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日本票房第一的《鬼滅之刃》劇場版,真的超越了《千與千尋》嗎?更像是一杯即溶咖啡

PubDate:2021-02-04

Hi~ o(* ̄▽ ̄*)ブ,我是你們的娜娜醬~鬼滅之刃已經完結一段時間了,但是成功登頂日本票房第一的劇場版註定不會使得這部作品輕易地談出人們的視線。今天娜娜醬就和大家聊一聊這不在日本爆火的動漫吧!

大火不偶然

《鬼滅之刃》在日本大火起來,並不是一個突發事件,早在一年前,娜娜醬就感受到了它逐步上升的人氣。

後來細查了下才發現,《鬼滅之刃》在日本已經是大火的架勢了——想去的那家《鬼滅之刃》主題咖啡館,人氣高得竟然已不是提前預約就可以入場的,想去那兒喝個下午茶,你得先下單一張抽籤券,只有抽籤抽中了才能付費預約。

炎柱在劇場版《無限列車》上吃的便當,當然在《鬼滅之刃》咖啡館裡也有賣

而這抽籤麼,幾乎是「秒完」。

在這樣的限定條件下,外加時間緊張,很遺憾,沒能夠實現《鬼滅之刃》主題咖啡打卡願望。

大概翻了下漫畫以及TV版動畫,最初的印象,它就是一部少年漫,主線,也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鬼怪內容,升級打怪鬥BOSS的套路,容易讓人聯想起之前大熱的《犬夜叉》。

不過,這些年日本火來火去的少年漫挺多的,《鋼之煉金術士》和《進擊的巨人》在圈內大火的時候,好多人都沒能看進去,

所以當時翻過《鬼滅之刃》後,潛意識裡覺著這部作品,大約也就是圈內火一陣吧。

東京天空樹《鬼滅之刃》限定紅光

有一天,東京小夥伴說,發現《鬼滅之刃》在東京好火,連天空樹的燈光都用上了《鬼滅之刃》限定紅色。

《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在日本上映後,

對於流行走向嗅覺靈敏的九州JR,立即拿出自家的人氣蒸汽列車「SL人吉」號來跟鬼滅搞聯動,直接換了招牌,變身為動畫電影中的「無限」列車,車票上線後,《朝日新聞》報導:一秒賣完。

九州JR日本現役資歷最年長的蒸汽火車頭,恰好跟《鬼滅之刃》故事背景中的大正時代完美契合

與此同時,日本便利店裡,也開始出現各種跟它有關的衍生產品,譬如印上了「全集中」字樣的鬼滅之刃味覺糖。

這個「全集中」,指代的就是《鬼滅之刃》世界觀的修行關鍵」全集中呼吸」,2020年11月,在國會答辯時,日本新首相菅義偉竟然也用上了這句流行語。

首相的原話是:「請允許我使用‘全集中呼吸’來回答問題。」

能量飲料口味的「全集中」味覺糖/官宣圖

這部片子,就這樣火出了圈。劇場版自上映以來,票房不斷刷出新高,最終于2021年元旦到來之前,超越了《千與千尋》,成為日本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

正因為超越了《千與千尋》,所以搞得我們家一直不關心動漫的小編,也開始好奇這片子到底好不好看。

評價一個IP熱不熱門,看便利店裡有沒有就知道了

但是很多的小夥伴都覺著這動畫展開節奏有點慢,雖然配樂不錯,作畫也精良,但總覺著缺了點什麼能讓人欲罷不能的猛料。

好在,主角灶門炭治郎的妹妹禰豆子真的很可愛。

劇場版《無限列車》中出場自帶萌感的禰豆子

再看了看影評,從多位既看了漫畫,又看了TV動畫的資深《鬼滅之刃》忠粉的留言來判斷,《無盡列車篇》不過是長篇漫畫前中期的一個小[高·潮],比較漫畫後期的精彩來說,也不算得什麼。

「啊,那就只是一個劇場版嘛,那麼德不配位很正常。」還沒看電影的小夥伴擺出一副動漫圈老資格的樣子猜測說。

她意思是,看了也沒意思。

但,娜娜醬還是看了,看完之後,只想說兩個字。

真香!

