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40億年前的火星,曾經遍佈江河湖海,科學家繪製遠古火星地圖

PubDate:2021-01-02

1877年,義大利米蘭的一位觀測者喬范尼·夏帕雷利在用望遠鏡觀測火星時,發現這顆紅色的星球上有一條暗線。他非常興奮,將自己這個發現對外公佈,說他發現了火星表面的canali。

canali是義大利語水道的意思,但是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翻譯者將它翻譯成了canals,也就是是英文運河的意思。翻譯後的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世界的轟動。我們知道,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河流,這一下子讓全世界人誤以為科學家發現了火星人和火星人開鑿的河流。

火星人的傳聞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久以後才逐漸平息。我們現在知道,今天的火星,表面比地球上最乾燥的沙漠還要荒涼,比地表最極端的環境還要恐怖。這裡既沒有任何生命,也沒有任何水系。

就在人們大失所望的時候,劇情又發生了反轉。經過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科學家認為雖然今天的火星表面十分荒涼,但遠古火星曾經非常宜居,河流縱橫交錯,還有汪洋大海。

和地球不同,火星沒有板塊構造和侵蝕活動,因此很多地形都能夠完好地保留下來。通過這些地形的構造,科學家發現它們很多都是火星遠古湖泊、河流所留下的結構。比如美國今年發射的火星車毅力號的預計著陸點Jezero Crater,

就被認為可能是一個史前湖泊,科學家甚至在這裡還發現了疑似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地形結構,這些地形都和地球上的同種地形一般無二。

(圖片說明:Jezero Crater假想圖)

目前的研究表明,那個時候的火星環境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可能已經孕育了生命。甚至有生源說的支持者們認為,地球生物就是火星上的微生物通過隕石來到地球而演化出來的。不過,在距今30-40億年前的時候,火星環境發生了劇變,失去了表面的水,成為了一顆荒涼的星球,只有在兩極極冠還殘留著少量的水冰。

很多人都會好奇,當初宜居的火星到底是什麼模樣?為此,很多人也進行過描述,還繪製了遠古火星的假想圖。

最近,國外的一支科學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當初的火星地形。利用這個工具,他們可以將整個火星8萬億圖元的高清圖像拼接起來,形成一幅史無前例的火星地圖。在這張地圖中,每一個圖元可以精確到5-6平方米,這對於未來研究火星表面環境和地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遺憾的是,由於這個工程過於浩大,因此這張地圖也不太可能在一年之內全部完成。不過,最近他們還是首先發佈了一張火星的河脊地圖,讓我們先睹為快。

所謂的河脊,指的是一種河流在下坡流動的過程中所侵蝕形成的地形。被河水裹挾的沉積物有的時候會在河水流動到不同位置的時候沉積下來,導致有些河脊會顯得非常大。在我們地球上也有這樣的地形,比如尼羅河和密西西比河等河流流域。

(圖片說明: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這樣的地形在火星上曾經也很常見)

幾十億年前,當火星表面也有河水流淌的時候,它的河流也造就了這樣的地形。科學家們也曾經嘗試利用在1997-2006年這十年期間收集到的資料來盤點這些河脊地形,但是由於資料比較有限,所以沒有成功。如今,憑藉著新開發的程式,

我們終於通過拼接的火星圖像看到了這樣的地形。

有趣的是,通過合成的圖像,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河脊似乎都集中在火星南半球。他們猜測,這或許是因為火星北半球在最近這幾十億年時間裡有大量的熔岩流,鋪平了原本的河脊地形。

本次研究的參與者之一Woodward Fischer表示:相比之下,火星的南半球是「太陽系最平坦的表面之一」,這樣平坦的表面是我們探測那些由沉積物所產生的河脊地形的最理想物件。 這是因為,在沒有周圍凹凸不平的地形遍佈的環境下,像河脊這樣的結構才更容易被辨識出來。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繪製的這張史上最完整火星地形圖不僅僅能夠滿足科學愛好者的獵奇心理,更重要的是這對於未來研究火星地質和環境變化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通過這些河脊的分佈,未來的研究人員和人類探測器可以更好地尋找科學家們所感興趣的重要資訊。

與此同時,本次研究的科學家們還希望大家能夠儘量地提供關於火星環境及地形的資訊,這可以説明他們進一步完善這張地圖。

根據NASA的計畫,他們將在30年代執行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在此之前,儘量多地瞭解火星環境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如此,考慮到日益增長的人口和逐漸枯竭的地球資源,開發外星殖民地的計畫勢在必行,而火星正是最好的下一站。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甚至放出豪言,要在2050年讓100萬人登陸火星。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必須要完全瞭解火星,才能夠征服火星,使其成為人類未來的移民地。也許,隨著人類的登陸,這些曾經的河道,今天的盆地,又將重新被注滿水,成為火星表面獨特的江河湖海,將火星改造成為第二個地球。

本次研究的參與者之一Woodward Fischer表示:相比之下,火星的南半球是「太陽系最平坦的表面之一」,這樣平坦的表面是我們探測那些由沉積物所產生的河脊地形的最理想物件。 這是因為,在沒有周圍凹凸不平的地形遍佈的環境下,像河脊這樣的結構才更容易被辨識出來。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繪製的這張史上最完整火星地形圖不僅僅能夠滿足科學愛好者的獵奇心理,更重要的是這對於未來研究火星地質和環境變化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通過這些河脊的分佈,未來的研究人員和人類探測器可以更好地尋找科學家們所感興趣的重要資訊。

與此同時,本次研究的科學家們還希望大家能夠儘量地提供關於火星環境及地形的資訊,這可以説明他們進一步完善這張地圖。

根據NASA的計畫,他們將在30年代執行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在此之前,儘量多地瞭解火星環境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如此,考慮到日益增長的人口和逐漸枯竭的地球資源,開發外星殖民地的計畫勢在必行,而火星正是最好的下一站。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甚至放出豪言,要在2050年讓100萬人登陸火星。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必須要完全瞭解火星,才能夠征服火星,使其成為人類未來的移民地。也許,隨著人類的登陸,這些曾經的河道,今天的盆地,又將重新被注滿水,成為火星表面獨特的江河湖海,將火星改造成為第二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