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誰看懂了,四郎真正愛上嬛嬛,是從甄嬛離宮修行那一刻開始的

PubDate:2021-03-17

當初在殿前一抬頭,驚豔到皇帝和太后,因為她眉眼處有幾分像純元。同批選在帝王側的新人裡,唯獨她有封號,並且還是皇帝親賜的。

於是,所以的人都說甄嬛是成也「莞莞類卿」,敗也「莞莞類卿」。

甄嬛能獲寵,當真只是因為外貌和純元有幾分相似嗎?

她殿前一抬頭,是讓皇帝眼睛裡有一道光閃過。太后原本是想撂甄嬛的牌子,她終究能進宮是因為她殿前不失儀,又不卑不抗,還露出了一點才華之光。

皇帝念她猶像故人,又能和他對詩對詞,而且莞爾一笑的樣子甚美,本意封為莞貴人。而皇后提出異議後,他又毫不猶豫地將莞貴人變成了莞常在。

甄嬛入宮後,他幾次想寵倖她,因她身體不適,他便真的不再召幸她,不曾去看她,也漸漸將她遺忘了。

所以,像純元,給她加分了,但並不是她得寵的唯一原因。

來年春天的杏花煙雨裡,他們二人一起品簫賞花談詩詞歌賦。皇帝對甄嬛心之嚮往,才會一再穿著便服去御花園,期望與她相遇。在大雨滂沱時,明明告訴自己,因為雨大,她不太可能去赴約。而他還是執意要去相約的地點,期盼她能在那等自己。

明明知道和她賞花的是長得像純元的莞常在,他卻不表露身份,

沒有馬上去召幸她,是因為珍惜難得的戀愛的感覺。

當自己再次到御花園,期望能和她相遇時,遇到余氏對甄嬛無理,於是英雄救美,為甄嬛解圍。並破例封甄嬛為貴人,還抱著她一路走回碎玉軒。

當初,只是遠遠見過甄嬛一眼時,收回封她為貴人的理由是因為漢軍旗有兩個貴人,

為了後宮平衡,所以只能封甄嬛為常在。

但二人偷偷相戀後呢,什麼祖宗規矩,他人的眼光,他統統不顧了。

他給不了她民間的大婚,但還是給了她椒房之寵。

因為像純元,是她走近他心的一個因素,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素。

都說皇帝心腸歹毒,太過薄情,除了純元之外,未曾對誰付出過真心。但他對甄嬛是真的動了心,動了情。

甄嬛小產,他當即趕回宮,陪在她身邊。在甄嬛醒來後,得知小產,而傷心欲絕時,他亦傷心不已。

她痛多一分,他臉上的痛苦之情也濃一分,甄嬛哭得滿臉淚水,他雙眼也灌滿了淚水,只是他強忍著,不讓它掉出來。

他眼裡是無盡的憐惜,絞著難以言喻的痛楚,那樣深重的悲哀和絕望,

不像是失去一個未出世的孩子,而是這世界他最珍視和愛重的一切。

他兩眼喊著淚水對甄嬛說:朕對不住你!

九五之尊,當眾向她說軟話,當眾紅了雙眼。

富察貴人流產,他可不曾如此傷心啊,只是感慨他又失去了一個孩子而已。

純元就像是他的初戀,

初戀總是叫人著迷而又難忘。

在他們愛戀最深最美好的時候,她離開了人世,從此她在他心裡就完美無瑕,他追憶的只是他們曾經的美好,她的好。至於她的不好,都被時光抹得乾乾淨淨。從此她就成了傳說,成了神話,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無人的能撼動。

皇帝對純元的思念,與其說是思念純元,倒不如說思念那時的自己和美好的時光。他之所以思念,是因為已經愛上了思念本身,和純元無關了。

純元在他心目中,已經是個符號,是信仰了,是他曾經的美好的象徵,不再是真實的存在。

而甄嬛是能和他宜言飲酒的人。和她有著美妙的倚梅園邂逅,杏花煙雨裡的相遇,他們能秉燭夜談,也能相對不語,她為他生兒育女,

為他解疑朝堂困局。

于皇帝而言,甄嬛是陪伴在側的人,能陪他看遍風景,細水長流,她是真實的存在。

不是說,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別,陪伴才是真長的情嗎?