真香打臉

《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的精彩程度,超越了預期,跟越來越大片化的劇場版相比的話……

還是不要比了,比比就傷心,完全不在一個水準。

《鬼滅之刃》原作故事的想像力很強,電影節奏也確實比TV動畫要緊張很多,尤其各種反差萌的人物設定非常出色。

《鬼滅之刃》劇場版中的鬧市街道畫面,高度還原了大正時代的淺草

尤其原作編劇方面,首先很聰明地將時代背景設定在了西洋風與傳統和風混搭,短暫又華麗的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這是一個對20世紀初來說有些時髦,對21世紀來說又有些懷舊復古的時期。

而在一個對鬼怪的想像古已有之,花樣百出的日本,作者依舊能出人意料地包裝出一個兼具魔術情調的西洋小丑外形,又合情合理擁有了近乎無限筋肉的魘夢之鬼。

這個擁有雙重的人性魅惑軟[性.技.巧],以及正面硬剛能力的[大.B]OSS,既能在前半段引出鬼殺隊夢境無意識的描畫橋段,又能在後半段的打鬥中,配合自身的催眠美杜莎之眼,將武打戲的難度推至巔峰。

這些屬於編劇腦洞的人設部分,實在有趣極了。

站在車頭的魘夢之鬼,看上去很時髦的樣子

至於這個鬼是如何將列車上的200名乘客挾為人質,蠱惑人類為自己賣命,又是如何能夠獲得近乎「無限」能量的戰鬥力?

這,娜娜醬就不劇透了。

總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棒。

對鬼的想像力以及設定的成功,同樣不偶然,主角鬼殺隊的人物性格設定方面,編劇在反差萌上也是做足了功夫,搔到了妙處。

在前半段,編劇描畫了鬼殺隊員的夢境內容,用來向觀眾描畫主人公的生世,原本平鋪直敘,但一轉換到夢境邊緣的無意識時候,鬼殺隊不同人物性格就一下子凸顯了出來。

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從一開頭就瘋得沒邊,有些煩人的野豬少年,他的無意識夢境中,竟然還是個野豬,非常自我的一個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最後看到炎柱——煉獄杏壽郎犧牲的時候,一邊說著振奮士氣的大話,一邊哭得稀裡嘩啦,眼淚不斷從他的野豬頭套中流出來,真的太可愛了。

日本人的精神核心

嘴平伊之助之外,炭治郎和炎柱的人物設定,娜娜醬猜想,應該就是這部劇在這個不平常的2020年底,可以橫掃日本院線票房的最大理由了。

這兩人不同維度上的「強悍」,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日本人精神核心追求,近乎複刻。

灶門炭治郎,代表的是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家世背景,一家兄弟姐妹跟一個單親媽媽住在山裡,年齡最長的炭治郎還需要燒炭後,下山賣了換錢補貼家用,可以說是相當普通的一家人。

他的內心絕對的善良和純淨,純良到可以在夢境無意識中,將自己的核心平白地奉獻給另一個蓄意來傷害他的苦命人;但同時,他又具有絕對洞察力與意志力,才能在求而不得的美好夢境裡一遍遍地殺掉自己,以求醒過來投入到真實的殘酷戰鬥之中。

這人物設定,擱在宗教故事裡,是聖徒;擱在傳統裡,則是聖人,對於任何一個普通人,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但,這是日本故事,如果還原到日本文化語境裡,放棄掉虛幻的美夢和幻想,決然選擇更殘酷現實的炭治郎,那就是中島美雪在阪神大地震後,為鼓勵災民應援所作的《戰鬥》之歌中的樣子:

戰鬥!或許你拼命吹起的號角也只是引起懦弱者們的嘲笑。戰鬥!但仍要頂著冰冷的急流渾身顫抖著也還要勇敢向前。——《戰鬥》之歌部分歌詞

也正因為是日本故事,所以《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中會有炎柱這樣的男二,特別經典的日本貴族精神,所謂的世家子弟,力量越大、責任越大的代表人。

