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目前圓周率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如今仍在算,有何用處

PubDate:2021-03-08

人類從一誕生,擁有眼睛那一刻開始,就知道這個世界不是規規矩矩的,而是奇形怪狀的,這種奇形怪狀來源於大自然純天然的雕砌,因為它我們知道了「窗子之正」「金字塔之尖」「樓梯之斜」以及「天外之圓」,可是很快人類又有了另一個疑問:它們是多正多尖多斜多圓?

古老科學家們為此創造了很多測量工具,但圓周長卻沒有辦法準確測量,不過在西元前2500年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時候,他們似乎觸及到了一個神秘的資料,也就是今天要說的圓周率π,它主要被用來計算圓的周長面積和半徑,看似無用,但直到現在都還在被計算。為什麼?

開始是因為大家始終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π值。出生于西元前287年的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計算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圓周率近似值,他求出圓周率的上界為223/71,下界是22/7,最終得到它們的平均數3.141851;到了西元480年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的手中,

這個數值一會兒變成3.1415926,一會兒變成3.1415927,誰也不能夠說它是準確的。

然後π這個值竟然還永無止境。由於它本來就不是一個規則的圓,其實是一個不管怎麼分割它,都是一個看起來是圓的多邊形,於是數學家們似乎陷入了為它「加尾巴」的熱情之中無法自拔,

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凱西求到了圓周率的後17位,打破了祖沖之的7位,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范·科伊倫甚至投入畢生精力就為了算它,終於在1959年算到了第20位小數值,這串數值現在還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隨著大家方法的更新,圓周率越來越長,1789年斯洛維尼亞數學家Jurij Vega得出來140位;1948年弗格森和倫奇一起算到了第808位;1949年之後這個任務被交給了電腦,當時直接算出來2037個小數位;1973年是1000000位;1989年到了恐怖的10.1億;2011年是10萬億;到現在已經是31.4萬億位,並且這個數值屢屢更新,一直未停。

於是有人就要問:瘋了?到底其中有什麼謎?它又有什麼作用?首先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它就是用來算算圓形的,這樣算好或那樣算好,它就是算圓形。但是它又不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因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包括圓形,人們的生活也一定離不開它,所以航太航空需要這個數值,積體電路也需要這個數值。

其二就是我們都知道,現在計算圓周率的都是超級電腦,它其實已經發展成為了檢測電腦一個專案,

能夠非常直觀有效的判斷一臺電腦的功能是否強大,所以其實各國的電腦依然也存在一個競爭關係,誰算出來的資料更準確更長,誰的技術水準就更高,誰的資本就更多,誰的脊樑就更硬。

其三就是數學家們的執著了。前面說到過圓周率演示的其實不是一個正常的圓,

而是一個其它圓形無限疊加後近似的圓,無論怎麼分割怎麼計算數值,它都是一個不規則的無解數,但若是把它計算完,那就意味著所有的圓確實也都不是平滑的圓,數學體系上很多的東西都要被推翻,而第一個算完的人,豈不是就是第一個發現者?想想這個,科學家們能不興奮,能不使勁算嗎?

第四是其實大家都覺得一種未知的東西,可能與宇宙的奧秘,人類的未來相關,畢竟有人隨便造一個圓都是3.14,這似乎意味著這個世界是有某種大家看不到的潛在的規律的,找出並破解這個規律,那麼人類何去何從,是渺小的芥子還是真正的偉大,是奇跡還是平常,是不是能夠更為確切的得到答案?

最後,就讓電腦算去吧,反正這與平凡的擁有肉體的我們瓜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