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庸一生三段婚姻,最對不起朱玫,林樂怡一生未育

PubDate:2022-11-01

什麼是傳奇?

傳奇就是人已不在江湖,江湖卻處處還有他的傳說。

金庸正是。

在文學作品上,金庸創造的武俠世界,無人能敵,從《書劍恩仇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到《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等。

就算你沒讀過他的武俠小說,也看過由他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

在事業上,金庸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堪稱經典,他用文字搭建了一個浩瀚的武俠江湖,成就了一生傳奇。

在感情上,金庸少時曾對大他27歲的表哥徐志摩嗤之以鼻,他筆下的「表哥」就是最好的證據。

甚至,他還以表哥的筆名「云中鶴」 為一個采花賊命名。

可不曾想,后來的金庸也跟表哥一樣,為了愛情不惜拋棄與他共患難相守二十多年的結發妻子朱玫。

金庸一生有三段婚姻,其中最對不起的是朱玫,而林樂怡為了與他相守,不惜一生未育。

如今金庸去世4年,不知她可曾后悔過?

林樂怡與金庸

01 第一段婚姻與杜冶秋

金庸與杜冶秋相識時23歲,那時候他還在杭州的《東南日報》做外勤記者。

說起來兩人相識也是因緣巧合,1947年金庸在報紙上開辦了一個名為《咪咪博士答客問》的專欄,其中有一欄在介紹什麼鴨子的味道最好時,

金庸說是脖子堅挺,羽毛豐厚的鴨子味道最好。

金庸在報紙上開的欄目《咪咪博士答客問》

該期刊登后,收到一些讀者的來信,其中有一個叫杜冶秋的人寫信給他,問先生;

南京的板鴨脖子上沒毛,為什麼更好吃?

金庸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這個提問者很有意思,決定兩天后去拜訪一下這個人。

到了他發現原來提問的杜冶秋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他機智聰明,看起來就很討人喜歡,杜父卻因為兒子的不懂事連連向金庸道歉,給他添麻煩了。

金庸笑著回應:沒事,與讀者朋友交流很有必要,能撞出不同的火花。

這時,有一個長得美艷的女子為金庸倒了一杯茶,金庸被她吸引了,看得有些入迷。

杜家父親介紹說這是他的愛女,叫杜冶芬比弟弟大兩歲,金庸禮貌地朝她點點頭,杜冶秋也害羞地點點頭。

金庸與杜冶芬結婚照

17歲的少女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二十多歲的金庸才華橫溢,

杜冶芬對他的印象很好。

才子。佳人。

總是,良配。

再加上金庸在愛情面前又顯得很主動,從杜家離開兩日后他便送來戲票,請他們一家到他們報社樓上看話劇。

幾經交往之下,金庸與杜家的關系變得不一般,與杜冶秋之間的感情也變得不一樣了。他們相愛了。

1948年,《大公報》要招聘兩名外文譯電員,當時全國有兩萬多人應聘,金庸也在其中。

很幸運他被錄取了,可隨之而來的是他要被調到《大公報》香港分社工作,一邊是事業,一邊是正打得火熱的愛情。

金庸兩邊都放不下,為了給彼此一個交代,南下香港之前,金庸向剛滿18歲的杜冶芬正式求婚,并于同年在上海登記完婚。

婚后,杜冶芬隨金庸到香港生活。

一開始,

他們跟所有的新婚小夫妻一樣幸福甜蜜,她每天在家洗衣做飯,他在報社打拼,為他的理想和他們的美好前程,她忙完家里的一切,偶爾還去接他下班。

那時候金庸還以筆名「林歡」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這個筆名是他與杜杜冶芬愛情的象征。

他是這樣跟杜冶芬說的:「我姓查,

你姓杜,我們的姓里面都有一個木,雙木成林,一生朝歡暮樂。」

杜冶芬聽完心里樂滋滋的、暖暖的。

然而,那時候正是金庸事業發展期,他經常需要加班,陪杜冶芬的時間就越來越少。

而杜冶芬一個人在他鄉,人生地不熟的,語言又不通,不能跟人交流,一個人在那租來的房子里顯得無比寂寥。

這與她想象中的婚姻生活相差甚遠,她開始變得不快樂,甚至有些苦悶。

后來有傳言說杜冶芬因為不能忍受空虛寂寞的生活,與他人生情,背叛了金庸,之后兩人失婚,他留在香港,她便回了內地。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杜冶芬一個人在那里,沒有朋友,語言又不通,又不出門,她怎麼可能跟別人生情?

