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劇透」萬年配角的他把自己人生拍成劇,看似悲涼卻有力量:配角的人生也有精彩

PubDate:2022-10-30

由NHK和Disney+共同制作的《被撿到的男人》,目前豆瓣評分高達8.5。

本劇改編自演員松尾諭的自傳隨筆。

只要是長期關注日本影視劇的觀眾,一定對這張臉非常熟悉。

在《最完美的失婚》《進擊的巨人》《深夜食堂》《輪到你了》《倒數第二次戀愛》等等一系列作品中,他都擔任著各色配角。

松尾諭

而松尾諭的另一個身份,就是作家。

他將自己奇葩的從影經歷寫成隨筆。

其中,半正經半杜撰的演藝圈亂象,帶來了十足的觀看趣味。

你會一邊像猜謎一樣將書中的人物和現實演員對號入座,一邊為了配角之路的心酸而涕泗橫流。

但是,在改編的同名劇集中,松尾諭卻沒有本色出演。

而是找來了勢頭正勁的仲野太賀增重十幾斤,居然也越看越像。

于是,

這部劇就有了一種奇妙的觀感。

它一方面非常日劇。

作為演員的松尾諭沒有小鮮肉的外表,一直以個性派的丑角自居的他,在演藝界十幾載的浮沉中,看起來隨和松弛。

但品咂一下,一種人到中年,卻未大紅大紫的隱秘敘事已經呼之欲出。

他無疑踐行著一種配角之忍道,

騷年從關西上京,詼諧和悲涼兼有之。

這是日劇中最經典的邊緣人之夢想物語。

它也讓這部《被撿到的男人》有一味純正的霓虹味。

我們仿佛在看一部搞笑版的《火花》,或是洋洋灑灑總會走入大團圓結局的晨間劇。

一切都倍感親切。

但另一方面,它又顯得不那麼日劇。

在每一集的一開始,都由松尾諭本人出現在片場作為引子,而夏帆飾演的編輯則會前來和他商討隨筆的修訂事宜。

虛實之間,故事才正式交到太賀手中。

我們一方面被提示了電視劇拍攝的虛擬,一方面作者本人又在開頭印證著故事的真實性。

這種奇妙的感覺也一直延續在整部劇的氣質中。

先是漫畫的轉場,彈性的攝影機來回穿梭。

目不暇接的登場人物,瑣碎無常的情節發展,以及多到泛濫的閃回……

它的拍攝方式非常自由,自由得毫無節制,好像真人動漫,又像長篇電影。

這也歸咎于松尾諭本人離奇的從藝經歷,他事業上的幾次轉折都像電視劇情節般離譜又合情合理。

小鎮青年來到東京追求演員夢,本該遭受現實的錘擊。

但本著不放過任何一個小便宜的天性,松尾意外在自動販賣機下撿到一張機票。

機票的主人居然是一家經紀公司的社長。

沒有任何演技基礎,本該被試鏡磨到頭破血流的松尾,就這麼進入了這家奇葩社長的奇葩公司。

試鏡、跑龍套、打工、上演技學校,就這麼開始了他看似普通又處處閃光的演員日常。

和傳統日劇對情節的依賴不同,《被撿到的男人》端著正劇的班底和體量,卻和隨筆的體裁一樣。

劇中的一切都隨性又零碎,仿佛隨處就是一筆,行到哪處算哪處。

松尾的東京游蕩和演藝圈奇遇記,讓飾演他的太賀仿佛成為一個載體,吞吐著巨大的信息量。

比如一開篇有村架純就吐槽著松尾的經歷「像晨間劇」,而村花本人就是靠晨間劇《海女》開始走紅。

以及劇中看似離譜的FMG經紀公司,居然也真的存在,就是一家以井川遙為核心的小型藝人公司。

這些細小的日娛梗讓人在真假間來回橫跳。

劇中有一半的事件和現實如出一轍,而另一半的真實性則由觀眾自行想象。

這無疑是一部關于演員、拍攝、影視的「元日劇」。

