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班主任坦言:先養好習慣再有好成績,8個良好學習習慣值得借鑒

PubDate:2021-03-25

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范,對一個人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細節和禮儀,最能讓我們看出這個人行為修養。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優秀的,一定是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我們看孩子,不要光看到哪個孩子成績好,要看到父母在後面做了哪些事。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爸媽一定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再想改變,就為時晚!

5-12歲這個年齡,是孩子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標誌著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

這個階段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孩子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影響其一生發展。

那麼,家長們在孩子小學開學以後,應該幫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聽聽班主任怎麼說吧

01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02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

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03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04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05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

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06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07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08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使孩子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Wendy媽有話說:

每個孩子的學習都是家長眼中的重中之重,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都是緊抓不放,一旦學習跟不上或者是學習下降,就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來學習。

其實,這時家長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成績的好壞和習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家孩子正處於國小階段,請一定注意培養他這幾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