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孟浩然人生最失意時寫下一詩,人海飄蓬,古意幽遠,孤帆碧影,風煙迷離,甚美

PubDate:2022-11-14

孟浩然這一生,用兩句話便可總結:一頓酒丟了官,一頓酒要了命。

公元727年,孟浩然辭別李白,赴長安參加科考,此時他尚意氣風發,對未來充滿渴望。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次年發榜,孟浩然名落孫山,此時他已經39歲了。

頹靡之際,他結識了王維,成為了忘年之交,在王維府上醉酒后,孟浩然大鬧太學,寫下那兩句著名的詩: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整個太學為之擱筆,無人能對,于是孟浩然的大名,在長安城人盡皆知。

本來,他是有一次無限接近當官的機會的,卻被他的一時糊涂給浪費了。

某一日,玄宗來到王維府上,嚇得孟浩然鉆到了床底,以為是他鬧太學,李隆基找他來算賬了。但王維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就極力推薦了孟浩然。

李隆基是懂詩的,就讓孟浩然獻上一首來瞧瞧,沒想到孟浩然竟然獻了那首《歲月歸南山》,其中兩句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一瞧,好家伙,這是把落榜的罪名怪到我頭上來了,于是就把他趕出了長安。

公元729年,孟浩然離開了京師,獨自一人漫游吳越,泛舟太湖。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詩,就是作于此間。

公元735年,孟浩然還有一次絕佳的入仕機會,當時的襄州刺史韓朝宗很崇拜孟浩然,

尤其是大鬧太學時所作的詩,于是決定把他引薦給百官,得到入朝的機會。

孟浩然欣然答應了,但是到了赴約那一天,孟浩然卻在家中與朋友喝多了,并放言說:我已經喝得很開心了,哪還管得了其他事。

因此,孟浩然與韓朝宗交惡,徹底失去了當官的機會。

公元740年,王昌齡從嶺南復官北歸,途中看望了老朋友孟浩然,兩個人許久不見,自然是痛飲一番。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頓酒直接要了孟浩然的命——喝太多,引得舊疾復發,撒手人寰,終年52歲。

為此,王昌齡愧疚了許久。

- 詩文賞析 -

..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這首詩,作于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他本是孟子后人,當初秉承家訓,拒不出仕為唐睿宗李旦效命,因為李旦曾諂媚武則天,把姓都改了。

這也是李白很敬重孟浩然的原因,第一次見面就寫下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所以,不論孟浩然是否入朝為官,

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文人風骨」,都是被人所尊敬的。

詩文大意可解為:

樹葉飄零,大雁開始南飛,獨自飄零在北風蕭瑟的江面上,顯得格外寒冷。我的故鄉就在婉曲逶迤的襄水邊,現在遠隔楚地云海茫茫,如在天涯海角;

思鄉的淚水灑落在異鄉,遙看天際,

有一只孤帆正在歸來。風眼迷離的渡口又在何處,只有滔滔的江水在夕陽下滾滾東流。

拋開心中的愁緒不講,孟浩然這首詩寫得很美,適逢深秋,獨自一人漂泊在楚江之上,古意叢生,孤帆遠影,夕陽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風眼迷離。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詩人在首聯,就構架出了一幅絕美的江景圖,秋葉飄落,孤舟江上,北風呼嘯,雁渡寒潭,雖尚未言思鄉,但秋思愁緒卻早已飽滿。

如果不是他落榜而歸,我想此情此景當時另一種心情。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在頷聯這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手法很巧妙,他只是寫了兩地相隔甚遠,一個在天涯,一個在海角,卻未提及所思的是什麼。

所以家鄉的一草一木,該都是詩人的眷戀。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頸聯中,詩人情緒崩塌,直抒胸臆,深深表達了對故里的懷思之情,以至落淚,灑進客舟,抬眼望去,剛好看見一只孤帆似在歸來,心中愁苦更深。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尾聯兩句展現了詩人的迷茫,他是知道渡口在哪里的,只是不確定自己該在哪里上岸,畢竟不是榮歸故里,隨性一直漂流下去,在風眼迷離中,借夕陽之景,忘卻屢屢鄉愁。

縱觀整首詩,情感飽滿,江景悠然,古韻古意游走在字里行間中,漂泊之苦不言而喻,情景交融的錯綜之緒,令人惻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