它不斷靠形式和主題來模糊著現實和虛構的界限,又用「配角」的身份去玩弄著「戲如人生」的蒼老命題。

當太賀和松尾的臉逐漸重合,一切就在虛實的交界處展開了。

這也許就是過著電視劇般的人生,又演著電視劇的演員松尾才能獲得的非凡體驗。

他時不時發現所謂生活的真相,恰恰是一種真假混淆的狀態。

此時,攝影機在游走間充當了魔術師的手,時時變換著人稱,太賀一下子是看客,一下子又成了主角。

他在奮力過好東京日常的同時,又在每一場試鏡中入戲再出戲,背誦著塞到手中的臺詞。

劇中狀似無意地制造了很多巧合。

每當松尾抱怨道自己無法入戲,演得比小品演員還浮夸時,現實里就會有告白失敗,房租到期的當頭棒喝。

讓他附身在角色上嚎啕大哭,借著幾分鐘的試鏡來宣泄自我。

于是,這才領悟到戲劇似乎遠比現實溫和得多。

反之,每次和女友比嘉在臥室里對戲時,松尾常常吐槽著臺詞過于肉麻,壓根說不出口。

什麼夢想啊,人生啊,命運啊,空泛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但諷刺的是,在一些日常情境中,這些臺詞卻沖到腦門,讓他不吐不快。

肉麻的角色居然進入他的身體,開始張口說話。

戲劇和現實的本質透過松尾的身體勾連在一起,在嘻嘻哈哈地隨波逐流中,也逐漸體會到演員這一職業的況味。

面對心動女孩的約會,他的嘴一刻不停,希望傾倒出全部的自己展現給對方。

松尾把這種男女之相處也看作是「一場試鏡」。

沒有人比一個配角更明白「人生如戲」的真正含義。

在這個意義上,《被撿到的男人》甚至有了《喜劇之王》的底色。

在港版的翻譯中,把劇名譯作《配角人生》,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更加合適。

在影視劇中,主角總是被大書特書,那麼配角呢?

他們是否也有自己的人生?

圍繞著這個命題,本劇先是在虛實間制造了一種奇妙的形式。

當故事圍繞著身處演藝圈的配角展開時,此時,平常擔綱主角的明星反而成了邊角料。

一切都反了過來。

在NHK的號召下,一堆豪華助演輪番上演,成為松尾生活中的「路人甲」,或是一閃而過的占位符。

在廁所遇到大物柄本明,影像店的常客是導演冢本晉也,給治愈系女神井川遙當司機。

人均一番的真木陽子、夏帆、有村架純都戲份寥寥。

在看起來卡司瘋狂,但又「主次顛倒」的故事中,我們都被一群配角吸引了目光。

當松尾終于通過試鏡,一路狂奔回家,投入比嘉的懷抱。

你不會在乎他的咖位,而是恍然感知到主配的次元壁已被全然打通——在「我」的人生情節里,無需給任何人讓位。

我們也得以細細品味著一種最普遍的「半吊子之歌」:談不上成功,但也可以糊口,胸無大志但也常常癡人說夢。

劇中,松尾有這樣一群朋友,他們都在音像店打工。

如果是熟悉日娛的朋友,看到這些演員一定會會心一笑。

他們就是一群你最熟悉的配角,主角身邊的綠葉。

你會在《深夜食堂》《海女》《海街日記》《good luck》等各種大熱影視劇中看到他們——

長著帥臉卻演著配角的要潤,聲音沙啞個子嬌小的安藤玉惠,是枝裕和電影里童星出身的前田旺志郎,穿梭于各種愛情小品的岸井雪乃。

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終于可以擔當主役的仲野太賀,愛情戲越來越多的伊藤沙莉,以及SMAP解散后,依舊在大放異彩的草彅剛。