據說在整部《鬼滅之刃》之中,炎柱——煉獄杏壽郎都是故事中少有的精英家庭,世世代代都是炎柱,代代武藝超群的設定,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歷史上長期佔據日本社會上層地位的武士家族。

所以在娜娜醬的理解上,剝去鬼滅的外殼,杏壽郎就是一個傳承了武士精神,一個武士門閥家族後人。他體弱卻又堅強的母親,在逝世前,凜然正告他,要做一個強大且溫柔的人。

杏壽郎的強,在影片前半段中就刻畫得很鮮明,當他的夢境邊緣,無意識核心受到威脅時候,他竟然可以在無意識中調動自己真實世界的身軀掐斷攻擊來源。而作為世家且天生就強大的天選之子,他的課題與必須在逆境中堅強起來的普通人不一樣。

在影片的末尾,就是敵對勢力,追求武術極限的上弦之三鬥之鬼,也極欣賞足夠強大的杏壽郎,並向他拋出了繡球,希望他加入鬼族,在不死的世界中共同追求「最強」的武藝。

這個話題就很有趣了,作為社會最上層,擁有足夠強大能量的人,是站在會老、會死的人類這邊,拼盡全力也未必能保護弱小的同類,還是加入鬼族所代表的黑暗卻永恆的世界,去追求至高的個人武藝境界?

力戰也不能免於一死的煉獄杏壽郎,與日出後被迫撤離戰場,但毫髮無損的上弦之三鬥之鬼,到底誰才是更值得的那一個?

就是燃盡了自己也未能殺鬼的煉獄杏壽郎/電影截圖

杏壽郎作為人類中強大一員的溫柔,就是影片末尾的最大催淚彈。

2020年,從年初開始就亂了套的人類世界,在多數人都感受到了生活逆境的這一年,走進電影院看上一部從人設開始就飽含了情感的作品,恐怕任何一個人都沒法說不好。

絕對商業成功

但你要是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在票房上超過了《千與千尋》,就強行論證它比《千與千尋》更值得看,就很難經得住推敲了。

當然,也正因為這一「聲譽通脹」質疑,使得《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登頂歷史總票房第一的事實充滿了衝突性,媒體推波助瀾的是否過譽的討論,又助長了這部原本僅僅限於少年番題材的作品,進一步二次、三次傳播,迅速破圈。

但回過頭來,《鬼滅之刃》劇場版商業上最成功的地方,還在於,這是一部有著已完結的長篇漫畫,以及TV動畫作為支撐的動畫電影。

從影院火出圈的人氣,還能引發迅速的補番效應,又再次引發TV動畫播放量,以及漫畫銷量的上漲。

更重要的是,就像一位影評作者所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不過是漫畫前中期的一個小[高·潮],漫畫的中後期更有精彩的內容,這就讓人更有想要進一步關注這部作品的興趣了。

喜歡了《千與千尋》,不過去翻吉蔔力的歷史作品,但還不見得每一部都合胃口;要是喜歡了新海誠的《你的名字》,那就更無奈了,誠哥的歷史作品就那麼幾部,一天就看完了。

這只要泛泛地對《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有點好感,譬如我們,就會想翻翻野豬少年的故事部分,想看看動漫中設定的其他鬼都是什麼樣子,其他鬼殺隊的柱都是什麼身世故事,這可看的,就多了。

難怪原作者鱷魚老師年輕輕輕就可以封筆了,接下來,就是靠版權授權,也足夠實現一切自由了。

依然還是即溶咖啡

只不過,從我們作為觀眾觀影的回味來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畢竟還就是一部劇場版。

