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瞓覺中意徜徉滾來滾去徜徉? 除了熱,仲有4個原因,其實仔係喺向你傳遞信號

PubDate:2022-11-14

我帶女兒瞓覺嘅時候,真係成晚都瞓唔安穩。

佢仲係小嬰兒嘅時候,雖然不能動彈,但經常夜醒。 而且,我怕胳膊壓到佢,抑或被子捂住佢,所以,通常瞓得比較淺。

後尾大個啲,能動彈了,我就更加瞓大件事。 感覺孩子一到瞓夢里就拜師學藝。 乜嘢無影腳、降龍十八掌、唧頂通通學一遍。

你正做著美夢呢,突然她的一隻腳從天而降,毫不客氣就招呼在你臉上。 或者睡前你倆直直睡在正中央,一到醒來,你發現自己已經被她擠到了床邊上。

還有時候,你醒來根本找不到她人,因為她可能「滾」到了床的那頭,你要再晚一點,

就得去床底下撿人了。

我問過身邊不少寶爸寶媽,他們都紛紛表示有同樣的苦惱,孩子不好好睡覺,一睡著後就「滿床滾」。

孩子做乜嘢瞓覺中意噘滾來滾去徜徉?

我翻咗唔少育兒資料,終于弄明白仔為啥會有噉嘅表現。 家長們唔好嫌煩,仔係喺向你傳遞信號。

我哋不妨看一看,佢具體喺表達些啥。

一:「我太熱啦」
朋友發信息畀我,說孩子一早就醒咗。 平時父母藹哄就瞓著咗,可今次,唔理點安撫都瞓唔著。

後尾佢哋將寶寶摟喺靠窗嘅位置,畀室外嘅風能吹到娃身上。 冇一陣,仔就嘑嘑瞓著咗。

朋友先知道,原來孩子太熱了。 但寶寶又唔會表達,只會哭鬧和蹬手腳了。

仔鍾意蹬被子,夜晚動來動去,尤其是小腳腳周圍亂動、無處安放。 可能係孩子太熱了。

寶寶新陳代謝快,生命力旺盛,他們往往對外界的感知,比體質較弱的媽媽或老人更敏感。 而且,喺我哋嘅身上,手部和腳部,分散住大量嘅汗腺。

當寶寶夜晚熱嘅時候,佢就會將手腳伸出被子散熱。 如果室溫實在過熱,即便手腳晾在被子外面,還是無法排出熱量,仔都會瞓唔好。

佢會透過猛翻滾、換個涼快嘅位嚟尋求舒適。

所以,如果一給寶寶蓋被子他就蹬,並且喜歡到處「跑」。 我哋就查看下室溫係咪過高,適當調節,畀寶寶一個好嘅睡眠環境。

除了熱,寶寶「滿床滾」,還有以下其他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咱們跟住往下看。

二:「我覺得唔舒服」
《育兒百科》一書指出,當仔感覺身體唔舒服嘅時候,佢哋就會瞓唔踏實,從而滾來滾去。

比如有些寶寶瞓前鍾意食嘢。 好似我個女就有瞓前飲牛奶抑或飲水嘅習慣,每日飲完先肯瞓覺,彷彿係一種儀式感。

就導致,當佢食得比較飽嘅時候,再灌咁杯水或牛奶落肚,胃難免會感覺有些撐。 而佢又直接躺著瞓,就會感覺唔舒服。

仲有啲仔,會係身體有其他唔舒服嘅感覺,可能係癢,又抑或病難受,又抑或疼痛等。 呢啲唔好嘅感覺,都會畀佢瞓唔安穩。

但他又不會從睡夢中醒來,就會用肢體語言(動來動去),調整一個姿勢,來讓自己好受一點。

所以當我們發現仔瞓覺繙來覆去嘅時候,可以檢查下寶寶有冇撓癢、捂肚等動作,嚟判斷佢究竟邊度唔舒服,然後幫手揉一揉抑或輕拍,畀佢安穩入睡。

三:徜徉我要一個合適的枕頭嶙峋
我個女喺2歲前,其實瞓得都算比較好,唔係幾折騰。 但在2歲後,喜歡一睡覺就「大展拳腳」。

後尾我睇咗育兒書,先明白,佢可能係需要合適嘅枕頭。

仔喺一歲前,並無形成脊柱、頸部嘅生理彎曲,不需要枕頭。 而到了一歲半以後,隨著身體發育,可以適當加入枕頭。

仔需要枕頭嘅信號,正是常夜醒、滿床躝、搵大人嘅手臂、胳膊抑或被子瞓覺。 因為當頸曲開始形成之後,頸部就需要搵一個支撐啲依靠,不然會覺得唔舒服。

如果孩子有以上噉嘅信號,佢可能喺話畀你,佢需要一個小枕頭。 我哋可以為孩子挑合適厚度、材質嘅枕頭,畀佢瞓起身更甜更香。

四:徜徉我想挨著媽媽睡覺」
有時候孩子動來動去,可能只係單純咁想靠住媽咪瞓。

因為小寶寶自細喺媽咪嘅肚度生長發育,大個之後又一直被媽媽抱在懷裏。 媽咪身上嘅氣息,對于孩子來說,係一種熟悉感、安全感同愛的味道。

而到了夜晚,人處于睡眠狀態,潛意識就想畀自己處于安全嘅環境中。 而緊挨著媽媽,會令孩子感覺更踏實。

所以,很多孩子看似「滿床滾」,他其實,是在滿世界找媽媽。

唔知,你屋企仔是否瞓覺中意徜徉滿床躝唻呢?

會令孩子感覺更踏實。

所以,很多孩子看似「滿床滾」,他其實,是在滿世界找媽媽。

唔知,你屋企仔是否瞓覺中意徜徉滿床躝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