這些演員在松尾的故事里,依舊是一個個的配角,但卻有了別樣的味道。

他們坦蕩得庸庸碌碌,承認自己一事無成,所謂人生的高光時刻全部如電亦如露就轉瞬而逝。

不去浪漫化苦難,也不刻意制造失敗,在松尾的演員之路上,他教會我們移開目光。

不看明星,不看熒幕,也不去看片場。

而是轉向光怪陸離的東京,轉向動物園般的后臺,也轉向被攝影機省略掉的失敗者。

那里有想拍獨立電影卻當了八年音像店員的冢本先生,有喜歡荒川晴彥的古怪雙馬尾少女。

還有笑瞇瞇聊著血漿片的軟妹,以及想當搞笑藝人的田中。

看著他們,再看看現實世界的松尾,我們知道本劇不會迎來小人物成為大明星的爽文結局。

一切皆如常照舊。

但就像大明星井川遙的感嘆一樣,松尾難道不值得羨慕麼?

他有自己跌宕的日常,也有他轟轟烈烈的敘事,在主線不愿展開的拐角處,配角的支線也在揮灑蔓延。

當松尾沉浸在脫口而出的告白中,掛掉了井川遙的電話。

當柄本明就在眼前,他卻忙著處理自己的生活瑣事。

整部劇也在荒腔走板、雞零狗碎的敘事中,讓一個全新的答案呼之欲出。

它不再是一個非痛苦不可、非成功不可的邊緣人奮斗史。

而僅僅就是一群不太用力的,隨日常游蕩的普通人,看他們如何開展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敘事。

這種久違的味道恰恰是日劇最擅長的,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沒有任何演技基礎,本該被試鏡磨到頭破血流的松尾,就這麼進入了這家奇葩社長的奇葩公司。

試鏡、跑龍套、打工、上演技學校,就這麼開始了他看似普通又處處閃光的演員日常。

和傳統日劇對情節的依賴不同,《被撿到的男人》端著正劇的班底和體量,卻和隨筆的體裁一樣。

劇中的一切都隨性又零碎,仿佛隨處就是一筆,行到哪處算哪處。

松尾的東京游蕩和演藝圈奇遇記,讓飾演他的太賀仿佛成為一個載體,吞吐著巨大的信息量。

比如一開篇有村架純就吐槽著松尾的經歷「像晨間劇」,而村花本人就是靠晨間劇《海女》開始走紅。

以及劇中看似離譜的FMG經紀公司,居然也真的存在,就是一家以井川遙為核心的小型藝人公司。

這些細小的日娛梗讓人在真假間來回橫跳。

劇中有一半的事件和現實如出一轍,而另一半的真實性則由觀眾自行想象。

這無疑是一部關于演員、拍攝、影視的「元日劇」。

它不斷靠形式和主題來模糊著現實和虛構的界限,又用「配角」的身份去玩弄著「戲如人生」的蒼老命題。

當太賀和松尾的臉逐漸重合,一切就在虛實的交界處展開了。

這也許就是過著電視劇般的人生,又演著電視劇的演員松尾才能獲得的非凡體驗。

他時不時發現所謂生活的真相,恰恰是一種真假混淆的狀態。

此時,攝影機在游走間充當了魔術師的手,時時變換著人稱,太賀一下子是看客,一下子又成了主角。

他在奮力過好東京日常的同時,又在每一場試鏡中入戲再出戲,背誦著塞到手中的臺詞。

劇中狀似無意地制造了很多巧合。

每當松尾抱怨道自己無法入戲,演得比小品演員還浮夸時,現實里就會有告白失敗,房租到期的當頭棒喝。

讓他附身在角色上嚎啕大哭,借著幾分鐘的試鏡來宣泄自我。

于是,這才領悟到戲劇似乎遠比現實溫和得多。

反之,每次和女友比嘉在臥室里對戲時,松尾常常吐槽著臺詞過于肉麻,壓根說不出口。

什麼夢想啊,人生啊,命運啊,空泛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但諷刺的是,在一些日常情境中,這些臺詞卻沖到腦門,讓他不吐不快。

肉麻的角色居然進入他的身體,開始張口說話。

戲劇和現實的本質透過松尾的身體勾連在一起,在嘻嘻哈哈地隨波逐流中,也逐漸體會到演員這一職業的況味。

面對心動女孩的約會,他的嘴一刻不停,希望傾倒出全部的自己展現給對方。

松尾把這種男女之相處也看作是「一場試鏡」。

沒有人比一個配角更明白「人生如戲」的真正含義。

在這個意義上,《被撿到的男人》甚至有了《喜劇之王》的底色。

在港版的翻譯中,把劇名譯作《配角人生》,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更加合適。

在影視劇中,主角總是被大書特書,那麼配角呢?

