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1歲「真實版阿甘」曾被嗆「狗都不如」,白手起家做廠長帶50多名殘疾人,年入4000萬脫貧致富,他説「我也有價值」,網友:祝福早日完成夢想

PubDate:2021-02-25

「錢,真的是個寶貝哈哈哈哈哈哈哈!」

陸鴻簡短說完自己的經歷,突然開心地得出這個結論。

陸鴻的人生本該是一帆風順,令人羨豔的。

他家境不錯,爸爸是副團長,媽媽是職工,父母望子成龍,從小備受期望。誰成想,意外比明天更先到來。

-01- 連狗都不如

陸鴻幼時發高燒,燒壞了腦袋,五官會不受控制地扭曲。

上小學時他想畫畫寫字,明明腦子裡下達了這個指令,但是手卻不聽指揮,連筆都拿不穩。

誰都不願意和他做同桌,老師沒辦法,在教室中間單獨給他留了一個位置。

那時候陸鴻才六歲,他笑呵呵地想:也許我是外星人,跟別人不一樣。

但是時間長了,他發現了異常。

他其實只是外表有點不一樣,其他和常人無異。

但是外人的指指點點織成了一張密網,將他包裹地透不過氣。他自此不愛說話,變得更加內向。

初中畢業時,為了以後有口飯吃,父母給陸鴻報了一所包分配的職高。

陸鴻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為了以後更加容易找工作,他還買了一個100斤的啞鈴,天天鍛煉。

畢業後學校將他們拉到工廠,他本來信心滿滿,因為他已經可以將啞鈴推拉50多下,比很多同學都強。

但是到了工廠門口,同學們都進去了,最後只有他和工廠主管留在了外面。

陸鴻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情況,第二天和媽媽一起過來。

沒想到,工廠主管指著陸鴻對著他媽媽說,

「你看看你兒子這幅樣子,他能幹什麼?我養一條狗,都比養他來得好。」

末了,又惡狠狠地加了一句:「他連狗都不如!」

那時候是夏天,空氣都在沸騰,但陸鴻卻覺得渾身冰涼,疑惑夏天怎麼這麼冷?

最後,一個開月餅廠的親戚收留了陸鴻,他只需要負責包裝,

因為動作太慢,同事們會惡語相向。

那時候,陸鴻父親,家裡的頂樑柱,疾病纏身,積蓄在一次次的往返醫院中,逐漸變少。

陸鴻那時候一天薪資90多元,他想代替父親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也徹骨地體會到錢真的很重要。