不管怎樣,他們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不到五年便結束了,沒有一兒半女。

對于這段婚姻的分離,金庸的內心是不舍的,但是情深不壽,杜冶芬終究不是陪他走到最后的人,不如好聚好散。

02 第二段婚姻與朱玫 對不起她

朱玫是與金庸白手起家,共患難的,雖然她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但她才真正意義上算他的發妻。

只是男人在遇見更年輕的女人時總是情難自禁,控制不住自己。

1955年,梁羽生在《新晚報》連載武俠小說《草莽龍蛇傳》,一舉成名,之后主編羅孚為了持續上揚的銷量要梁羽生乘勝追擊,再來幾部。

但梁羽生精力有限,要求加個人來分擔,于是跟他既是同事又是好友的金庸被推出來。

金庸起初接到這個任務時一籌莫展,他平常寫的多是論文,這一下子要寫武俠小說,有點難以下手。

主編了解金庸,怕他交不了稿,便派了一個老頭去催稿,沒想到這個老頭一下子就讓金庸來了靈感,想到小時候聽到的民間故事。

于是《書劍恩仇錄》誕生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更大的武俠風,金庸的名字也開始聲名遠揚……

1956年,金庸又開始連載《碧血劍》,依然是好評如潮,與此同時,傾慕他才華的人也如雨后春筍,其中朱玫就是一個。

朱玫是新聞記者,比金庸小11歲,她長得漂亮,性格直爽又剛烈果敢,金庸的小說連載開始她就被他的文風和才華吸引了。

青年金庸

很快,由文及人,朱玫對金庸這個人也開始傾心了,而金庸對朱玫也頗為欣賞,順其自然的兩個人陷入愛河了。

很快的,朱玫的父母也知道了,他們反對,一是兩人年齡相差甚大,二是金庸是失婚人士。

但是朱玫是一個果敢有主見的人,她自己認定的對象不會輕易放棄,她毅然決然地堅持跟金庸交往并很快成婚。

1951年5月1日,朱玫與金庸在香港美麗華酒店舉行婚禮。

雖然這場婚禮辦得有些簡單,但不乏電影節、新聞界的大咖到場祝賀。

婚后第二年,朱玫生下長子查傳俠,33歲的金庸升級為人父,他更有干勁了。

因為有過一次失婚經歷,彼時的金庸對朱玫加倍珍惜,朱玫對金庸也是加倍地欣賞崇拜,他想干什麼她都全力支持。

1959年,金庸打算自主創業,其實這個念頭兩年前在與朱玫結婚時他就已經有了,只是遲遲未找到一個更好的契機。

剛好這年,金庸與中學同窗沈寶新重逢,兩人在敘舊交談中,不謀而合都有創業的想法,于是《明報》誕生。

創刊初期,《明報》銷量慘淡,入不敷出,為了支持丈夫,朱玫賣掉自己的珠寶首飾來支撐。

為了省錢,《明報》請不起記者,朱玫就當免費的記者,去報館幫他采訪新聞寫稿,那段時日,朱玫一手抱娃,一手寫稿,還要一手操辦金庸的飲食起居。

每天這樣沒有空檔的忙碌,雖然苦是苦了點,但是夫妻齊心,也是很幸福的。

那時候為了節約錢,朱玫每天要為金庸送飯,為了買到打折的菜,她總是掐著時間去買,一分一毛錢都要精打細算的花。

偶爾偷閑,夫妻倆能去咖啡館小坐一下,享受二人世界,也只點一杯咖啡共飲。

想想那時候的日子雖苦卻甜,經過多年打拼,《明報》的經營狀況越來越好,在當時的印象里也越來越大。

金庸連載的《天龍八部》《神雕俠侶》《鹿鼎記》等多部武俠小說奠定了他武俠宗師的地位,事業發展越來越好。

1976年1月,在《明報月刊》十周年時,回憶過往,金庸寫下:

我妻朱玫每天從九龍家里煮了飯,送到香港來給我吃。

他感恩妻子的付出,一個男人能遇見一個與自己共苦患難的女人,何其有幸,金庸對妻子朱玫對自己的支持與付出都記在心里。

此時的他們事業有成,有幾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有幸福的家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完美,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他們的感情開始變得不再那麼和諧,無論是工作,還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都不能達成一致,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

