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李清照最經典的一首詞,寫盡人生的凄涼之意

PubDate:2022-11-13

李清照留存下來的下來的詞不到百首,然而經典卻頗多,《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等等,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今天小樓就推薦一首李清照的名篇《永遇樂·落日熔金》。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永遇樂》,是李清照寫于她晚年寓居臨安(今杭州)之時,詞中寫的是元宵節的情景。李清照晚年的詞,有著深深的凄涼之感,這首詞也是一樣。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

落日熔金,夕陽金黃的光芒,就像熔煉的金子一樣。

暮云合壁,化用江淹「日暮璧云合,

佳人殊未來」句,由此可知下句的「人」指的是趙明誠。

元宵節在初春,一般天氣不會太好,但是這個元宵節的天氣,卻分外的好,夕陽散發著金黃的光芒,傍晚的云彩,碧澄鮮潔,這暗示著,入夜之后,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天氣。

然而,李清照接以「人在何處」,詞情一頓。元宵佳節,天清氣暖,最適合夜里出游,然而,能陪伴自己的出游的那個人,現在已經不在了。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吹梅笛怨,古有笛曲《梅花落》,詠嘆梅花的飄零,其音凄涼悲怨。

染柳煙濃,寫的是視覺,初春的柳葉,本是淡黃色,但由于煙霧的渲染,柳色更深,顯出一派迷蒙景象。吹梅笛怨,寫的是聽覺,笛曲梅花落,音調幽怨,常引發人思鄉之感,而詞人李清照,國破家亡,

流寓臨安,此借笛聲逗引自身之怨。

對于一個國破家亡、漂泊流浪的人來說,這眼中能有多少春意呢?「春意知幾許」五字,極為沉痛。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次第,轉眼。

元宵佳節,天清氣和,然而李清照卻說,也許轉眼就會刮風下雨,

于是辭絕了坐著寶馬香車還邀她出游的酒朋詩友。

本來天氣好好的,李清照卻擔心轉眼就會下雨,這顯示出她歷經人世滄桑之后,內心對一切都感到變幻難測,因而顧慮重重的心態。這也是她拒絕酒朋詩友邀請的一個借口,她的內心滿是凄涼,實在沒有心緒與友人出游。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三五,指十五日,即元宵。

鋪翠冠兒:以翠羽裝飾的帽子。雪柳:雪白如柳葉之頭飾;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此二句所列舉均為北宋元宵節婦女時髦的裝飾品。

濟楚:美好、端整、漂亮。這一句是說,人們的裝飾一個比一個漂亮。

下闕前六句回憶往昔汴京淪陷前的元宵盛景。

那時社會繁榮,自己也很空閑,因此很看重元宵節。那時大家會戴上各種漂亮好看的飾品,一起出游。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最后五句傷今。如今,歷經滄桑,人已憔悴,亂發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夜間出去,還不如向那簾幕底下,隔著簾幕,聽他人笑語。

最后「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一句,反應出李清照晚景之凄涼,她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住在高門大戶之中了,她現在住的地方,隔著簾幕,便能聽到外面鄰居行人的聲音。

這一句還展現了李清照極為婉曲的內心意緒,詞的上闕,詞人拒絕了友人的出游邀請,下闕又言「怕見夜見出去」,都在反映詞人內心對元宵節的排斥,然而詞人又是渴望還是希望通過元宵節的熱鬧氣氛沖淡一下自己的愁緒的,所以才會想在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然而,簾人簾外,已是兩個世界,聽他人的笑語,不是想掩飾自己內心的凄涼。唐圭璋說:「從聽人笑語,反映一己之孤獨悲哀,默默無言,吞聲飲泣,

實甚于放聲痛哭。」(《讀李清照詞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