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腦洞系列】倚天屠龍記——郭襄與張三豐:一見楊過誤終身,一見郭襄誤百年!是確有其事還是腦洞開的太大?

PubDate:2021-03-05

「一見楊過誤終身,一見郭襄誤百年」是金庸迷們對郭襄和張三豐的調侃。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

問天下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多情本是無情物,癡情原非無情因!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

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中忽然出現那個聰穎明慧的少女,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初看《倚天屠龍記》時,由於事先看了電視劇,一心記掛著後面出場的張無忌的一系列情節,對於開頭的張君寶與郭襄的情節並沒太放在心上,只是隱約在心裡留了個淺淺的影子:這張君寶似乎是喜歡了這個小姐姐的。

然而當看到後來,「張三豐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交給俞岱巖」時,心中那模糊的影子突然放大並變的真切起來:原來這一百多年,他是一直沒有忘記她的。

自遇見郭襄時那十六歲的少年,到現在的一百多歲的蒼髯老人。

這兩個羅漢他留了百年,且時時帶在身邊。讀到此處,心神一悸,竟是久久難以平靜。張真人與郭襄竟然如此的相似。

郭襄尋找她的大哥哥,尋遍了天下,終於墮入空門,勘破紅塵。

而張君寶為了心裡的那個小姐姐,將這兩個小羅漢在身邊留了一個世紀,片刻不離,在她的峨眉山旁成為了張真人。

1

古人多至情至義,一個承諾,一紙信條,可能會耗盡一生,這在金庸筆下更是將這種俠骨柔腸表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令人淒婉歎息的愛情都並不是相互的,單相思總是故事的主角。就像程靈素對胡斐、霍青桐對陳家洛、阿紫對蕭峰,還有今天的主角張三豐對郭襄。

金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義者,他的筆下總是敘述著女子主動愛上男子的愛情故事,

而男子主動傾慕女子的卻是少之又少,張三豐對郭襄卻是少有的例子。

初次相遇在華山之巔上,十二三歲的張君寶在楊過的指導下,擊退了瀟湘子,十六歲的郭襄就站在那裡,雙眼卻沒有離開過神雕大俠的身影;再次相遇是在少室山下,不到二十歲的小東邪將無色禪師送給她的鐵羅漢交給了這個叫作張君寶的少林弟子,他靠著羅漢上的武功,擊退了前來挑戰的昆侖三聖,卻被迫永遠離開了少林。自此,他失去了師父、失去了門派、當然也失去了永遠不會有的愛情。

2

一生只見兩次面,一次在華山,一次在少室山;

一生只愛一個人,可惜都不是對方;

一生都創立一個門派,可惜兩峰相隔,永不相見。

張三豐對於郭襄的愛戀永遠停留在十六歲時的少室山下,就像郭襄永遠記住楊過帶給她的十六歲的煙火,張三豐一直保留著郭襄贈予他的鐵羅漢,就像郭襄保留著楊過送給她的三枚金針一般。他們兩都在最美的年紀裡,

愛上了不愛自己的人,經歷了沒有結果的單戀。

二人並肩下坡,走過一葦亭後,只聽得身後腳步聲響,回首一看,只見張君寶遠遠在後跟著,卻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張君寶躬身答應,向郭襄凝望一眼,走上山去。(出自三聯版《倚天屠龍記•天涯思君不可忘》)

之後,他們便再未見過,許多年後,郭襄已死,空留君寶一人寂寞百年。

張三豐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

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于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出自三聯版《倚天屠龍記•太極初傳柔克剛》)

這也許是最無可奈何的愛情故事了,你明知道她不愛你,你卻偏偏喜歡,你明知道一切毫無結果,你卻情思百年。百歲之後的張三豐,有著太多回憶,他可以回憶少年寺時的清苦時光,可以懷念武當山下的崢嶸歲月,也可以回憶他與郭襄無疾而終的單戀。他的回憶實在太漫長,一經開始就是一個世紀。

3

「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中忽然出現那個聰穎明慧的少女,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出自舊版《倚天屠龍記•萬縷柔絲》

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而張三豐卻是一見郭襄誤百年。

一百年,多少滄海桑田;一百年,多少宮闕都化作塵土;

一百年,多少生命輪回;一百年,有幾個人的生命可以有一百年呢?

一百多歲的張三豐一直保留著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

那也是一百前的事。他手中拿著這樣的鑄鐵羅漢,想到依然還是郭襄,癡情如此,百年修為也為之奈何。有些事情悲劇早已註定,有些夢境註定只是虛幻,有些現實結局總是殘酷。張三豐對郭襄,滄海桑田百年,也只是百年一夢。

「便是刻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也須磨滅,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郭襄對楊過的單戀是如此,而張三豐對郭襄的情愫何嘗不是這樣呢?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很多讀者都在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張君寶傾心于郭襄卻從沒主動表白,武當和峨眉離得這樣近,為何不去追求郭襄?」

《倚天》裡,殷素素也這樣問過: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殷素素「哦」的一聲,不禁深為郭襄難過,轉眼向張翠山瞧去。張翠山的目光也正轉過來。兩人四目交投,均想:「我倆天上地下永不分離,比之這位峨嵋創派祖師郭女俠,可幸運得多了。」

這裡很明顯了,依舊是「我欲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悲劇。張三豐與郭襄實在太過相似,兩個人都是癡人,一旦付出了心,便再難更改,兩個人又是一樣的苦,明知傾心之人的心中已裝了別人,自己難以改變,可偏偏難以抑制的萌生這情意,揮散不去。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百年情深,一對癡人,唯有唏噓罷了。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花隨水走,水載花流。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世人只知落花癡,落花未必有意,

流水亦非無情,誰人能解流水痛?

殷素素也這樣問過: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殷素素「哦」的一聲,不禁深為郭襄難過,轉眼向張翠山瞧去。張翠山的目光也正轉過來。兩人四目交投,均想:「我倆天上地下永不分離,比之這位峨嵋創派祖師郭女俠,可幸運得多了。」

這裡很明顯了,依舊是「我欲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悲劇。張三豐與郭襄實在太過相似,兩個人都是癡人,一旦付出了心,便再難更改,兩個人又是一樣的苦,明知傾心之人的心中已裝了別人,自己難以改變,可偏偏難以抑制的萌生這情意,揮散不去。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百年情深,一對癡人,唯有唏噓罷了。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花隨水走,水載花流。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世人只知落花癡,落花未必有意,

流水亦非無情,誰人能解流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