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60歲老人天生聾啞,和83歲老母親相依為命,不會啞語,母子交流全靠心靈感應

PubDate:2021-01-21

世上有一種愛永不會改變,那就是父母的愛;有一種愛最遷就、最縱容,那也是父母的愛。雖然無情的風,吹皺了父母親的臉,但並沒有因此吹散了他們對你的愛;冷酷的雨,打彎了爸媽的脊背,但疼你的心卻依舊是幹的!無論歲月怎樣變遷,他們都如磐石般雷打不動地為我們守候。在黔江區中塘鎮興泉村,有一個特殊的家庭,一個83歲的老人照顧著60歲的聾啞兒子。

老人名叫李全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60年前,第一個兒子出生,取名向雲章。孩子一歲左右就學會了走路,他生性活潑,整天不是蹦蹦跳跳、就是在地上滾爬,淘氣得很。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李全英和丈夫開始發現了問題。正常情況,孩子一兩歲就能學會說話,按理說,他們的兒子早就應該學會說話了,但三歲的向雲章連爹媽都不會叫一聲。這時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四處求醫問藥,

但卻無濟於事,經醫生檢查診斷,發現孩子兩耳失聰,是個聾啞人。

夫妻倆隨後又生了兩個兒子,一切正常。三個兒子中,讓李全英夫妻最為心疼的還是啞巴兒子,總覺得虧欠於他。但凡有好吃好穿,必先滿足於他。兩個弟弟也非常懂事,從不與啞巴哥哥爭搶。

啞巴兒子長大後,因為殘疾,一直娶不到媳婦。因為說不出話,也不適合外出務工,一輩子就跟著父母生活。啞巴年輕時,是個壯勞力,兩個弟弟外出打工,他就承擔了家裡所有的農活。耕地犁田、栽秧打穀,種玉米、栽紅苕他都是一把好手。

俗話說樹大分丫、兒大分家,

李全英老人的兩個小兒子先後結婚成家,隨後分家出去另過,啞巴就跟父母一起生活。

七八年前,李全英的老伴身患重病,在他彌留之際,千叮嚀萬囑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啞巴兒子。

老頭走後,這個家就剩下母子倆。啞巴很勤快,雖然年過五旬,家裡的農活還是由他著做,做飯取暖用的柴火也是他全部負責。

近幾年,啞巴身體多病,住了幾次醫院,體質大不如以前。前不久,又一次意外摔倒,不省人事,緊急送醫治療才恢復過來。從此以後,啞巴也幹不了重活了,家裡的地也開始荒蕪,吃的用的全由李全英另外兩個兒子負擔。

母子兩人一起生活,彼此互相照料。

10年前,李全英在做家務時受傷,啞巴兒子照顧著媽媽,在農活、家務全包的情況下,還給媽媽喂水餵飯。幾年前,媽媽又傷了尾椎,在床上躺了一年半,也是啞巴兒子悉心地照顧,如今得以恢復。

兒子近年來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了,母親又承擔起全部家務,做好一日三餐,兒子只管吃飯和玩耍。每天吃過飯,啞巴兒子就去親戚家走走、鄰居家玩玩,有時他還去10公里外城裡逛逛,看看熱鬧。

啞巴沒上過特殊學校,不會標準的啞語,交流的手勢全由自己發揮,

旁人十分難懂。甚至有時候他比劃的什麼,連家人也弄不明白。但在母親面前,兒子想表達什麼,她都清楚明白,甚至僅憑一個眼神,她也知道兒子想說什麼。反之亦然,母親說什麼、做什麼,兒子也心領神會。

母子倆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用心靈感應、用眼神交流、用行動說話,他們相依為命,用愛把親情緊緊地連在一起。

編後語:

對這位偉大的母親感慨萬千!一個普通女性做到了一個不普通的母親!從心底裡為這位母親點贊!母愛感天動地;請好好善待我們的父母吧!多給自己和後入積福報!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欠的太多的,能讓你欠的,而且不求回報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 多多體諒他們!

用心靈感應、用眼神交流、用行動說話,他們相依為命,用愛把親情緊緊地連在一起。

編後語:

對這位偉大的母親感慨萬千!一個普通女性做到了一個不普通的母親!從心底裡為這位母親點贊!母愛感天動地;請好好善待我們的父母吧!多給自己和後入積福報!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欠的太多的,能讓你欠的,而且不求回報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 多多體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