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將來不用掃我墓」黃越綏主動交代兒媳「我走後別費心思,生前盡孝就好」想到隨時去祭祖:不必太在乎形式

PubDate:2021-03-23

經歷政治世家由興到衰而扛起家計、婚後因老公被綁架撕票而成為單親媽媽─長年照顧弱勢、投身婦運的作家黃越綏看盡人生多少風雨,一樣微笑以對;這些人生苦難甚至轉化為她投身大愛的推進力量。她的有情有愛,讓烏雲消散;邁向熟齡之後,她的朗朗晴空,給予眾人溫暖陽光,只要轉念,希望總在不遠處。

「人生的苦難夠多,你的溫暖就會打開,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碰到關卡不要被它關住,我的最後一關,只是閻羅王!任何的關卡都不要建立牢房,因為原本你可以假釋的,何必判自己無期徒刑。

妙語如珠、快人快語的黃越綏,出生政治世家、參與社會運動、長年扶持弱勢,意氣風發的她像是俠女,卻帶著包容萬物的悲天憫人,今年已經72歲的她,還四處奔走,為單親家庭募款,有情有義,對臺灣更有豐沛的愛。

掃墓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傳統,象徵著緬懷先祖、飲水思源的倫理精神,

不過隨著意識形態的轉變,當初本著對先人的感念、自發性的美德,

如今卻也成了對子女是否孝順的道德評比。

對此專業婚姻與家庭諮商師黃越綏老師,則提出不同的看法,

認為「形式上的含義不如心意重要」,甚至還直接交代兒媳將來不用為她掃墓!

據《健康2.0》報導,黃越綏表示,隨著時代變遷,

掃墓的形式其實早已發生很大的改變,過往多採土葬強調入土為安的觀念,

在現今寸土寸金、追求環保的時代思維下,已採火化方式,並安置在靈骨塔中。

她也坦言,自己並不會刻意遵循傳統,選擇在清明節當天掃墓,

反倒是在思念故去的雙親時,隨時都會到安置的地方去追思一番。

事實上,黃越綏在父母晚年相伴他們的日子裡,就曾坦率地告訴爸媽不會選在清明掃墓的想法,

因為她認為「生前盡孝比走後重排場,來得有價值。」

因此,她也同樣交代兒媳,將來不用花費心思替她掃墓,只要在思念時用心遙祭就可以了,

說到此處,黃越綏不禁有感而發:「真愛是永恆的追思,不必太在乎形式」,

不過她也強調,若是祖先有墓還是要清掃整頓,千萬不要因為懶惰而讓祖墓長滿了草。

除此之外,黃越綏也分享了她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祭祖掃墓的習俗,

同時也考驗著人性的弱點,因為一旦不做,在儒道思想

鬼人信仰相當普及的文化薰陶下,大家往往會害怕祖先會因此半夜託夢,

甚是因此背上不孝、累及子孫的罵名。然而就現今的社會相關規范而言,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若不做好環保措施,當心環保局找上門開罰,

所以究竟掃不掃墓,

該如何做,從來都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黃越綏說得真有道理,相較於執著形式上的掃墓,

心意更為重要,而生前盡孝也才是一個人是否孝順的重要依歸!

面對單親,「像我這麼幹練的女人都受苦,別人呢?」

「我會投入社運,是因為我一向扶持弱勢。但社會對於單親有著歧視(覺得我們歹命),

離婚就是不好的女人,未婚生子就是不貞。我也是單親,像我這麼幹練,都覺得辛苦了,那其他躲在角落哭泣的女人有多少?」

「所以我在1995成立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到今年已經25年了,在7年前成立麻二甲之家,照顧200多位單親媽媽、100多位失親小孩。你知道嗎?最小的媽媽才13歲。」

黃越綏的語氣中透露著不捨,因為每個受傷的靈魂,也經常讓她心如刀割。

說她是國民媽媽嗎?其實她已經快晉升為「國民阿嬤」。人生在世,誰都期盼一雙溫暖有力的手,支持我們度過大大小小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