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傳1300多年的《詠鵝》,硬是有網友質疑:開篇不該只寫3鵝

PubDate:2022-11-14

看了很多詩評后,筆者發現一個問題:如今很多人寫不來,但品鑒起來卻很有個性。知名作家張一一認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得也不是很好,自己寫了一篇;女詩人余秀華,各種「趣解」唐詩,稱唐代詩人們不夠直接。到了最后,眾多網友們也加入到品詩詞行列中來了。

于是,「月落烏啼霜滿天」被認為寫得有問題,因為霜不會滿天,只會在近地面附近;于是,《陋室銘》被認為應該從課本刪除,因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句有瞧不起沒讀過書的白丁之嫌;于是辛棄疾的「清風半夜鳴蟬」被質疑,因為蟬不會在半夜鳴。

關于以上這些問題,筆者在前面的文章里,都一一和大家解釋過,得到的結論都是:文人們這麼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他們有自己的講究。但是接下來,這類質疑又開始針對起駱賓王的《詠鵝》了。

誰能想到,流傳了1300多年的《詠鵝》,宋、元、明、清那麼多文人都說寫得好,傳到現在卻硬是被網友們挑出了所謂的低級錯誤:明明是一首五言古詩,為何開篇是3個鵝字!這不應該!

我們先再讀一讀這首詩: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詩是咱們小駱7歲時寫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小駱之所以寫它還真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當時他父親在招待客人,客人們聽說小駱很有才華,便故意試一試他。客人就那麼隨手一指,指到了池塘里的鵝,所以小駱就當場即興念了這首詩。

那麼這首詩到底是不是歸于五言詩一類?是的!在《全唐詩》里,它確確實實是被分在了五言古詩類目。

而后宋元多種詩詞鑒賞類書籍里,也都是把它當成五詩古詩的,現代文史專家們也是如此劃分的。既然是五言詩,那開頭為何是3個「鵝」字,而非5個?

對于這一點,詩迷們有過各種猜測。 有人開玩笑地認為:當時池塘里估計只有3只鵝,

所以他就這樣念了;也有人認為:小駱畢竟才7歲,還不太懂寫詩的這些規則,所以少念了兩個鵝。當然也有不客氣的詩迷認為:這就是一首有低級錯誤的、被嚴重高估的作品。

對于這種種猜測,筆者真的只想說上一句:不懂就別瞎質疑!寫3個鵝字分明就是駱賓王刻意安排的,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大家可以試一下,如果前面是5個「鵝」字,讀來會是什麼感覺?是不是很啰嗦、沒有韻律和樂感?如果是用5個「鵝」字,個人認為要傳到現在是有難度的,畢竟沒有美感。

這是因為古詩本就是從民間唱詞發展來的,咱們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濃濃的民歌風格。小駱的這首詩本就是即興念出來的,它的詩律是完全按唱詞曲調來的。首句雖然只有3個字,但因讀音上加了兩處停頓,所以從音律上仍然是五言。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它是一首完美的五言詩。

換一種說法,就算咱們不把前3個字當成五言,其實小駱也并沒有錯。一首作品到底是幾言詩,其實并不是要求每一句都按要求來。

比如杜甫的《兵車行》,其它句都是7言,但其中就是有兩句是5個字的,它也仍然是一首完美的七言詩,難道一向講究的詩圣也寫錯了?顯然不是這樣。他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很清楚詩的格律、形式等,其實都是為了表達意思、抒發情感而存在的。小駱寫這首詩時,如果非要拘泥于詩體字數,那他就無法成為天才級的詩人。

對古典詩歌的質疑還在繼續,筆者相信大家是秉著交流學習的想法在討論,這本身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個人認為,咱們要在了解清楚后再去討論對與錯。好的古典詩詞其實是稀缺文化資源,從先秦至今總量就是這麼多,咱們多一點珍惜吧!一己之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