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有錢有健康,叫「資產」;有錢沒健康,叫「遺產」李開復:人生下半場,誰還跟你比財富?

PubDate:2021-01-22

病中赤裸裸的暴露在病痛的風暴中,再大的影響力、再高的知名度都幫不了忙;

在診療間、在病床上,我什麼都不是,就是一個隨時可能在呼吸之間頓失所有的病人。

那時候,我常常怨天怨地、責怪老天爺對我不公平,我從內心深處發出呼喊:

「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

朋友看我痛苦, 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

並在佛光山小住幾日。

有一天,早課剛過,天還沒全亮,我被安排跟大師一起用早齋。

飯後,大師突然問我:「開復,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

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

一個人能有多大程度可以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

影響力愈大,做出來的事情就愈能夠發揮效應。。。

這個信念像腫瘤一樣長在我身上,頑強、固執、而且快速擴張。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的正確性。

星雲大師: 如果只想著 擴大影響力 就是在 追求名利!

大師微笑不語,

沉吟片刻後,他說:「這樣太危險了!」

「為什麼?我不明白!」

「我們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

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

大師說得很輕、很慢,但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

「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

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

問問自己的心吧!

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聽到這裡,簡直像五雷轟頂,從來沒有人這麼直接、這麼溫和而又嚴厲的指出我的盲點。

我愣在那裡,久久沒有答話。

人身難得, 能把自己做好 就不容易了…

「人身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不容易了。」

大師略停了停,

繼續說:

「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

他的每一個字都落在我的心田裡:

「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悲哀、沮喪。

病痛最怕的就是平和、自信,和對它視若無睹。

我得了幾十年糖尿病,但我無視於它的存在,每天照樣做我該做的事,我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那幾天常聽大師開示,覺得自己過去堅信不疑的很多價值、信念都是有瑕疵的。

我當時還帶著很多因為身分、名望、地位而來的自負,大師的話語,我雖然記住了,可是我並沒有完全明白、也沒有完全接受,甚至還有點不服氣。

過去的我,做任何事情 都先考慮 會產生的影響力…

養病期間,大師的話時常在我心中迴盪。

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影響力」這三個字。

過去,不論做任何事情,我都會不自覺的先估算這件事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

一場演講不到一千人就不去;

每天微博不能新增一萬個粉絲,我就覺得內容發得不夠。

有人發信問我創業問題,我只回覆那些有可能成功的。

要不要見一個創業者?

完全取決於他的公司有多大潛力。

要見哪位記者,得看他的讀者群有多少。

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我的行程排得滿滿,我的時間有限,當然必須過濾掉很多次要的、沒有意義的活動。

於是,我精確計算每分每秒該怎麼用在能夠發生最大化影響力的地方;

我也幾乎有點偏執的把運營社交媒體當成人生目標的重點,把獲取粉絲視為志在必得的工作。

那時候,我確實沉溺在 各種浮動的快感中,

我是眾所矚目的,走到哪兒都有粉絲圍繞著我;

我在微博的影響力讓我輕易發起萬人實名抵制某一個熱門的電視節目;

我認為自己是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的俠客。。。。。。。

做為一個科技人,我對於自己已經越界毫無所覺;

堅信自己是在關心社會,但骨子裡已經被千萬粉絲沖昏了頭;

每一個社會重大事件,粉絲都會期待我的表態,於是我陷入轉發與關注的熱潮中,不能自已;

甚至還運用我的專業,篩選最值得關注的微博條文,好讓我的言論更具有影響力。

大師重重點醒了我:

「追求最大化影響力,最後就會用影響力做藉口,追求名利。

不承認的人,只是在騙自己。」

為了追求更多的影響力,我像機器一樣盲目的快速運轉,我心中那隻貪婪的野獸霸佔了我的靈魂,各種堂而皇之的藉口,遮蔽了心中的明燈,讓我失去準確的判斷力。

我告訴自己,有了影響力,我就可以伸張正義、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我的身體很誠實,我長期睡不好、痛風、便祕、還得了帶狀皰疹。

。。。。。

這些警訊都太小了,無法撼動我那愈來愈強大的信念;

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最後身體只好用一場大病來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層,讓我看看自己的無知、脆弱、渺小,其實我的心病得更嚴重!

生病後 我才發現… 生命 應該抱著初學者的心態

當我被迫將運轉不停的機器停下來,不必再倚賴咖啡提神,我的頭腦才終於可以保持清醒,並清楚看到,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膚淺的,為了改變世界的人生是充滿壓力的。

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抱著初學者的心態,對世界保持兒童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

讓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學習、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

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如此,

世界就會更好。

生病之後,我陸陸續續在微博發了些病後感悟的文章,我只是真誠想要跟大家分享,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為了擴大點擊率和影響力而刻意推廣。

我發現,真有需要的人,一篇短文、一句誠懇的話,就能深入人心。

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兩個人銘記在心。

而且,透過這種真誠、無私的靈犀相契,我自己得到的回饋才會是正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