去碰瓷宮崎駿,佔用老先生清晨義務拾垃圾的時光,去詢問他對《鬼滅之刃》的看法,就實在是媒體之恥了,日本媒體在這方面,也沒好到哪裡去。

給你一個小白龍的眼神,請你自行體會

就一劇場版,還能有什麼看法,那真就一劇場版呀,跟原創動畫電影比較,在影院的觀影體驗,當然是先天不足的。

鬼滅在最精彩的故事背景、人物設定之外,服飾設計、作畫、動作設計、配樂、都是慣常的日式動漫標準操作,不弱也談不上強大,作為TV動畫衍生的劇場版來說,基本令人滿意。

但要強行跟《千與千尋》比綜合素質,只能說,鬼滅的日本影史票房第一,在我們看是商業結果上的偶然,而《千與千尋》作為原創動畫電影獲得柏林金熊獎,是其藝術成就上的必然。

《千與千尋》鏡頭中一閃而過的巨大伊萬里燒,定格看才發現,每件都畫得那麼精美。

一部原創的動畫電影與劇場版的差異,觀影體驗上,根本就是不言自明的。雖然同樣都是2小時左右的觀影時間,但兩者的生命維度根本不一樣。

《千與千尋》的每一幀畫面,都是只為這一次觀影綻放的唯一設計,每一個《千與千尋》中的角色人物,都只會在這2小時中活上一回。

在《千與千尋》中,幾乎沒有一個配角身上沒有戲,就算是沒有臺詞的群眾演員,也是各種肢體語言給自己加戲,2小時中,沒有一個出場的角色不令人好奇。

《千與千尋》每個鏡頭中的配角表情,滿眼都是戲。

對比《鬼滅之刃》劇場版,被主角團保護的群眾基本就是背景板,有臺詞的小角色,為了要做美夢,聽從魘夢之鬼蠱惑的演出效果,也非常令人尷尬,基本淪為推動劇情的工具人。

對,我們的意思就是,動畫電影跟劇場版的濃度根本不一樣。如果《千與千尋》是端坐在陽光正好的冬季下午,慢慢啜飲一杯用心手沖的精品咖啡,那麼《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差不多就是想喝咖啡了,於是就泡了一杯即溶。

你對於《鬼滅之刃》有什麼樣的評價呢?歡迎把想法寫在評論裡和娜娜醬一起交流哦!

《鬼滅之刃》原作故事的想像力很強,電影節奏也確實比TV動畫要緊張很多,尤其各種反差萌的人物設定非常出色。

《鬼滅之刃》劇場版中的鬧市街道畫面,高度還原了大正時代的淺草

尤其原作編劇方面,首先很聰明地將時代背景設定在了西洋風與傳統和風混搭,短暫又華麗的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這是一個對20世紀初來說有些時髦,對21世紀來說又有些懷舊復古的時期。

而在一個對鬼怪的想像古已有之,花樣百出的日本,作者依舊能出人意料地包裝出一個兼具魔術情調的西洋小丑外形,又合情合理擁有了近乎無限筋肉的魘夢之鬼。

這個擁有雙重的人性魅惑軟[性.技.巧],以及正面硬剛能力的[大.B]OSS,既能在前半段引出鬼殺隊夢境無意識的描畫橋段,又能在後半段的打鬥中,配合自身的催眠美杜莎之眼,將武打戲的難度推至巔峰。

這些屬於編劇腦洞的人設部分,實在有趣極了。

站在車頭的魘夢之鬼,看上去很時髦的樣子

至於這個鬼是如何將列車上的200名乘客挾為人質,蠱惑人類為自己賣命,又是如何能夠獲得近乎「無限」能量的戰鬥力?