後來,他不想再厚臉皮留在親戚廠裡,開始出來擺地攤,替別人修自行車。

也許是否極泰來,也許是苦心人天不負,陸鴻接下來的人生經歷,就如電影《阿甘正傳》後半段一樣,做任何事情都像是開啟了金手指。

-02- 阿甘進化史

陸鴻修自行車時,想再幹點副業,就在旁邊開了報刊亭,然後又開了電話超市。

旁邊有個賣菜的大姐,那是陸鴻第一次展示厚臉皮的功力。

他每天主動幫大姐收攤,給大姐買水。最後還真感動了大姐,

得償所願,結為連理。

他閒暇時間自學設計,他本來就內向,而且對自己也沒信心,做出來的東西從不示人。

表弟結婚時,邀請他做一個電子相片,在婚禮上播放後,負責給新人拍照的攝影師主動邀請陸鴻合作,做一個婚禮帶子150元。

陸鴻想自己一天可以做兩個,每天可以賺300元,心裡就忍不住偷著樂。

沒想到,這位攝影師後來把工作室的同事都介紹給了陸鴻。

陸鴻為了提高工作速度,就開始配置電腦,最後一連買了八臺,而他一天可以出十個帶子。

給陸鴻配貨的店長,看陸鴻每次來買電腦都捨得買最好的,就指導陸鴻開起了裝配電腦店。

有次,陸鴻幫一位老大爺做了一個結婚紀念冊。

恰巧老大爺住院,他就拄著拐杖給送了過去。

兩人聊了一會兒後,老大爺建議陸鴻自己開照相館。陸鴻說:「可是我不會攝影啊!」

老大爺回復到:「不要緊,我在蘇州老年大學專門教攝影的,你過幾天來跟著我學。」

陸鴻就像是金庸筆下資質平平的男主角,經歷千難萬險,得貴人相助,最後化險為夷,扶搖直上。

跟著老者學成之後,他順順利利開了一家照相館。

不過,強如金庸筆下的男主們,也難免遭人暗算。陸鴻創業路上能碰到貴人,自然也能碰到小人。

他忙忙碌碌賺了一筆錢後,有個人邀請他合夥開店,沒成想合作夥伴學會陸鴻的手藝後,又單獨開了一家店,把陸鴻的設計偷過去,客人都引到自己的店裡。

陸鴻一氣之下,和對方鬧翻,對方甚至以「精神損失」為由,

要脅陸鴻給補償六萬。陸鴻話趕話,不僅賠了他錢,甚至連投資了40多萬買的機器都不要了。

一切都回到了原點。陸鴻老婆和老媽自然生氣,但是批評過陸鴻之後,她們又給予了陸鴻最大的支持。

老媽和岳母各給了陸鴻10萬,老婆把娘家的三層房借過來給陸鴻繼續創業,不僅如此,她還把原先的員工一一請回來。

員工們對陸鴻說:「陸老闆,我們現在知道你沒錢,但是我們相信你。就算幫你幹一年,你如果沒賺到錢,那就算了,我們就不要了。如果一年之後你們賺錢了,你就得給我錢,是吧?」

陸鴻又感動又難為情,開始更加謹慎地工作。後來,生活又慢慢地步入正軌。

陸鴻的生意越鋪越大,開網店、開紙製品工廠。

去年僅僅是工廠的銷售額就達到800萬,

一半的產品都銷往海外。

佛學認為,人生,總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

此時,他36歲,把命運最開始給的一手爛牌,打出了不輸于常人的人生——

他不是傻子,更不是廢人!

他不僅養活了自己,還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03- 這些殘疾人都是我的寶貝

陸鴻切身感受過,殘疾人在社會中被迫邊緣化的痛苦,但他更知道,殘疾人不是廢人,只要有機會,他們也可以發光發熱!

所以陸鴻的小團隊裡,多數是和他一樣的殘疾人。他還在計畫,讓更多的殘疾人獲得工作。

陸鴻內向了幾十年,現在變得樂觀開朗,積極高昂,說起話來也總是不加遮掩,例如「我的員工都是我的寶貝」,他活的像太陽,連帶著身邊人也跟著發光。

有個年輕的小帥哥,耳聾聽不見,他來到陸鴻這裡才兩個月,但是談論起老闆一臉崇拜。

2016年,陸鴻關閉了照相館,擴展影集相冊製作的專業團隊,並決定依託網店,開辦專門從事相冊和周邊產品製作的紙製品加工廠。

他開始大量招收殘疾人員工,免費進行技能教學培訓,只要肯努力,就可以獲得一份工作。

隨著求職的殘疾人越來越多,陸鴻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2017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陸鴻成立了自己的紙製品公司。

此後,他的人生如網友所說,就像開掛——

網店的訂單不僅來自國內各個地方,海外訂單也絡繹不絕。

每天的利潤,從最初的幾塊,逐漸上萬。

曾經的小作坊,發展為數千平米的大工廠。

員工人數超過50人,半數以上是殘疾人。

曾經人們眼中的傻子、廢物,一躍成為了年入千萬的企業家老闆!

「我感覺,老天安排得很好,我比人家更精彩,他不光讓我賺了錢,更讓我知道了,我能為社會做貢獻。」

現在41歲的陸鴻,面對自己殘疾人的人生,不再有任何自卑和隱晦,而是坦然地充滿了自信。

從被歧視的腦癱殘疾人到受人尊敬的腦癱老闆,他用無數的血和淚,在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裡證明了自己。

幸好,他成功了。

-04- 男人的夢想

要問陸鴻這麼努力,最大的目標是什麼,他竟然說要給媳婦買房子。

剛娶媳婦的時候,陸鴻沒積蓄,老婆跟著他住帳篷,現在住廠裡。

作為一個男人,他不想再讓老婆媳婦跟著自己吃苦。

現在,他不但做到了讓家人驕傲,還帶領50多名殘疾人員工脫貧致富,「要讓殘疾人們也能發光發熱。」

「我感覺,老天安排得很好,我比人家更精彩,他不光讓我賺了錢,更讓我知道了,我能為社會做貢獻。」

現在41歲的陸鴻,面對自己殘疾人的人生,不再有任何自卑和隱晦,而是坦然地充滿了自信。

從被歧視的腦癱殘疾人到受人尊敬的腦癱老闆,他用無數的血和淚,在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裡證明了自己。

