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精神上的「窮養」,比經濟上的「窮養」更可怕!有2句話爛在肚子里也別對孩子說

PubDate:2022-11-02

說起從小被「窮養」大的苦,大家總能踴躍發言,心底里有一籮筐的怨氣要往外倒。

總覺得自己現在長大后畏手畏腳、目光短淺,在金錢上斤斤計較,都是父母從小「窮養」的錯。

如果說過去物質生活比較匱乏,所以父母因為經濟受限,無奈只能「窮養」,倒還能理解。然而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相較過去,普遍有了質的提升,為何依舊有很多小孩在花錢這件事上畏手畏腳呢?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通過多方研究,最后發現,就目前的家庭教育環境來看,毀掉孩子金錢觀的并非是所謂的「窮養」,而是父母無意識的語言PUA,拖累了孩子的金錢觀而不自知。

有兩句話爛在肚子里也別說

1、「你知道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投資了多少)嗎?」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養孩子就像做風投,他們付出了多少都記得清清楚楚,就盼著日后能產生投資收益,甚至連其中的「壞賬準備」、「累計折舊」等等都給你記上了。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投入沒有獲得對等的回報時,內心的天平便有所傾斜,當著孩子的面算賬,無疑會對其內心造成很多負擔。

其實家長的付出,孩子們心里都清楚,如果說偶爾抱怨幾句或者是用調侃的語氣來向孩子們訴訴苦倒也無傷大雅,

可最怕的就是反復斤斤計較,反復拿著自己花了多少錢來說事,并且后面還要跟著「你可得好好報答,不然就是白養你一場。」

這種家庭氛圍往往會令小孩感覺到壓抑窒息,他們會覺得父母給自己的愛都是有價值的,需要用金錢來衡量,如果自己的表現不夠好,就容易心生罪惡感和愧疚感。

之前聽一位朋友談論起自己的童年,她每花一筆錢,向媽媽開口要錢時,對方總是要說上一句「這些錢我可都記上了,你得好好讀書,以后都還給我,爸媽賺錢不容易,你知道為了養你我們一年要花多少錢嗎?」

以至于朋友從小就過得異常拮據,能省就省,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向媽媽要求,就為了不再聽到那句話。

2、「爸媽沒本事,以后就靠你了,你長大可得好好賺錢……」

其實這句話本身也沒什麼大錯,畢竟從小父母養育我們一場,傾盡了所有,長大以后我們確實應該好好賺錢養家,反哺父母的恩情。

不過關鍵是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說。

如果有些父母自身沒本事,

還把所有的賭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指望著孩子來揚眉吐氣,把家庭的重擔都放在他們身上,自己不思進取。

實際上容易讓小孩們感覺到壓力頗大,而且反復把「賺錢」掛在嘴邊,也容易影響著孩子們的價值取向,令他們日后把金錢當成是唯一,

凡事都以賺錢的多少來衡量利弊,只在乎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淺。

我們能理解有些父母可能是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所以會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說出這些話。但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我們也要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個人追求。

所以希望父母們沒必要把自己的精神寄托都押注在孩子身上,或者是在自己的人生中「擺爛」,插手孩子的人生,這種做法無法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精神上的「窮養」,比經濟上的「窮養」更可怕

俗話說得好,「人窮志不能窮。」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需要有更長遠的目光,來引導孩子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如果父母總是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樣,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著道德綁架,在精神上「窮養」孩子們,往往容易磨滅掉他們的遠大志向,使其變得膽小懦弱,內心一片荒蕪,這比經濟上的「窮養」更可怕。

更為關鍵的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往往能影響三代人。

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發生錯誤,

讓子女們的性格和三觀受到負面影響,如果他們日后無法跳脫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往往還會將這些「慣性觀念」代入到婚姻、家庭生活中。

在跟伴侶和孩子相處時,語言上也會不自覺地說著這些話,讓孩子又復刻自己當年走的路,一代代影響下去,威力可想而知。

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也深有體會,從小我們被父母教育「你得少花點錢」、「我生你養你一場,為了花了多少錢」、「爸媽不容易……」

這些話似乎刻在了基因里,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等到我們教育孩子時,也不自覺地代入到了父母的角色,開始對著孩子說這些話,而且完全不需要演練,就能變成口頭禪。

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也深有體會,從小我們被父母教育「你得少花點錢」、「我生你養你一場,為了花了多少錢」、「爸媽不容易……」

這些話似乎刻在了基因里,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等到我們教育孩子時,也不自覺地代入到了父母的角色,開始對著孩子說這些話,而且完全不需要演練,就能變成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