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一位60后的心聲,跨過了55歲,才突然發現,人生沒有意義

PubDate:2022-11-02

01

在哲學界,有這麼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數千年,不同學派的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直到今時今日,依舊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三個疑問,可以概括為這麼四個字——人生意義。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叔本華說過:「人生沒有太多的意義。人生就是一團欲望,欲望滿足了就無聊,欲望沒有滿足就痛苦。」

季羨林大師說過:「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探究到最后,無數人都給出了一個特別令人無奈的答案——人生沒有意義。

年輕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贊同這樣的觀點,認為這樣的觀點比較消極。等有所經歷,或者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我們才會感慨萬分,人生,也許真如季羨林大師所言。

02

一位60后的心聲,過了55歲,才發現人生沒啥意義。

讀者劉先生在后臺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

早年,劉先生就到了省城打拼,只為了養家糊口,讓孩子安心地讀書,讓全家人都過上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在拼搏的過程中,劉先生吃了很多苦,也遇到了很多意外,可他還是熬了過來。在他看來,

未來,終究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到了中年期,劉先生感覺越來越不容易,身體的精力大不如前了,就連工作效率也不太行了。賺錢,貌似越來越難。

以前的他,總是渴望過上好的「生活」,如今竟然只剩下對于「生存」的掙扎。慢慢地,他思考起了人生的意義。

上一年,劉先生的兒子碩士畢業了,在大城市干著996的工作,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也活得比較焦慮。看著兒子,劉先生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活著,貌似就是受苦的過程。

他已經看到了兒子的未來——背負上百萬的債款,結婚生子,在婚姻當中越活越麻木,然后希望后代好好讀書,未來過得更好......

孩子的未來,不就是自己的過往嗎?難道說,人類由始至終,都處于「死循環」當中嗎?

03

劉先生的疑惑,其實就是無數中年人所恐懼的一點——難道說自己奮斗多年,依舊是一場空,然后代代如此,依舊處于死循環當中嗎?

談完了自己的經歷,劉先生還說了一句話:「也許,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你來到了這個世界,只能一直活下去。其余的,都只是過程和經歷罷了。

到頭來,依舊塵歸塵,土歸土。」

這讓我想起了這麼一個故事《放羊娃》。

放羊娃的爺爺,過著「放羊——結婚——生子——繼續放羊——終老」的生活。

到了放羊娃的父親這一代,也是過著「放羊——結婚——生子——繼續放羊——終老」的生活。

哪怕到了放羊娃這一代,他的人生軌跡,跟爺爺和父親的人生軌跡,都是一模一樣的。

因此,身為看客的我們,都會為了「放羊娃」的人生而惋惜,認為放羊娃的人生就是父輩的模子,沒啥意義。

其實,我們所惋惜的,不該是放羊娃,而應該是我們自己。所謂「年少不知書中意,到老已是書中人」就是這個道理。

04

我們的人生軌跡,跟牧羊娃的人生軌跡,其實是相似的。

普通人固定的人生軌跡:

讀書,內卷——考大學,內卷——畢業后找工作,內卷——買房買車,背負三十年債款——結婚生子——繼續讓孩子讀書,內卷——中途失業——中年危機——晚年危機——終老。

如今,我們處于哪個階段,基本上可以對號入座了。我們的孩子處于哪個階段,也可以對號入座了。

有錢人的人生軌跡,貌似會比較有趣,也存在諸多的樂趣和變數。

他們跟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一個是人生的高配,而另一個則是人生的低配。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大城市的年輕人就清楚了。鐵打的大城市,流水的年輕人。身處于996當中的他們,早已沒有了青春的朝氣,只剩下內心的麻木和暮氣沉沉。

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人生的軌跡越來越固定。說到底,這就是階層的固化。

05

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余華早已給出了答案,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生命一旦開始,除了結束,就只能繼續下去。就像一直行駛的列車一般,每個人都看著相似的風景,都會在下站的時候,跟身邊人揮手告別。

有科學家提出過一個觀點,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程序,每一代的人類都是當中的代碼。新代碼的出現,舊代碼的消失,都是必然的。而這些代碼的本質,僅僅是世界運行的分子罷了,本質上就跟流水線當中的產品一樣。

一切,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