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釋放天性≠放蕩自由,別讓你家的寶寶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PubDate:2021-02-26

01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下面這個經典的熊孩子事件。

「一個熊孩子去親戚家玩耍,把礦泉水倒在了鋼琴上,親戚找家長理論,可熊家長卻說:我家孩子是好心,看你鋼琴髒了,幫你洗洗,小孩子沒壞心。

親戚生氣罵了他一句,熊家長說還我事多,不懂得愛護小孩,反過來罵我一頓。

親戚有苦說不出。

然而後來,熊孩子就在商場把可樂澆在了一架鋼琴,這是價值 68萬的佩卓夫三角鋼琴!」

似乎大家會「熊孩子」都有著強烈不滿的情緒。

隨便到知乎、豆瓣、微博上搜索「熊孩子」,能出現1萬多條回答,點贊認同率也是極高。

那麼,我們先來聊一聊「熊孩子」。

熊孩子,常被用來形容調皮不懂事、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無天,並且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

他們可能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螢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團糟,甚至還死乞白咧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遊戲、玩偶。

他們的叫喊聲,回蕩在每個公共區域裡。

02

許多年輕人將熊孩子視為洪水猛獸,而這些熊孩子的家長可不這樣認為。 

他們總覺得,孩子愛玩愛鬧是正常的,這是孩子的天性,不能阻止。

其實不然,「熊孩子」之所以這麼「熊」,跟父母的錯誤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們總把孩子的調皮、淘氣當做是活潑聰明、釋放天性。 

並且他們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不約束、不道歉,最後把你惹急了反而還來指責你。

「他還是個孩子,你別這種態度說話」

「我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輪不到你!」

「別太囂張,以後你生的孩子可能還不如我這個呢!」

「你可真小心眼,跟孩子計較什麼啊」

……

03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就看家長如何書寫。

把孩子變成「熊孩子」的,不是所謂的天性,而是家長的縱容。

家長不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有效教育,以「尊重天性」來掩蓋自己的不作為,

等到事發以後,就搪塞說「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熊孩子的背後,都是家長的不作為。

曾經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麼一句話:

「想要毀掉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其實很簡單,給他一份溺愛就可以了。」

很多家長把孩子看的太過於嬌貴,看不了孩子一丁點兒委屈和不開心。而當孩子犯錯誤時候就總是以孩子年齡還小不懂事來作為藉口,包庇縱容孩子的錯誤行為。

寵溺和縱容,是孩子成長中最有危害性的因素。

04

第六季《奇葩說》中也有這麼一個論題:

「公共場所遇到熊孩子,他的父母無動於衷,我該不該教育他們?」

我們不得不承認,相比小孩子在公共場合的吵鬧聲,家長的不作為,更讓人反感。

支撐起無數個「熊孩子」的,是不勝枚舉的「熊家長」。

家長如果能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制止,熊孩子往往也不會那麼調皮。

畢竟,我們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的後面,幫他「收拾」這些的爛攤子。

總有一天,他會離開我們,獨自出去闖蕩。到時候真當闖下了觸犯的社會規則乃至法律的簍子,可就沒有人可以幫他「收拾」了。

每個孩子都像是樹,樹木成長到一定階段,就要剪掉部分枝葉,以保證更好的成長。對待孩子也是同樣,而需要被剪掉的,正是孩子身上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