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住在新加坡組屋的人們,滿意度因何逐年提升?

PubDate:2021-02-16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調查顯示,對住家、鄰里和區內設施感到滿意的居民比率都提高,全部超過90%。而居民使用量最高的仍是超市和小販中心等商業設施。

建屋局昨天發表文告,公布2018年組屋住戶抽樣調查中,有關組屋生活體驗的調查結果。該局日前已公布有關國人生活習慣和住房愿望的結果。

文告指出,93.2%的居民對組屋感到滿意,包括組屋的設計或格局等。感到不滿的住戶,一般原因是他們居住的較舊組屋,曾出現混凝土剝落、天花板漏水等問題,該局將繼續通過家居改進計劃和友好協助計劃幫助屋主解決這類維修問題。

建屋局調查顯示,對住家、鄰里和區內設施感到滿意的新加坡居民比率都提高,全部超過90%。(檔案照)

與此同時,95.3%的居民也對鄰里感到滿意,較2013年增加3.3個百分點,主要與地點便利、鄰居友好及環境和諧有關。多達91.4%的居民也對家居改進和鄰里更新計劃等翻新計劃表示滿意。

感到不滿的住戶則認為鄰居吵鬧、不體諒或不友善。

對組屋區設施感到滿意的住戶占比同樣有所增加,上升2.5個百分點,達98.6%。其中,居民對購物或零售設施最為滿意。

不過盡管超市、巴剎、咖啡店、鄰里商店和小販中心等商業設施的居民使用量最高,但已比2013年少,只有超市除外。建屋局指出,至少每周一次到訪商業設施的人數減少,相信與網購和送餐服務越來越受歡迎有關。

至于人們通常會前去打發時間的組屋區設施,排名前三的依次為購物中心(36.1%)、咖啡店(9.4%)和公園或花園(8.9%)。

此外,約四成組屋居民曾在2018年網購,他們多數是45歲及以下的較年輕居民,而且一般育有年幼孩子。他們當中有近半表示已減少在組屋商店購物,小部分人甚至從未光顧組屋商店。

眼下面對冠病疫情,網購需求繼續上漲,但建屋局指出,鄰里商店對于滿足居民所需仍扮演重要角色,該局會繼續透過商店提升計劃等加強鄰里商圈的活力和競爭力。

建屋局自1968年起,

每五年進行一次組屋住戶抽樣調查,研究和分析組屋居民人口形態的轉變,作為日后檢討現有政策和制定新政策時的參考。最近這次調查是在2018年1月至9月間進行,共有近8000戶人家參加。

此次調查首度邀請居民分享他們對市鎮內的哪些地方“情有獨鐘”,以幫助建屋局更好地設計與規劃社區空間,同時加深居民的社區歸屬感。

幾乎所有居民都對居住市鎮和組屋區有歸屬感

超過兩成受訪居民曾在鎮內某個地方留下美好回憶。他們當中約三成選擇了某座組屋或是組屋底層、游樂場等鄰區(precinct)設施,另有22%選擇某個公園或花園。

縱觀,幾乎所有居民都對所住市鎮和組屋區有歸屬感,包括剛搬進現有住處不到五年的人。年紀較大、在區內居住已超過30年的居民,通常有更強烈的歸屬感。

盡管人們整體上對組屋生活體驗感到滿意,國家發展部長李智升昨天透過面簿貼文說,當局仍有須改進之處,例如有些住戶不滿舊組屋天花板漏水等問題,一些則面對來自鄰居的噪音。

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居民都對所住市鎮和組屋區有歸屬感。圖為裕廊組屋區的節日燈飾。(檔案照)

“我們將利用住戶抽樣調查采集到的信息,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居民的體驗,也研究組屋和鄰區設計可如何配合當前疫情所造成或加速的趨勢。

建屋局指出,該局正在探討如何讓組屋設計更符合未來辦公的發展趨勢,包括隨冠病疫情加速推進的遠程辦公等。“根據去年推出的‘打造理想家園’新發展藍圖,建屋局將著手規劃和設計能夠促進居民整體健康的市鎮,為他們的所有人生階段提供全面而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