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科學家發現球狀雲團包裹著太陽系,半徑長達1光年

PubDate:2021-01-02

人類對於這個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同時對這個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在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發現了木星周圍的四顆衛星(木衛一、二、三、四),從側面給哥白尼日心論提供了證據。

我們生活在一顆宜居的星球之上,它處在太陽的宜居帶中,有著適宜的溫度、穩定的液態水和碳基生命需要的氧氣,總之一切恰恰都好。但整個太陽系內唯獨地球擁有如此環境,它的兄弟姐妹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水星荒蕪的如月球一般,金星日人間煉獄火山遍佈酸雨橫行,火星相對好一些,但沒有穩定液態水和氧氣。

剩下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巨行星,完全不適合生命的存在。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NASA發射了旅行者號姐妹用來探測四顆氣態行星,並且攜帶著人類文明的資訊打算飛出太陽系,尋找地外文明。2013年NASA宣佈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正式進入星際空間,此後媒體鋪天蓋地報導,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飛出太陽系。

但實際上這件事也算是一個烏龍,旅行者一號真的飛出太陽系了嗎?實際上並沒有,美國加州理工的教授科學家愛德華·斯通認為旅行者一號只是進入星際空間,

但並非是飛出太陽系,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太陽系的直徑在2-3光年左右,是以奧爾特雲為邊界的。

科學家猜測有這樣一個球狀的雲團正包裹著太陽系,半徑至少是1光年。在我們已經確定的科學體系中,太陽系中主要天體是八大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

其中還包裹著大量的小行星以及天體碎片。在更遠處冥王星所在位置以及之外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很多矮行星的大本營,以及很多小行星天體碎片都處在柯伊伯帶。

目前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正在柯伊伯帶中,此前已經完成了對柯伊伯帶天體「天涯海角」的探索,

接下來它還有另外的探測目標,柯伊伯帶的范圍大約是在30-55天文單位。

太陽系柯伊伯帶結構是我們已知的,並且已經開始進行探索,但是距離太陽更遠地方是如何的景象,人類目前無法知曉。科學家推測距離更遠還有一個球型的結構,在那裡聚集著大量的長週期彗星,由於距離太陽較遠溫度較低,因此是冰天雪地的世界。

彗星是太陽系內的「消耗品」,每次經過近日點都會被太陽給扒皮,有些甚至被分解變成碎片,還有些直接撞入八大行星的懷抱。科學家認為必然存在這樣一個地方,有著大量的彗星核,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不斷的創造新的彗星,或者給經過的彗星「補充能量」,

而這個球型的結構就是假說中的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外邊界可以延伸至距離太陽大約1光年的位置,因此要說人類探測器飛出太陽系必須要超過奧爾特雲。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就是旅行者一號,飛行了43年距離地球225億公里,但要想飛出一光年的距離至少還需要17600年。

這個半徑就達到了1光年的球狀雲團包裹在太陽周圍,成為太陽系的外邊界,對於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就像是「牢籠」一樣,把地球生命封鎖在太陽系之內無法逃脫。

奧爾特雲被認為形成於太陽系初期,和太陽以及八大行星等先後形成,

是太陽形成之後剩下的碎片,被大天體彈射出內太陽系,但憑藉當時的速度無法飛出太陽系,仍要受到太陽引力的控制,最後就在太陽系邊緣位置形成了天體結構,這也就是科學家預言存在的奧爾特雲。

目前人類無法到達該位置,但未來我們可以做到,這是飛出太陽系的必經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