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子兵法》:讀懂做人的三大謀略,成為人生贏家

PubDate:2022-11-04

孫子兵法是一部專業性很強的軍事著作,按理來說,他的讀者應該非常小眾,比如像軍人、軍事研究專家等等,但實際情況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都是普通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時代,大家都認為,如果把孫子兵法當中的謀略和智慧、運用到生存的競爭和斗爭當中,那肯定也能幫助我們取得更多的成功。

孫子兵法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現代社會,孫子兵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商業和管理等各個領域,同時,也可以給我們的人生提供指導和啟示。

很多時候,我們都誤以為孫子兵法講的是打勝仗的秘笈,但如果認真地讀完之后,你會發現,孫子兵法,并不是教我們怎樣去戰勝別人,而是教我們怎樣立于不敗之地。

戰勝別人和立于不敗之地,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說別人老是來找你麻煩,然后你每次都贏了,

這叫勝利。

孫子兵法

但如果你強大到別人根本不敢來惹你,這就叫不戰而勝,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隱藏在孫子兵法里、做人的三大謀略,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在《孫子兵法》的第四篇,有一句: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勝可知,

而不可為。從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孫子兵法的主旨不是求勝,他說:

如果你想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人,那就在于你自己,你必須先讓自己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本事,但是你能不能戰勝對手,那就在于對方有沒有給你可乘之機。

成功或者勝利,不一定是因為你有本事,也有可能是對方,出現了失誤。

孫子

所以孫子說,在任何一場較量或者競爭當中,都可以提前預判我們是不是有把握取勝,但如果你判斷自己沒有勝的機會,那就不可以強求。

所以做人的第一個謀略,就是:贏了再打。也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有了「贏」的實力和把握再動手,而不可以輕舉妄動碰運氣。

因為勝利,是不可以強求的,別人會不會失誤,你管不了,但你可以管好自己,先把自己的實力提升到足夠的高度,這樣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然后在孫子兵法第六篇,孫子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牽著別人的鼻子;致于人,就是被別人牽著鼻子。

孫子兵法

其實就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有點像打比賽一樣,大家都比較喜歡打主場,因為如果你有主場優勢,往往就可以控制比賽的節奏,這就是第二個謀略——在競爭的過程當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資源,努力給自己創造主場優勢。

第三個謀略: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這是孫子兵法第十篇里面的一句話。這個其實是老生常談了,知己知彼大家都明白,不過孫子兵法里面的原話還是有點不同,他說,知己知彼,勝利才不會出現意外,但還不夠保險,必須要同時懂得天時地利,這個勝利才有最大的保障。

在實際的操作當中,知己知彼并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底牌、和隱藏實力,很多人經常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花大部分的精力去研究競爭對手,但是卻忽略了研究自己。

孫子兵法

因為大家都覺得對自己很了解,最終的結果就是,既沒有搞清楚別人,也沒有認識自己,所以有很多時候,認識自己,比了解別人更重要。我們甚至可以這樣來理解,知己知彼,是勝利的先決條件,而如果可以做到真正認識和了解自己,就至少可以讓自己——「不敗」。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三個謀略,其實都是很普普通通的道理,因為孫子兵法本來就沒有太多的陰謀詭計,他也不是一部求勝之書,只有讀懂了做人的這三大謀略,才有希望成為人生贏家。

真正的百戰百勝,靠的都是、絕對實力,對于個人而言,想要取得勝利,唯一的途徑,也只有不斷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