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告訴你:克服自卑最實在的4個方法,人人都適用

PubDate:2022-11-15

網上有段話很火,發出來以后被非常多人點贊:「那種在殷實、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從骨子內散發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一輩子也模仿不來的」。

這句話應該很好地表達了作為自卑者的自卑和想要改變的心理。

從小就非常自卑,不太敢和別人相處,也怕說錯話,公眾場合說話常不自在、緊張,比如臉紅、發抖等,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心聲。

我想這是很多人對自己自卑的總結,我們總以為自己就是最差勁的人,比別人落后很多,也想改變又難以改變,想克服自卑先了解自卑。

一、我們什麼時候會產生自卑?

1、每個人年輕時,臉上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自卑

年輕的時候,因為閱歷的缺乏,因為財富的稀薄,因為知識的貧瘠,與人交往時,總會覺得低人一等。因為不知道,因為不懂,因為沒有,所以自卑。

恰恰是因為自卑,所以不敢提問,

不敢張揚,不敢行動,循環往復,越是不懂的事物越是難以開口詢問,就越是離優秀遠去。

我曾經認識一個男孩,因為家境貧寒,上大學的學費是貸款,生活費是自己打工賺來的,看到身邊的同學談了戀愛,很是羨慕,但是自己卻不敢談戀愛。

后來,真的遇到了喜歡的女孩,在一起以后,覺得自己沒錢,不能給女孩買喜歡的東西,所以常常女孩邀約時都拒絕,再后來,當然是女孩因為明明在一個學校卻見不了幾次分手了。

這個男孩就是因為沒錢,所以害怕別人因為他沒錢而看不起他,害怕自己太過窘迫,其實身邊的人未必在意這些。

2、和別人對比時,心理總會有多多少少的自卑

我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父親是做物流的,以前確實做得不錯,但是隨著互聯網和各種科技的發展,入行的人越來越多,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資金又跟不上來。

感覺自己很多東西都不了解,再和同行的人交流時,就會感到很自卑,只能看著別人侃侃而談,自己心思復雜地站在一旁。

東西總是別人的好吃,優秀總是別人更優秀,一旦開始對比,就會痛苦叢生,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二、自卑的來源?

1、原生自卑

這是指在嬰幼兒時期,自身的一些要求和欲望得不到恰當的滿足,或者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當造成的一種自卑感。

2、次生自卑

成年后,自身發現自己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尤其是和社會中一些親近的、與自己有利益關系的人對比,自己差很多產生的一種自卑感。

三、4個方法克服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自卑感是驅使人成為優越的力量,又是反復失敗的結果」。適當的自卑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取得成就,但是極端的自卑感則會使人自暴自棄。

我們怎麼可以克服強烈的自卑感,生活的更好呢?

1、 認識你自己

我們要辯證地認識自己,不僅只糾結于自己的缺點,臉上有痘啦,身材不好啦,不會唱歌啦…還應該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比如心思細膩、會穿搭,文采好之類的。

接受自己的不好,也看到自己的好,不拿自己的不好和別人的好進行對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精進自己擅長的一面。

比如說李誕很擅長講脫口秀,那辯論對于他來說就相對難一些,他就不會非要和邱晨、黃執中他們比辯論,而是專心做好自己的脫口秀事業。

2、正確歸因

我們會遇到失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努力不夠,可能是時機不夠,可能是有些不可抗力,也有可能是你的能力不夠,如果我們只是把失敗歸結于內因,我們就會越來越自卑和挫敗。

反之,我們正確歸因,找到造成失敗真正的原因,解決問題,得到成長。

3、用行動增強信心

走路挺胸抬頭(行為影響心態) 多在眾人面前發言(鍛煉膽量,獲得肯定會增強信心) 對著鏡子鼓勵自己(不要小瞧暗示的力量)

4、重新建立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會導致人低自尊,不敢主動聯系他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文壇大家魯迅也有自卑感,他一直想聯系自己的老師,但又不敢聯系,害怕老師失望,只寫了《藤野先生》一文懷念。

想要克服自卑,也需要重新建立安全感,從低自尊向高自尊轉變。怎麼做呢?一方面我們要學會擁抱過去,坦然面對昨日種種;

另一方面,我們要主動出擊,去結交一些真心相待的朋友,多和家人聊天,尋求支持,只要你知道有人愿意和你一起面對,你做事時就會大膽很多。

最后,我想說:「即使生活一地雞毛,也要高歌猛進」。有自卑感很正常,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面對不同的人時,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學識的增加,各種資源的豐富,我們就會越來越有底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