他們是否也有自己的人生?

圍繞著這個命題,本劇先是在虛實間制造了一種奇妙的形式。

當故事圍繞著身處演藝圈的配角展開時,此時,平常擔綱主角的明星反而成了邊角料。

一切都反了過來。

在NHK的號召下,一堆豪華助演輪番上演,成為松尾生活中的「路人甲」,或是一閃而過的占位符。

在廁所遇到大物柄本明,影像店的常客是導演冢本晉也,給治愈系女神井川遙當司機。

人均一番的真木陽子、夏帆、有村架純都戲份寥寥。

在看起來卡司瘋狂,但又「主次顛倒」的故事中,我們都被一群配角吸引了目光。

當松尾終于通過試鏡,一路狂奔回家,投入比嘉的懷抱。

你不會在乎他的咖位,而是恍然感知到主配的次元壁已被全然打通——在「我」的人生情節里,無需給任何人讓位。

我們也得以細細品味著一種最普遍的「半吊子之歌」:談不上成功,但也可以糊口,胸無大志但也常常癡人說夢。

劇中,松尾有這樣一群朋友,他們都在音像店打工。

如果是熟悉日娛的朋友,看到這些演員一定會會心一笑。

他們就是一群你最熟悉的配角,主角身邊的綠葉。

你會在《深夜食堂》《海女》《海街日記》《good luck》等各種大熱影視劇中看到他們——

長著帥臉卻演著配角的要潤,聲音沙啞個子嬌小的安藤玉惠,是枝裕和電影里童星出身的前田旺志郎,穿梭于各種愛情小品的岸井雪乃。

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終于可以擔當主役的仲野太賀,愛情戲越來越多的伊藤沙莉,以及SMAP解散后,依舊在大放異彩的草彅剛。

這些演員在松尾的故事里,依舊是一個個的配角,但卻有了別樣的味道。

他們坦蕩得庸庸碌碌,承認自己一事無成,所謂人生的高光時刻全部如電亦如露就轉瞬而逝。

不去浪漫化苦難,也不刻意制造失敗,在松尾的演員之路上,他教會我們移開目光。

不看明星,不看熒幕,也不去看片場。

而是轉向光怪陸離的東京,轉向動物園般的后臺,也轉向被攝影機省略掉的失敗者。

那里有想拍獨立電影卻當了八年音像店員的冢本先生,有喜歡荒川晴彥的古怪雙馬尾少女。

還有笑瞇瞇聊著血漿片的軟妹,以及想當搞笑藝人的田中。

看著他們,再看看現實世界的松尾,我們知道本劇不會迎來小人物成為大明星的爽文結局。

一切皆如常照舊。

但就像大明星井川遙的感嘆一樣,松尾難道不值得羨慕麼?

他有自己跌宕的日常,也有他轟轟烈烈的敘事,在主線不愿展開的拐角處,配角的支線也在揮灑蔓延。

當松尾沉浸在脫口而出的告白中,掛掉了井川遙的電話。

當柄本明就在眼前,他卻忙著處理自己的生活瑣事。

整部劇也在荒腔走板、雞零狗碎的敘事中,讓一個全新的答案呼之欲出。

它不再是一個非痛苦不可、非成功不可的邊緣人奮斗史。

而僅僅就是一群不太用力的,隨日常游蕩的普通人,看他們如何開展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敘事。

這種久違的味道恰恰是日劇最擅長的,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