感情一旦有了裂縫,就容易被人乘虛而入,或者是想要尋找一個新的寄托點。

有傳聞說,金庸與林樂怡結識是在一間餐廳飲咖啡時,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女侍應與他閑聊,結束后金庸額外給了她10元小費,她不要。

之后兩人相熟,到最后發展成情人關系,在外共筑愛巢。

之后被朱玫發現此事,才結束了這段患難婚姻。

事實上,金庸是挽留過的。

他深知這件事情是自己不好,是自己對不起朱玫,他很愧疚,也很懊悔,所以他當時把失婚書撕了,希望可以不失婚。

但是朱玫是個什麼樣的女子?

當初她不顧父母反對嫁與他為妻,生兒育女,義無反顧,她怎麼會接受與別人共侍一夫?她接受不了,她說:

已經失婚都離了,就不要再搞回頭的事情了。

就這樣,朱玫堅決地與金庸失婚了,不過她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金庸要給她一筆巨大的補償,因為當初是她陪他一起成功創業的,這理所應當;

還有一點,就是金庸跟林樂怡結婚,她不可以再生育,這兩點金庸都答應的話,她就失婚。

事實上,朱玫那時候也給個金庸選擇,要麼失婚,要麼分手,

就這樣,朱玫選擇了林樂怡,也答應了朱玫的要求,而林樂怡也終生未育

03 與林樂怡結于聰穎

據林樂怡自己回憶,她與金庸先生相識時才16歲,她曾是富家小姐,只是后來家道中落,淪落到餐廳當服務生,因而認識了金庸先生。

林樂怡比金庸小29歲,她生的美麗,聰慧嫻雅,似金庸筆下的「小龍女」。

而林樂怡作為一位武俠迷,對金庸也是崇拜有加,兩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感情。

雖然她知道金庸有家室,她也曾想過要離開,奈何情不自已,他們還是沖破了那道道德的防線,在一起了。

因為她,朱玫與金庸失婚了。

失婚后,朱玫很決絕,幾個孩子跟著金庸,她一個人拿著一筆錢離開,決定終身不再嫁,或許是這段婚姻讓她遍體鱗傷,不再相信愛情了。

之后,朱玫的境況很不好,先是做生意被騙,接著因為還不起貸款,金庸留給她的別墅也被收回,最窘迫時她甚至做手工袋上街賣。

金庸得知朱玫的狀況,想要幫她一把,但是被她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1998年,朱玫因病離世時才63歲。她走得很凄涼,臨終前身邊沒有一個人陪伴。

金庸與朱玫

而金庸失婚后,與朱玫結婚,晚年有佳人相伴,風光無限。

相較之下,朱玫的結局,可謂意難平,她原本可以過得不用那麼苦的,可因為她太要強了。

原本朱玫失婚時也才四十多歲,是完全可以再找一個人共度余生,或者是跟子女親近,與他們相伴的,可是她都沒有。

也有人表示欣賞朱玫。

她的結局雖然不好,但是她一生為自己而活,結婚也好,失婚也罷,她都遵從自己的內心,不委曲求全,她是值得敬佩的。

或許根本就無所謂好壞,只要自己無愧于心,人終究是要活成自己。

1979年,金庸與林樂怡走進婚姻,兩人夫唱婦隨,林樂怡成了他的賢內助,無論是參加活動、還是講學,她都跟隨在他身邊。

對于兩人的婚姻關系,記者唐蓓曾采訪過,對此金庸說:

也沒什麼。平時她什麼都很遷就我,到她發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系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啦。

不算特別成功,也沒有很失敗。

或許這種平淡的、相互遷就的生活才是金庸追求的,而林樂怡能滿足他對這種生活的向往,所以他們能夠相守到老。

為了跟金庸在一起,林樂怡的犧牲也蠻大的。16歲認識,26歲走進婚姻,卻一生沒有自己的子女。

據說林樂怡曾經想生子而不得,不知她是否后悔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8歲。金庸在世時,林樂怡可以與他相伴,如今他離開已四年,林樂怡已年近古稀,她還好嗎?