這,娜娜醬就不劇透了。

總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棒。

對鬼的想像力以及設定的成功,同樣不偶然,主角鬼殺隊的人物性格設定方面,編劇在反差萌上也是做足了功夫,搔到了妙處。

在前半段,編劇描畫了鬼殺隊員的夢境內容,用來向觀眾描畫主人公的生世,原本平鋪直敘,但一轉換到夢境邊緣的無意識時候,鬼殺隊不同人物性格就一下子凸顯了出來。

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從一開頭就瘋得沒邊,有些煩人的野豬少年,他的無意識夢境中,竟然還是個野豬,非常自我的一個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最後看到炎柱——煉獄杏壽郎犧牲的時候,一邊說著振奮士氣的大話,一邊哭得稀裡嘩啦,眼淚不斷從他的野豬頭套中流出來,真的太可愛了。

日本人的精神核心

嘴平伊之助之外,炭治郎和炎柱的人物設定,娜娜醬猜想,應該就是這部劇在這個不平常的2020年底,可以橫掃日本院線票房的最大理由了。

這兩人不同維度上的「強悍」,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日本人精神核心追求,近乎複刻。

灶門炭治郎,代表的是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家世背景,一家兄弟姐妹跟一個單親媽媽住在山裡,年齡最長的炭治郎還需要燒炭後,下山賣了換錢補貼家用,可以說是相當普通的一家人。

他的內心絕對的善良和純淨,純良到可以在夢境無意識中,將自己的核心平白地奉獻給另一個蓄意來傷害他的苦命人;但同時,他又具有絕對洞察力與意志力,才能在求而不得的美好夢境裡一遍遍地殺掉自己,以求醒過來投入到真實的殘酷戰鬥之中。

這人物設定,擱在宗教故事裡,是聖徒;擱在傳統裡,則是聖人,對於任何一個普通人,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但,這是日本故事,如果還原到日本文化語境裡,放棄掉虛幻的美夢和幻想,決然選擇更殘酷現實的炭治郎,那就是中島美雪在阪神大地震後,為鼓勵災民應援所作的《戰鬥》之歌中的樣子:

戰鬥!或許你拼命吹起的號角也只是引起懦弱者們的嘲笑。戰鬥!但仍要頂著冰冷的急流渾身顫抖著也還要勇敢向前。——《戰鬥》之歌部分歌詞

也正因為是日本故事,所以《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中會有炎柱這樣的男二,特別經典的日本貴族精神,所謂的世家子弟,力量越大、責任越大的代表人。

據說在整部《鬼滅之刃》之中,炎柱——煉獄杏壽郎都是故事中少有的精英家庭,世世代代都是炎柱,代代武藝超群的設定,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歷史上長期佔據日本社會上層地位的武士家族。

所以在娜娜醬的理解上,剝去鬼滅的外殼,杏壽郎就是一個傳承了武士精神,一個武士門閥家族後人。他體弱卻又堅強的母親,在逝世前,凜然正告他,要做一個強大且溫柔的人。

杏壽郎的強,在影片前半段中就刻畫得很鮮明,當他的夢境邊緣,無意識核心受到威脅時候,他竟然可以在無意識中調動自己真實世界的身軀掐斷攻擊來源。而作為世家且天生就強大的天選之子,他的課題與必須在逆境中堅強起來的普通人不一樣。

在影片的末尾,就是敵對勢力,追求武術極限的上弦之三鬥之鬼,也極欣賞足夠強大的杏壽郎,並向他拋出了繡球,希望他加入鬼族,在不死的世界中共同追求「最強」的武藝。

這個話題就很有趣了,作為社會最上層,擁有足夠強大能量的人,是站在會老、會死的人類這邊,拼盡全力也未必能保護弱小的同類,還是加入鬼族所代表的黑暗卻永恆的世界,去追求至高的個人武藝境界?

力戰也不能免於一死的煉獄杏壽郎,與日出後被迫撤離戰場,但毫髮無損的上弦之三鬥之鬼,到底誰才是更值得的那一個?

