子逐漸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明白金錢的價值,乃至人生和生命的價值。

孩子值得你與他好好談錢

當孩子提出與金錢有關的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敷衍孩子。

帶孩子一起購物的時候,如果孩子想要一個小玩具手槍,而你不同意買,一定要讓他知道為什麼不給他買:是手槍太貴了,

還是家裡已經有很多手槍了?不要簡單地拒絕孩子。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和他談論價錢和品質。

03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要這件東西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動畫片《櫻桃小丸子》中有一集叫做《我們家很窮》,印象最深的描述是「全家人一起吃火鍋時,會把豬肉和牛肉混在一起煮,因為日本的牛肉太貴。」

但是小丸子並沒有因此在和家境優渥的同學相處時表現出低自尊,永遠不卑不亢、自信開朗,這裡面就藏著她家人的教育哲學:

小丸子的爸爸從來不哭窮,把吃到難得的牛肉當成是一件幸福的事;爺爺即便吃豬肉,

也很開心。

全家人給小丸子展現出的,永遠是積極樂觀、懂得珍惜和感恩生活的態度,而不是消極的抱怨與訴苦。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絕對不是物質多少,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絕不會給孩子灌輸過多物質上的狹隘價值觀,對於貧富能做到不抱怨、不炫耀。

Wendy媽有話說:

如果孩子再問:媽媽,我可不可以買這個玩具,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孩子又恰好沒有,不妨儘量滿足孩子。 想要窮養孩子,也絕不意味著總是在物質上限制孩子,並一直跟孩子強調家裡多麼多麼窮,而應該是: 如果條件不允許,不妨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暫時買不起,不過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爭取將來有一天能夠擁有。

一個家庭,可以物質貧窮,但精神不可以匱乏。我們可以窮在經濟,但要富在格局、教養、三觀。

爭取將來有一天能夠擁有。

一個家庭,可以物質貧窮,但精神不可以匱乏。我們可以窮在經濟,但要富在格局、教養、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