只是,他終究是親手毀掉了他和甄嬛的一段情!

甄嬛對四郎的感情,我們都知道,是從愛轉恨。

而四郎對甄嬛的感情卻沒有那麼明顯的變化。

最開始,他只是把甄嬛當作是純元的替身,而到最後,他卻說甄嬛是他生命裡最重要的女人,在他心裡的地位,僅次於純元。

那麼甄嬛是從哪一刻起,開始在他心裡變得重要的呢?或者說,四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甄嬛的呢?

1、對替身的喜愛

最開始甄嬛之所以能夠在一眾秀女當中脫穎而出,除了她自身的美貌之外,酷似純元也是一個關鍵的加分項。

正因為她酷似純元,所以在入宮之後,四郎才會對她念念不忘,還獨獨賜了她一個封號「莞」,這是其他人都沒有的。而這個封號,更與純元皇后的小名同音。

這足以說明,最開始四郎對嬛嬛的寵愛,皆是因純元而起。

有了純元這個王牌,再加上甄嬛自身的天分,一時之間,嬛嬛就成了四郎心尖上的人。

但這時候的甄嬛哪怕再出眾,在四郎的眼裡,她也只不過是一個「妾」罷了,所以當她觸碰到四郎的死穴「純元」以及一些政治敏感地帶之後,四郎就果斷棄她而去。

因為歸根結底,甄嬛在他心裡,也只不過是一個純元的替身而已。替身再好,也不會有任何的特別之處。身為皇帝,他自然可以輕易找到很多可以替代她的女人。

2、離宮修行後,甄嬛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

甄遠道被人誣陷入獄,甄嬛挺著個大肚子去求情,看到四郎寫給純元皇后的信,信中一句「莞莞類卿」讓甄嬛傷心欲絕,坐在地上吼道「這麼多年以來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而在早產生下女兒朧月之後,甄嬛更是拒絕了四郎與她重修於好的請求,執意離宮修行。

甄嬛這個看似愚蠢的決定,恰恰說明了她對四郎曾經的愛,是真的。

這個離開的決定,是告別,更是懲罰。

此時的甄嬛沒有把他當成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的皇帝,而是把他當成了自己深深愛過卻辜負了自己的負心郎。

因此,作為一個皇帝,他會因為有人違背自己的意願而生氣,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卻會因為有一個女人真心對待自己而感動。

在甄嬛執意離宮修行之後,在四郎的心裡,她才第一次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此時的她不再是「莞莞」,而是「嬛嬛」。

所以後來他才會夢中喊出甄嬛的名字,在那麼多句「菀菀」(純元的小名)裡,終於出現了一句「嬛嬛」。

而此時的他,對甄嬛不僅有愛,更有愧疚。因此在迎甄嬛回宮的時候,他才會重修永壽宮、賜鈕祜祿大幸,還把四阿哥給她當兒子。

因為他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最愛的女人。

3、面對甄嬛的背叛,四郎內心極度矛盾

在得知甄嬛可能與果郡王有私情之後,四郎的內心情緒是非常複雜的。

一般來說,帝王對於妃子背叛這種事情,都是零容忍的。看瑛貴人的下場就知道了,僅僅只是被三阿哥追求,自己也沒做錯什麼事,最後就落得了一個慘死的下場。

而甄嬛與果郡王私通的事情,在他心裡則要比瑛貴人的事情嚴重得多。

這從他痛下殺手除掉果郡王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

果郡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在那麼多兄弟裡,也是一直支持他到最後的。

雖然他一直對果郡王有所忌憚,但真要動手殺了自己的兄弟,也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輕則被朝臣詬病,重則被後人唾駡。

但就在他看到果郡王為了救甄嬛而領著私兵出關的時候,他的殺意已決。

因為果郡王為了甄嬛而豁出一切的態度,讓他作為男人的尊嚴以及作為君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但他為什麼偏偏要讓甄嬛去殺了果郡王呢?