在金庸先生去世第三年時,封面記者曾跟林樂怡連線過,她表示:「我很好。」

或許能與深愛的人相守三十余載,擁有許多共同美好的回憶。

余生有錢、有回憶,足以。

回顧金庸先生的一生,他的作品里多的是快意恩仇,兒女情長,他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

他們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不到五年便結束了,沒有一兒半女。

對于這段婚姻的分離,金庸的內心是不舍的,但是情深不壽,杜冶芬終究不是陪他走到最后的人,不如好聚好散。

02 第二段婚姻與朱玫 對不起她

朱玫是與金庸白手起家,共患難的,雖然她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但她才真正意義上算他的發妻。

只是男人在遇見更年輕的女人時總是情難自禁,控制不住自己。

1955年,梁羽生在《新晚報》連載武俠小說《草莽龍蛇傳》,一舉成名,之后主編羅孚為了持續上揚的銷量要梁羽生乘勝追擊,再來幾部。

但梁羽生精力有限,要求加個人來分擔,于是跟他既是同事又是好友的金庸被推出來。

金庸起初接到這個任務時一籌莫展,他平常寫的多是論文,這一下子要寫武俠小說,有點難以下手。

主編了解金庸,怕他交不了稿,便派了一個老頭去催稿,沒想到這個老頭一下子就讓金庸來了靈感,想到小時候聽到的民間故事。

于是《書劍恩仇錄》誕生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更大的武俠風,金庸的名字也開始聲名遠揚……

1956年,金庸又開始連載《碧血劍》,依然是好評如潮,與此同時,傾慕他才華的人也如雨后春筍,其中朱玫就是一個。

朱玫是新聞記者,比金庸小11歲,她長得漂亮,性格直爽又剛烈果敢,金庸的小說連載開始她就被他的文風和才華吸引了。

青年金庸

很快,由文及人,朱玫對金庸這個人也開始傾心了,而金庸對朱玫也頗為欣賞,順其自然的兩個人陷入愛河了。

很快的,朱玫的父母也知道了,他們反對,一是兩人年齡相差甚大,二是金庸是失婚人士。

但是朱玫是一個果敢有主見的人,她自己認定的對象不會輕易放棄,她毅然決然地堅持跟金庸交往并很快成婚。

1951年5月1日,朱玫與金庸在香港美麗華酒店舉行婚禮。

雖然這場婚禮辦得有些簡單,但不乏電影節、新聞界的大咖到場祝賀。

婚后第二年,朱玫生下長子查傳俠,33歲的金庸升級為人父,他更有干勁了。

因為有過一次失婚經歷,彼時的金庸對朱玫加倍珍惜,朱玫對金庸也是加倍地欣賞崇拜,他想干什麼她都全力支持。

1959年,金庸打算自主創業,其實這個念頭兩年前在與朱玫結婚時他就已經有了,只是遲遲未找到一個更好的契機。

剛好這年,金庸與中學同窗沈寶新重逢,兩人在敘舊交談中,不謀而合都有創業的想法,于是《明報》誕生。

創刊初期,《明報》銷量慘淡,入不敷出,為了支持丈夫,朱玫賣掉自己的珠寶首飾來支撐。

為了省錢,《明報》請不起記者,朱玫就當免費的記者,去報館幫他采訪新聞寫稿,那段時日,朱玫一手抱娃,一手寫稿,還要一手操辦金庸的飲食起居。

每天這樣沒有空檔的忙碌,雖然苦是苦了點,但是夫妻齊心,也是很幸福的。

那時候為了節約錢,朱玫每天要為金庸送飯,為了買到打折的菜,她總是掐著時間去買,一分一毛錢都要精打細算的花。

偶爾偷閑,夫妻倆能去咖啡館小坐一下,享受二人世界,也只點一杯咖啡共飲。

想想那時候的日子雖苦卻甜,經過多年打拼,《明報》的經營狀況越來越好,在當時的印象里也越來越大。

金庸連載的《天龍八部》《神雕俠侶》《鹿鼎記》等多部武俠小說奠定了他武俠宗師的地位,事業發展越來越好。

1976年1月,在《明報月刊》十周年時,回憶過往,金庸寫下:

我妻朱玫每天從九龍家里煮了飯,送到香港來給我吃。

他感恩妻子的付出,一個男人能遇見一個與自己共苦患難的女人,何其有幸,金庸對妻子朱玫對自己的支持與付出都記在心里。

此時的他們事業有成,有幾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有幸福的家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完美,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他們的感情開始變得不再那麼和諧,無論是工作,還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都不能達成一致,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

感情一旦有了裂縫,就容易被人乘虛而入,或者是想要尋找一個新的寄托點。

有傳聞說,金庸與林樂怡結識是在一間餐廳飲咖啡時,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女侍應與他閑聊,結束后金庸額外給了她10元小費,她不要。

之后兩人相熟,到最后發展成情人關系,在外共筑愛巢。

之后被朱玫發現此事,才結束了這段患難婚姻。

事實上,金庸是挽留過的。

他深知這件事情是自己不好,是自己對不起朱玫,他很愧疚,也很懊悔,所以他當時把失婚書撕了,希望可以不失婚。

但是朱玫是個什麼樣的女子?

