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越來越難帶,是因為你進入了這個3個誤區

PubDate:2021-03-05

為什麼現在孩子這麼難帶?這是現在很多家長們的想法。

「那時候家裡好幾個孩子,爸媽出去工作大的帶小的,現在家裡一個孩子怎麼就這麼難?」

「現在孩子身體怎麼都這麼差,動不動就生病,我小時候就是純天然散養長大的,吊瓶都沒掛過幾次」

「現在小孩子太任性了,什麼都要,動不動就撒潑,還天天宣揚不能打罵,那也不能看著他成熊孩子啊。」

以上是網友們的吐槽,相信這其中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我有一個朋友是個90後,最近初為人母,幾近崩潰。

90後媽媽帶娃被折磨,一句話:「太難了」

朋友最近剛生完孩子,在家坐月子,本來想著等她月子結束再去看她。結果孩子出生剛過一周就給我打電話,要我過去陪陪她,我一聽趕忙趕去她家。

開門的是朋友的婆婆,老人家一看我來了趕忙招呼我進去,還囑咐我多陪陪朋友,我一看情況不對,難道是婆媳之間出問題了?

我一進去就看見朋友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臉上氣色也不太好。嚇得我趕緊問她怎麼回事,朋友一看我來了,頓時眼眶就濕了。

「怎麼回事啊?是不是你和你婆婆吵架了?剛剛進門還要我安慰你呢,你別生氣了,老人家都這麼說了,你也給個臺階啊。」

朋友可能是看我滿臉慌張,又說了一大通,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我又慌了,這是開心還是難過啊?

「不是婆婆的事,我和婆婆關係很好,是最近帶孩子太累了,我都有點受不了了。」

細細聽下來才明白,原來朋友是被自己的娃折磨了,這幾天孩子總是半夜醒,哭鬧不停,昨天朋友從半夜1點哄孩子到早上7點,這幾天下來精神都要崩潰了。

「你說我生他幹什麼,這話我又不能和別人講,

婆婆在家我也不好發脾氣,只能找你來吐吐苦水了。」

孩子不服管,是你踩了這3個雷

說起立規矩,許多父母頭疼不已:不是不想立,而是不管用啊!

就像開頭的父親,道理也講了,甚至怒駡呵斥,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所謂的規矩,就像個擺設,根本立不起來。

其實,規矩不管用,是因為我們在立規矩的時候,很容易踩中3個誤區。

01用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

很多家長一聽到規矩,認為代表著威嚴,是一種命令式的管教。

然而,如果只告訴孩子遵守,卻忽視告訴孩子規則的意義。

這樣的規則,自然無法讓孩子認同。

比如,5歲的東東在餐館裡,拿著勺子敲桌子。

媽媽不耐煩地訓斥:不許敲,聽見沒有!

東東停頓幾秒,很快又敲了起來。媽媽怒了,劈手奪下勺子,大吼道:不許敲,再敲我揍你了啊!

媽媽認為自己把規矩講的很明白,可為什麼不能敲桌子,卻沒有清楚地解釋。

其實,媽媽只要平靜地解釋:敲桌子會打擾別人,你也不想被吵到對不對?

孩子理解了規則的公平,而非被迫服從,才會願意試著去遵守規則。

02只求快速解決,治標不治本

孩子鬧騰、作妖的時候,父母的怒火很容易被點燃。

明明規定不許亂塗亂畫,可稍不留神,牆上又是各種塗鴉。此時,我們只想大吼大叫,甚至胖揍一頓了事。

吼叫打罵容易,效果也立竿見影,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監督,

這樣的「規矩」孩子還會遵守麼?

立規矩並不是速成的,孩子重複出現某個行為時,重要的是瞭解孩子背後的真實意圖。

比如孩子往牆上畫,可能是為了表達某種不滿,也可能是畫的盡興,一時忘記。

速成式的立規矩,可以短暫地制止不良行為,

卻很難養成真正的自律。

03一味和孩子較勁

立規矩的時候,父母最怕的是孩子哭鬧不休。

朋友家3歲的兒子迷上奧特曼,每次去超市,都鬧著要買一個,否則就撒潑打滾,很難甘休。

有一次,被纏得沒轍,媽媽撂下狠話:不管你了,你留在這哭吧!

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媽媽心疼又後悔,卻無可奈何。

立規矩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不愉快,孩子可能情緒失控,反抗激烈。

這個時候,恰恰是最需要引導的時候。

父母的冷漠和表露出的拋棄態度,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為了引起關注,孩子可能會表現的越來越「壞」。

控制情緒,不和孩子較勁,才不會越管越糟。

Wendy媽有話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如何注意溝通方式呢?

1、指令不說第二次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幹某件事的時候,

總是要三催四請之後孩子才買帳。比如,叫孩子吃飯的時候,「趕緊吃飯了,這都幾點了,別看電視了。」「叫你吃飯,聽見了沒。」……總是要話過三巡,孩子才慢吞吞地跑到飯桌前。

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能夠簡單、乾脆,而是絮絮叨叨,這樣也導致孩子在意識上不能引起重視,自然行動就變得拖拉散漫。

寶媽建議:

當叫孩子吃飯,孩子無動於衷的時候,寶媽可以這樣:放下碗筷,走到孩子身邊盯著他,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氣氛不對,這時再來一句簡潔有力的話:「快把電視關了,過來吃飯!」

此時,相信很多孩子都會知趣地關了電視。

2、承認孩子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小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在學校遇見不開心的事情了,和小夥伴鬧矛盾了,等等。可能孩子不太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會在父母面前耍性子。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出現情緒不對的時候,要主動詢問孩子的情況,「寶貝,怎麼了,遇見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跟媽媽說說好嗎?」

其實,這就很好地讓孩子有了傾訴的理由,而且會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接下來,家長就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下次孩子就不會隨意使小性子了。

3、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警告

教育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的情緒,自己也要很好地表達情緒。比如,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現在很不開心,因為你以前都是早早上床睡覺的,可是現在你這麼晚了還在看電視!」

這樣,孩子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而且會更加明白自己的錯誤,自然也更容易悔改。所以,寶媽在批評孩子之前,一定要先給點警告,不要突然對孩子發火,不然很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一錯再錯,是因為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其次再告訴孩子這些不當行為會令媽媽很生氣,自然孩子就能夠得到警醒,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在學校遇見不開心的事情了,和小夥伴鬧矛盾了,等等。可能孩子不太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會在父母面前耍性子。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出現情緒不對的時候,要主動詢問孩子的情況,「寶貝,怎麼了,遇見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跟媽媽說說好嗎?」

其實,這就很好地讓孩子有了傾訴的理由,而且會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接下來,家長就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下次孩子就不會隨意使小性子了。

3、批評孩子之前,先給點警告

教育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的情緒,自己也要很好地表達情緒。比如,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現在很不開心,因為你以前都是早早上床睡覺的,可是現在你這麼晚了還在看電視!」

這樣,孩子就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而且會更加明白自己的錯誤,自然也更容易悔改。所以,寶媽在批評孩子之前,一定要先給點警告,不要突然對孩子發火,不然很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一錯再錯,是因為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其次再告訴孩子這些不當行為會令媽媽很生氣,自然孩子就能夠得到警醒,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