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時候遭受過這「3種經歷」的人,潛意識裡會形成很多自卑,讓人心疼

PubDate:2021-01-23

小時候的經歷也許你已經不能歷歷在目,但是它並不見得就憑空消失,它只是進入了你的潛意識,成為了「操控」你的另一種隱形力量,讓你有某種特定的情緒,有某種特定的選擇傾向而已。艾姐跟你說內心極度自卑的孩子,童年大多有過這3種經歷,讓人心疼!

肢體上的體罰

肢體上的懲罰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的身形、力氣本來就比孩子要大得多,要是打孩子,孩子是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的,身上的疼痛會影響到孩子的內心,逐漸也會產生暴力和厭世的思想,父母給孩子的體罰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會畏懼與人的接觸。

情感上的冷漠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不記事怎麼對待孩子都無所謂。父母和孩子早期的情感連接,是孩子日後性格的基礎。曾經聽過一位知名女性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因為她是女孩,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嫌棄,時常把尚在繈褓中的她一個人放在床上不管不顧。雖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位女性是在父母身邊長大,但是她自言經常有悵然若失的感覺,內心也極度敏感、自卑。

父母陪伴孩子太少,和孩子情感交流匱乏,孩子遭受父母情感上的忽略,

孩子就會愈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弱小,這種沒有存在感的情緒,會催生出他們自卑的情結。

語言上的貶低

孩子在年齡還小的時候,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不能自信地進行自我判斷,一件事情他做得好不好、對不對,會先聽取別人的意見。

如果孩子小時候,接觸到的評價,是溫暖的、積極的、中肯的評價,孩子就會成長為自信的人,反之就容易成為自卑、悲觀的人。

內心極度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大多經歷過有人用言語反復貶低的階段。比如,周圍人經常說他笨、愛惹麻煩、討人厭等等。孩子接受到這些消極回饋,就進入了他的潛意識,成為他日後自卑的根源。正所謂,內心陽光、對自己寬容的孩子,肯定先接受別人的寬容、肯定。

自卑可以通過訓練而改正,但是深受原生家庭之害的孩子可能一輩子無法忘卻童年的悲傷;人的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其實這個自我童年時期已初見雛形。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一切可以重來。

在童年時期的我們可以更加認真地對待,更多平等地交流,更被尊重,我們會不會有更健全的人格或者說更少的性格缺陷。當然過去了就過去了,我們要勇敢的在過去的陰影裡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