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一得事件啟示錄:孩子崩潰的情緒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窒息」

PubDate:2021-03-23

對於育兒領域有所涉獵的家長,大概對「一得爸爸」並不陌生,這是一位為兒子成長教育奉獻全部身心的中年男性,在教育和心理上,

一得爸爸的涉獵和知識並不亞於女性,甚至付出更多,只因與妻子很早離異,作為單親爸爸,一得父親可謂竭盡全力。

而張一得的成長也如一得爸爸的願望那樣,從小就展露出了超出同齡人的優秀和天資,小小年紀,獲得的榮耀履歷已經是我們普通大人都無法企及的,

這不得不說是一得爸爸的功勞。但是,這些榮光卻沒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在考取埃默里大學後,

張一得選擇了自殺,徹底離開了視他為生命的父親和人間。

這件事一經曝光,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幾度登上熱搜,只因當事人一得爸爸是知名育兒專家,在寶媽群體中獲得極高的認可度,網友不肯相信他的兒子會選擇離開。

直到一得爸爸曬出了給兒子的告別信,

大家才接受了張一得離世的事實,但疑惑也就此產生了。

在大家的認知中,一得爸爸為了孩子的成長可謂殫精竭慮,不僅辭掉了優渥的工作,還選擇與兒子一起搬去山上生活,只為給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較好的環境。

別說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了,哪怕是每個月、每一天,一得爸爸都不曾懈怠過,他認真對待兒子的一切,而且從來不是專制的家長,

他幾乎沒有對兒子說過「不」字,也甚少干預孩子的選擇,認為孩子是自由的,應該有人生的掌控權。

這樣一個在大眾眼中接近完美的父親,為何會造成孩子的早逝呢?要知道,張一得離開的時候只有17歲,這是一名未成年人。

如果說,成年人走了極端有社會和環境的因素,

那未成年人做出這種選擇,就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干係,那麼,孩子崩潰的情緒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事實真相呢?

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窒息」時刻。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創傷是終身制的

「媽媽在我還是一歲嬰兒的時候就離開了爸爸。

我和父親一起長大,他把房子賣了,帶我到山上,耕地、種菜、撿破爛。這種田園生活方式在都市人聽起來也許很有吸引力,但我作為一個小男孩卻討厭這種生活方式。」

這段話出自張一得的埃默里大學申請書上,由此可以看出,幼童時期的張一得對父親的選擇非常不能理解,對於沒有媽媽的生活也很不適應。

他隨後還寫到自己對平凡家庭的嚮往,想要和其他同學一樣,不需要擔心金屬制的房屋會不會引來雷電,

也不想在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撿破爛,這些所謂的教育方式曾讓年幼的張一得感到窒息。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不知道張一得的父母為何離婚,但能看出來,一得媽媽的離開導致張一得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得爸爸沒有再婚,這意味著張一得從小只能接受來自一方的呵護和照顧,這會給他的成長留下遺憾和創傷。

著名女演員王子文曾說過,父母總認為離異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只要父愛母愛給到位即可,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離婚給孩子造成的傷害遠比大家想像中更嚴重。

大資料顯示,不少單親家庭的孩子面對感情是退縮的,青春期心理自卑幾乎是常態,長大能夠與自己和解的始終是極少數。

過度的關心,讓孩子壓力太大

之前我曾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去吃肯德基,因為家裡條件有限,所以只給女兒買了兒童套餐,在吃的時候,女兒主動讓媽媽也吃,

但媽媽卻說,「咱家的錢只夠買這個套餐,

沒事,媽媽看著你吃,以後你要努力。」

這件事給孩子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從此見到漢堡繞路走,因為童年的那頓飯讓她充滿了負罪感。

張一得也是如此,父親的愛很完美,十年不曾做過一頓重複的飯菜,將細節做到了極致,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父親。

但是,孩子需要的並非是完美的父愛,這會讓他認為自己也不能出錯,一得爸爸的優秀,在無形中逼迫著孩子同樣優秀,也會讓他窒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相似的經歷,自己做錯事時,父母若主動示好,反而會讓我們的愧疚程度翻倍升級。

客觀來說,父母並沒有錯,但孩子卻會被情緒壓垮,時間長了就容易走極端。所以,家長可以關心孩子,但不可以過度,以免讓孩子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