就是燃盡了自己也未能殺鬼的煉獄杏壽郎/電影截圖

杏壽郎作為人類中強大一員的溫柔,就是影片末尾的最大催淚彈。

2020年,從年初開始就亂了套的人類世界,在多數人都感受到了生活逆境的這一年,走進電影院看上一部從人設開始就飽含了情感的作品,恐怕任何一個人都沒法說不好。

絕對商業成功

但你要是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在票房上超過了《千與千尋》,就強行論證它比《千與千尋》更值得看,就很難經得住推敲了。

當然,也正因為這一「聲譽通脹」質疑,使得《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登頂歷史總票房第一的事實充滿了衝突性,媒體推波助瀾的是否過譽的討論,又助長了這部原本僅僅限於少年番題材的作品,進一步二次、三次傳播,迅速破圈。

但回過頭來,《鬼滅之刃》劇場版商業上最成功的地方,還在於,這是一部有著已完結的長篇漫畫,以及TV動畫作為支撐的動畫電影。

從影院火出圈的人氣,還能引發迅速的補番效應,又再次引發TV動畫播放量,以及漫畫銷量的上漲。

更重要的是,就像一位影評作者所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不過是漫畫前中期的一個小[高·潮],漫畫的中後期更有精彩的內容,這就讓人更有想要進一步關注這部作品的興趣了。

喜歡了《千與千尋》,不過去翻吉蔔力的歷史作品,但還不見得每一部都合胃口;要是喜歡了新海誠的《你的名字》,那就更無奈了,誠哥的歷史作品就那麼幾部,一天就看完了。

這只要泛泛地對《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有點好感,譬如我們,就會想翻翻野豬少年的故事部分,想看看動漫中設定的其他鬼都是什麼樣子,其他鬼殺隊的柱都是什麼身世故事,這可看的,就多了。

難怪原作者鱷魚老師年輕輕輕就可以封筆了,接下來,就是靠版權授權,也足夠實現一切自由了。

依然還是即溶咖啡

只不過,從我們作為觀眾觀影的回味來說,《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畢竟還就是一部劇場版。

去碰瓷宮崎駿,佔用老先生清晨義務拾垃圾的時光,去詢問他對《鬼滅之刃》的看法,就實在是媒體之恥了,日本媒體在這方面,也沒好到哪裡去。

給你一個小白龍的眼神,請你自行體會

就一劇場版,還能有什麼看法,那真就一劇場版呀,跟原創動畫電影比較,在影院的觀影體驗,當然是先天不足的。

鬼滅在最精彩的故事背景、人物設定之外,服飾設計、作畫、動作設計、配樂、都是慣常的日式動漫標準操作,不弱也談不上強大,作為TV動畫衍生的劇場版來說,基本令人滿意。

但要強行跟《千與千尋》比綜合素質,只能說,鬼滅的日本影史票房第一,在我們看是商業結果上的偶然,而《千與千尋》作為原創動畫電影獲得柏林金熊獎,是其藝術成就上的必然。

《千與千尋》鏡頭中一閃而過的巨大伊萬里燒,定格看才發現,每件都畫得那麼精美。

一部原創的動畫電影與劇場版的差異,觀影體驗上,根本就是不言自明的。雖然同樣都是2小時左右的觀影時間,但兩者的生命維度根本不一樣。

《千與千尋》的每一幀畫面,都是只為這一次觀影綻放的唯一設計,每一個《千與千尋》中的角色人物,都只會在這2小時中活上一回。

在《千與千尋》中,幾乎沒有一個配角身上沒有戲,就算是沒有臺詞的群眾演員,也是各種肢體語言給自己加戲,2小時中,沒有一個出場的角色不令人好奇。

《千與千尋》每個鏡頭中的配角表情,滿眼都是戲。

對比《鬼滅之刃》劇場版,被主角團保護的群眾基本就是背景板,有臺詞的小角色,為了要做美夢,聽從魘夢之鬼蠱惑的演出效果,也非常令人尷尬,基本淪為推動劇情的工具人。

對,我們的意思就是,動畫電影跟劇場版的濃度根本不一樣。如果《千與千尋》是端坐在陽光正好的冬季下午,慢慢啜飲一杯用心手沖的精品咖啡,那麼《鬼滅之刃:無盡列車篇》,差不多就是想喝咖啡了,於是就泡了一杯即溶。

你對於《鬼滅之刃》有什麼樣的評價呢?歡迎把想法寫在評論裡和娜娜醬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