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40歲以後,要和長得好看的人交往

PubDate:2021-03-19

其實人的相貌並非一朝而就,都是點滴沉澱所致。之前逛論壇時看到一個話題:人到中年,什麼樣的人最值得交往?

底下眾說紛紜,有人說靠譜的、正直的,也有人說對你肝膽相照、為你兩肋插刀的。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我意外:和長得好看的人交往。當時還在猜想,說這話的怕不是外貌協會的吧?

直到後來工作中接觸了不同的人,才相信長得好看就是一張王牌!

只是,這裡的好看,不單是容顏的貌美,而是面相上的溫暖,是眼角眉梢的清風朗月,舉手投足間的賞心悅目,更是言談舉止透露的修養氣度。

林肯說,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四十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修來的。

你前半生經歷過的事,學習到的知識,都在無形中改變著你後半生的容貌,決定你以後的人生。

人到中年,行過世間山水,歷經世事滄桑,該為自己的那張臉負責了。

說到王剛,大家可能覺得陌生,但提起「和珅」,那應該是幾代人的記憶了。

從《宰相劉羅鍋》到《鐵齒銅牙紀曉嵐》再到《夢斷紫禁城》,前後共320集電視劇裡,王剛把一代奸臣「和珅」的自私、奸詐、貪婪演得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儘管當時名聲大噪,王剛卻坦言自己其實不想演,家人也一直勸他不要演,尤其是他的母親。

母親老說:「王剛,你演壞人這麼出名,好多鄰居見著我就說,你兒子長得還真不像好人!」

不得不說,提起一部劇,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劇中壞人的角色。

很少有人會誇讚他們演技精湛,更多的會把劇裡的情緒發洩到演員身上。

這是因為觀眾腦補了壞人就長著這幅面孔,於是不好的印象長久刻於腦海中。

小時候看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

只是單純通過外表去判斷;長大後再看,才發覺同樣一張面孔,有人親切柔和,有人一臉兇相,有人越看越順眼,有人卻越發醜陋。

想起魯迅筆下有一個經典人物,楊二嫂。楊二嫂年輕時美豔動人,每天擦著白粉賣豆腐,人稱豆腐西施。

可惜後來,在生活的壓迫下,她變得自私、貪婪、勢利,容貌也迅速衰老下來,成了「凸顴骨,薄嘴唇」的「細腳伶仃的圓規」。

其實人的相貌並非一朝而就,都是點滴沉澱所致。

眉目柔順的人大多樂善好施,眉宇間盡顯寬容和善;而眉頭輕蹙的人大多心胸狹窄,一臉兇相展露無遺。

都道人生是一場修行,在我看來,修啥都不如修一張不被欺侮也不打算欺侮別人的臉。

這臉,是一張愛笑的臉,是不輕易愁眉苦臉的臉。

與這樣的人相處,自己也會被他們樂觀的心態感染,越活越年輕。

清朝藏書家溫汝適,少年時期就珠璣迭出,他想著只要自己勤奮苦幹,就一定前途無量。

一天在路上巧遇一個相師,相師仔細打量他一番,搖頭歎氣,「大人這一生最多做到四品官」。

溫汝適深感失望,不料此時家鄉發生洪澇,農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他就挨家挨戶遊說倡議當地的富豪們捐款,重建家園。

日後又遇此相師,相師見了他大驚失色,慌著作揖行禮,感歎道:

「大人一定種了許多福德,不然面相和骨格怎麼改變許多呢?大人以後至少能升到二品官!」

說來也巧,溫汝適一生積善行德,職位也升得越來越快,最後還做了嘉慶皇帝的老師。

佛經裡常講,「相由心生,境由心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相吧。

世間萬物本身沒什麼變化,最大的改變就在自己心裡。

時間就像雕刻師,會把人的面相調整,惡人面貌猙獰,善人樣貌年輕。

怪不得有人說,人老了之後,會變成兩種人,一種慈眉善目,一種兇神惡煞。

現在看來確有幾分道理,人的面相和心靈是互通的,容貌也會隨品行漸變。

心地善良的人,厚道淳樸,為人熱忱,臉上綻放出大氣柔美的貴人氣質。

心懷鬼胎的人,弄虛作假,巧言令色,臉上呈現出刁鑽刻薄的小人之相。

因為心有所想,行有所向,所以心相,

是一個人最直接的投影。一張好的心相背後,是一個人優雅純良的生活態度和品格。所以說,年過四十,還長得好看的,心靈一定更美。

人到了一定年紀,「以貌取人」還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若是保持好心態,到老了,臉上的紋路都是平易近人的。

而一個人面帶苦色,越老越沒有親和力,和這樣的人待久了,自己也會心生怨氣。

所以四十歲以後,和長得好看的人交往吧,畢竟那個年紀還長得好看的,大多品性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