當初她不顧父母反對嫁與他為妻,生兒育女,義無反顧,她怎麼會接受與別人共侍一夫?她接受不了,她說:

已經失婚都離了,就不要再搞回頭的事情了。

就這樣,朱玫堅決地與金庸失婚了,不過她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金庸要給她一筆巨大的補償,因為當初是她陪他一起成功創業的,這理所應當;

還有一點,就是金庸跟林樂怡結婚,她不可以再生育,這兩點金庸都答應的話,她就失婚。

事實上,朱玫那時候也給個金庸選擇,要麼失婚,要麼分手,

就這樣,朱玫選擇了林樂怡,也答應了朱玫的要求,而林樂怡也終生未育

03 與林樂怡結于聰穎

據林樂怡自己回憶,她與金庸先生相識時才16歲,她曾是富家小姐,只是后來家道中落,淪落到餐廳當服務生,因而認識了金庸先生。

林樂怡比金庸小29歲,她生的美麗,聰慧嫻雅,似金庸筆下的「小龍女」。

而林樂怡作為一位武俠迷,對金庸也是崇拜有加,兩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感情。

雖然她知道金庸有家室,她也曾想過要離開,奈何情不自已,他們還是沖破了那道道德的防線,在一起了。

因為她,朱玫與金庸失婚了。

失婚后,朱玫很決絕,幾個孩子跟著金庸,她一個人拿著一筆錢離開,決定終身不再嫁,或許是這段婚姻讓她遍體鱗傷,不再相信愛情了。

之后,朱玫的境況很不好,先是做生意被騙,接著因為還不起貸款,金庸留給她的別墅也被收回,最窘迫時她甚至做手工袋上街賣。

金庸得知朱玫的狀況,想要幫她一把,但是被她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1998年,朱玫因病離世時才63歲。她走得很凄涼,臨終前身邊沒有一個人陪伴。

金庸與朱玫

而金庸失婚后,與朱玫結婚,晚年有佳人相伴,風光無限。

相較之下,朱玫的結局,可謂意難平,她原本可以過得不用那麼苦的,可因為她太要強了。

原本朱玫失婚時也才四十多歲,是完全可以再找一個人共度余生,或者是跟子女親近,與他們相伴的,可是她都沒有。

也有人表示欣賞朱玫。

她的結局雖然不好,但是她一生為自己而活,結婚也好,失婚也罷,她都遵從自己的內心,不委曲求全,她是值得敬佩的。

或許根本就無所謂好壞,只要自己無愧于心,人終究是要活成自己。

1979年,金庸與林樂怡走進婚姻,兩人夫唱婦隨,林樂怡成了他的賢內助,無論是參加活動、還是講學,她都跟隨在他身邊。

對于兩人的婚姻關系,記者唐蓓曾采訪過,對此金庸說:

也沒什麼。平時她什麼都很遷就我,到她發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系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啦。

不算特別成功,也沒有很失敗。

或許這種平淡的、相互遷就的生活才是金庸追求的,而林樂怡能滿足他對這種生活的向往,所以他們能夠相守到老。

為了跟金庸在一起,林樂怡的犧牲也蠻大的。16歲認識,26歲走進婚姻,卻一生沒有自己的子女。

據說林樂怡曾經想生子而不得,不知她是否后悔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8歲。金庸在世時,林樂怡可以與他相伴,如今他離開已四年,林樂怡已年近古稀,她還好嗎?

在金庸先生去世第三年時,封面記者曾跟林樂怡連線過,她表示:「我很好。」

或許能與深愛的人相守三十余載,擁有許多共同美好的回憶。

余生有錢、有回憶,足以。

回顧金庸先生的一生,他的作品里多的是快意恩仇,兒女情長,他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