仔細分析,這其實是一場心理上的博弈。

因為他只能確定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但卻不能確定甄嬛對果郡王的感情。

因此如果把兩個人都處死的話,很有可能會冤了甄嬛,而這已經違背了帝王對於嬪妃姦情「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的原則了。

要知道,在他的心裡,有人覬覦自己的女人,不僅那個人有錯,自己的女人也有錯。

而在這裡,他雖然也責怪著甄嬛,但卻不忍動她,更害怕面對甄嬛也愛著果郡王的那個真相。

所以他要讓甄嬛親自去送那杯毒酒,這樣一來,他就有理由說服自己相信「她跟允禮沒有私情,她還愛我」這件事了。

這就像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丈夫,覺得妻子可能出軌了,但又害怕失去她,所以總是想盡辦法,讓她不好過,卻又不肯放她走一樣。

果郡王死後,甄嬛摔下臺階,他去看她時,說了一句「允禮的事,你想必狠毒了朕吧。」

從此之後兩個人心生隔閡,再也回不到過去。但是他到了臨死之前,卻還是想聽她喚他一句「四郎」。

殺了允禮,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因為他不敢面對甄嬛已經不愛自己的真相。但是愛情這種事,本就是裝不出來的,所以他後面一直喊她「熹貴妃」,而不是嬛嬛,兩人之間的芥蒂,各自都早已心知肚明。

4、他不是一個無情的帝王,而是一個想愛而不懂愛的男人

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發現陳建斌演的這個帝王實在是無情,不管是對待華妃、對待眉莊還是對待甄嬛,都是懷疑、冷酷多過信任和真心。

但是後來才發現,如果把四郎和果郡王用同一個標準來做比較,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因為作為帝王,本身就有著很多「不得不」。

比如說,他必須看重天下勝於女人,必須看重大局勝於個人感情,因此他能做自己的時候,其實少得可憐。

而在愛情這一方面,他之所以會很沒有安全感,其實也和童年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小就不能在親生母親身邊長大,而且父親兒子那麼多,能分給自己的愛更是少得可憐。

再加上他曾經親眼看到過母親和隆科多的私情,這就讓他對於女人出軌這件事,更加敏感。

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才會變得那麼極端。因為他要保護的不僅僅是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還有小時候受傷的內心。

因此,他對甄嬛的愛,更多的是佔有。他無法完全交出自己,這也並非他自己所能改變的。

結束語:

四郎的愛跟果郡王的愛比起來,顯得更為自私,所以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的方式,身為帝王,我們不能說他不愛甄嬛,而只能說他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但是從他種種自私的做法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對待甄嬛時的與眾不同。

而這種與眾不同,就是從甄嬛離宮修行那一刻開始的。

正因為她酷似純元,所以在入宮之後,四郎才會對她念念不忘,還獨獨賜了她一個封號「莞」,這是其他人都沒有的。而這個封號,更與純元皇后的小名同音。

這足以說明,最開始四郎對嬛嬛的寵愛,皆是因純元而起。

有了純元這個王牌,再加上甄嬛自身的天分,一時之間,嬛嬛就成了四郎心尖上的人。

但這時候的甄嬛哪怕再出眾,在四郎的眼裡,她也只不過是一個「妾」罷了,所以當她觸碰到四郎的死穴「純元」以及一些政治敏感地帶之後,四郎就果斷棄她而去。

因為歸根結底,甄嬛在他心裡,也只不過是一個純元的替身而已。替身再好,也不會有任何的特別之處。身為皇帝,他自然可以輕易找到很多可以替代她的女人。

2、離宮修行後,甄嬛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

甄遠道被人誣陷入獄,甄嬛挺著個大肚子去求情,看到四郎寫給純元皇后的信,信中一句「莞莞類卿」讓甄嬛傷心欲絕,坐在地上吼道「這麼多年以來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而在早產生下女兒朧月之後,甄嬛更是拒絕了四郎與她重修於好的請求,執意離宮修行。

甄嬛這個看似愚蠢的決定,恰恰說明了她對四郎曾經的愛,是真的。

這個離開的決定,是告別,更是懲罰。

此時的甄嬛沒有把他當成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的皇帝,而是把他當成了自己深深愛過卻辜負了自己的負心郎。

因此,作為一個皇帝,他會因為有人違背自己的意願而生氣,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卻會因為有一個女人真心對待自己而感動。

