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一個可以集中力量的人,做事會得心應手

PubDate:2022-11-17

古拳論云:「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

在武俠小說里,一個人可以氣沉丹田,就可以讓渾身充滿力量,或者說把所有的力量,隨心所欲地送到某一個部位。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可以匯聚周圍的力量,把自身的力量集中到某一個點,就能蓄勢而發。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力量,就是人生的金剛鉆。因此,想要做成一件事,或者促成人生理想,就要學會集中力量,千萬別「霸王硬上弓」。

01

舉全家之力,可以扶持一個人。

說起蘇秦,很多人會想到,他不被秦王看中,把衣服和馬車變賣了,像乞丐一樣回到家。

妻子不理會他,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也在埋怨。

似乎,蘇秦的家庭,是一盤散沙的,并沒有人支持他的「外交理論」。

理性分析一番,就會發現,蘇秦年輕時,父母就想辦法讓他去讀書,拜鬼谷子為老師。當蘇秦要去秦國時,父母把一部分土地變賣了,

換了路費。

蘇秦讀書時,家人都在勞動,盡量解決吃飯的后顧之憂。

如果沒有像樣的家庭,蘇秦是難以成功的。可能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

時隔千年,很多家庭,仍舊在想盡辦法,扶持一個「讀書人」。很多60后、70后,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保證家里有一個孩子去上大學,成績很一般的孩子,放棄了上高中或者技校的機會。

當我們到了中年,外表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其實家人都是支撐著。女人做家務,父母管孩子,丈夫去打工,就是齊心協力的真實體現。

《增廣賢文》里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一個人當家,所有的人圍著他轉動,很快就會有成效。主心骨會突出,家庭也會欣欣向榮。

02

集中一輩子的時間,理想就可以成功。

古人留下一句話:「七歲看到老。

從孩子的言行舉止里,可以發現他的理想,并且知道他以后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一個孩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后來他做了群眾的帶頭人。

有一個孩子,為了救落水的同伴,把水缸砸掉了,后來做了宰相。

有一個孩子,從小被祖母養大,非常孝順,祖母年老時,拒絕做官,當祖母過世后,他在官場上,備受尊重。

當我們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再去看走過的路,就會發現,每一步都沒有白走,人生的起點,從七八歲就開始了。

那些有巨大成就的人,從小就很有主見,有方向。也許會走一些彎路,但是一定會回到正道上來。

作家賈平凹在文章中寫道:「當五十歲的時候,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干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幾十年,真的不長,如果你東邊看看,西邊逛一逛,并不會成為全能型的人,而是變成無所事事的人。只要堅持把時間用到理想上,才會不斷超越自己。

03

專注于一件事,小事也能變成大事業。

孔子在外出云游時,遇到一個捕蟬的人。

孔子看到他嫻熟的技術,很驚訝。

捕蟬的人表示,他用五六個月的時間,練習基本技巧;花了很大功夫,實踐。

孔子感慨地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事實上,孔子也是一個捕蟬的人——一輩子的精力,主要用于教書育人,讓天下的人,都知書達理。就是孔子在做官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言傳身教。

比方說,魯國的馬棚失火了,他沒有責罰誰,而是問,有沒有人受傷。人比財物更重要。

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如果你琢磨透了,就會變成人生大事,甚至改變社會。比方說,居里夫人,發明了鐳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十億分之一,但是人生功績顯著。

作為普通人,專心去研究做糍粑、修理房子、掃地等,都可以大展宏圖。

很多人抱怨人生沒有出路,其實是沒有把精力集中起來,總是好高騖遠,忽視身邊的小事。

04

一心愛一個人,后半生會很幸福。

愛情,聚聚散散不奇怪,但是聚散無常,余生就難以安寧,還可能落得晚景凄涼的結局。

女作家張愛玲愛上了有家庭的胡蘭成,雖然兩個人修成正果,卻導致傷痕累累,后來醒悟過來,改嫁給賴雅,余生才得以安寧。

很多男人都羨慕古人,可以三妻四妾,卻不知道其中的禍害。比方說,司馬相如因為和卓文君相愛,人生慢慢有了起色,因為變心,差點毀掉了家庭。

漫畫家朱德庸說過:「女人耗費一生,為的是要找一個她愛的人,同時也要防止別的女人找到他。」

不管男人女人,愛都是很自私的,心中能容下的人,只有一個,

多了就會「撕心裂肺」。

想要如魚得水的愛情,就要把心的溫暖,集中到某一個人身上,并且一輩子都不放棄。

05

古人發明了一個字,叫「闔」,其意思是「閉合」。

如果你想集中力量,就悟透這個「闔」字。

闔門百口,是家庭力量集中的體現。

闔開自如,是對人生充分把控的體現。

闔心如愿,是人生最好的安排和結局。

好的人生,是一個閉環管理的過程——對外求財富,對內求幸福。人到晚年,關好多余的門窗,把一切的成果收回來,就福氣滿滿了。

集中力量,收放自如,力量在哪里,成效就在哪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