幸好,他成功了。

陸鴻逆襲的背後,「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在社會裡被排斥、被邊緣化的艱難生存環境,讓人不勝唏噓。

有調查報告曾給出一組資料:

67%的人認為,和殘疾人交談時感覺不舒服;

85%的殘疾人受到偏見的待遇;

21%的年輕人認為,對於有殘疾的人,就放棄與之交談。

史鐵生在《給盲童朋友》的信裡說:

「殘疾無非是一種局限。你們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卻不能走。那麼健全人呢,他們想飛但不能飛——這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健全人也有局限,這些局限也送給他們困苦和磨難。」

對於每個人的人生而言,無論是健全還是殘疾,都會遭遇磨難,都需要超越局限,才能證明自己。

所以,健全人有什麼了不得的絕對性優勢,可以去歧視殘疾人呢?

我們在「健全」裡,應該感恩幸運,而不是產生優越感;

我們面對「殘疾」,應該尊重生命,而不是狹隘地「排除異己」。

其實,只有我們尊重並接納每個殘缺的皮囊,才能認可並擁抱自己不完美的靈魂。

2017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陸鴻成立了自己的紙製品公司。

此後,他的人生如網友所說,就像開掛——

網店的訂單不僅來自國內各個地方,海外訂單也絡繹不絕。

每天的利潤,從最初的幾塊,逐漸上萬。

曾經的小作坊,發展為數千平米的大工廠。

員工人數超過50人,半數以上是殘疾人。

曾經人們眼中的傻子、廢物,一躍成為了年入千萬的企業家老闆!

「我感覺,老天安排得很好,我比人家更精彩,他不光讓我賺了錢,更讓我知道了,我能為社會做貢獻。」

現在41歲的陸鴻,面對自己殘疾人的人生,不再有任何自卑和隱晦,而是坦然地充滿了自信。

從被歧視的腦癱殘疾人到受人尊敬的腦癱老闆,他用無數的血和淚,在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裡證明了自己。

幸好,他成功了。

-04- 男人的夢想

要問陸鴻這麼努力,最大的目標是什麼,他竟然說要給媳婦買房子。

剛娶媳婦的時候,陸鴻沒積蓄,老婆跟著他住帳篷,現在住廠裡。

作為一個男人,他不想再讓老婆媳婦跟著自己吃苦。

現在,他不但做到了讓家人驕傲,還帶領50多名殘疾人員工脫貧致富,「要讓殘疾人們也能發光發熱。」

「我感覺,老天安排得很好,我比人家更精彩,他不光讓我賺了錢,更讓我知道了,我能為社會做貢獻。」

現在41歲的陸鴻,面對自己殘疾人的人生,不再有任何自卑和隱晦,而是坦然地充滿了自信。

從被歧視的腦癱殘疾人到受人尊敬的腦癱老闆,他用無數的血和淚,在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裡證明了自己。

幸好,他成功了。

陸鴻逆襲的背後,「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在社會裡被排斥、被邊緣化的艱難生存環境,讓人不勝唏噓。

有調查報告曾給出一組資料:

67%的人認為,和殘疾人交談時感覺不舒服;

85%的殘疾人受到偏見的待遇;

21%的年輕人認為,對於有殘疾的人,就放棄與之交談。

史鐵生在《給盲童朋友》的信裡說:

「殘疾無非是一種局限。你們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卻不能走。那麼健全人呢,他們想飛但不能飛——這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健全人也有局限,這些局限也送給他們困苦和磨難。」

對於每個人的人生而言,無論是健全還是殘疾,都會遭遇磨難,都需要超越局限,才能證明自己。

所以,健全人有什麼了不得的絕對性優勢,可以去歧視殘疾人呢?

我們在「健全」裡,應該感恩幸運,而不是產生優越感;

我們面對「殘疾」,應該尊重生命,而不是狹隘地「排除異己」。

其實,只有我們尊重並接納每個殘缺的皮囊,才能認可並擁抱自己不完美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