在甄嬛執意離宮修行之後,在四郎的心裡,她才第一次開始獨立於純元而存在,此時的她不再是「莞莞」,而是「嬛嬛」。

所以後來他才會夢中喊出甄嬛的名字,在那麼多句「菀菀」(純元的小名)裡,終於出現了一句「嬛嬛」。

而此時的他,對甄嬛不僅有愛,更有愧疚。因此在迎甄嬛回宮的時候,他才會重修永壽宮、賜鈕祜祿大幸,還把四阿哥給她當兒子。

因為他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最愛的女人。

3、面對甄嬛的背叛,四郎內心極度矛盾

在得知甄嬛可能與果郡王有私情之後,四郎的內心情緒是非常複雜的。

一般來說,帝王對於妃子背叛這種事情,都是零容忍的。看瑛貴人的下場就知道了,僅僅只是被三阿哥追求,自己也沒做錯什麼事,最後就落得了一個慘死的下場。

而甄嬛與果郡王私通的事情,在他心裡則要比瑛貴人的事情嚴重得多。

這從他痛下殺手除掉果郡王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

果郡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在那麼多兄弟裡,也是一直支持他到最後的。

雖然他一直對果郡王有所忌憚,但真要動手殺了自己的兄弟,也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輕則被朝臣詬病,重則被後人唾駡。

但就在他看到果郡王為了救甄嬛而領著私兵出關的時候,他的殺意已決。

因為果郡王為了甄嬛而豁出一切的態度,讓他作為男人的尊嚴以及作為君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但他為什麼偏偏要讓甄嬛去殺了果郡王呢?

仔細分析,這其實是一場心理上的博弈。

因為他只能確定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但卻不能確定甄嬛對果郡王的感情。

因此如果把兩個人都處死的話,很有可能會冤了甄嬛,而這已經違背了帝王對於嬪妃姦情「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的原則了。

要知道,在他的心裡,有人覬覦自己的女人,不僅那個人有錯,自己的女人也有錯。

而在這裡,他雖然也責怪著甄嬛,但卻不忍動她,更害怕面對甄嬛也愛著果郡王的那個真相。

所以他要讓甄嬛親自去送那杯毒酒,這樣一來,他就有理由說服自己相信「她跟允禮沒有私情,她還愛我」這件事了。

這就像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丈夫,覺得妻子可能出軌了,但又害怕失去她,所以總是想盡辦法,讓她不好過,卻又不肯放她走一樣。

果郡王死後,甄嬛摔下臺階,他去看她時,說了一句「允禮的事,你想必狠毒了朕吧。」

從此之後兩個人心生隔閡,再也回不到過去。但是他到了臨死之前,卻還是想聽她喚他一句「四郎」。

殺了允禮,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因為他不敢面對甄嬛已經不愛自己的真相。但是愛情這種事,本就是裝不出來的,所以他後面一直喊她「熹貴妃」,而不是嬛嬛,兩人之間的芥蒂,各自都早已心知肚明。

4、他不是一個無情的帝王,而是一個想愛而不懂愛的男人

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發現陳建斌演的這個帝王實在是無情,不管是對待華妃、對待眉莊還是對待甄嬛,都是懷疑、冷酷多過信任和真心。

但是後來才發現,如果把四郎和果郡王用同一個標準來做比較,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因為作為帝王,本身就有著很多「不得不」。

比如說,他必須看重天下勝於女人,必須看重大局勝於個人感情,因此他能做自己的時候,其實少得可憐。

而在愛情這一方面,他之所以會很沒有安全感,其實也和童年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小就不能在親生母親身邊長大,而且父親兒子那麼多,能分給自己的愛更是少得可憐。

再加上他曾經親眼看到過母親和隆科多的私情,這就讓他對於女人出軌這件事,更加敏感。

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才會變得那麼極端。因為他要保護的不僅僅是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還有小時候受傷的內心。

因此,他對甄嬛的愛,更多的是佔有。他無法完全交出自己,這也並非他自己所能改變的。

結束語:

四郎的愛跟果郡王的愛比起來,顯得更為自私,所以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的方式,身為帝王,我們不能說他不愛甄嬛,而只能說他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但是從他種種自私的做法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對待甄嬛時的與眾不同。

而這種與眾不同,就是從甄嬛離宮修行那一刻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