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李白是忘年交,杜甫是迷弟,活了86歲,他才是大唐最好命的詩人

PubDate:2022-10-28

唐朝289年歷史,誕生了兩千多名詩人、五萬余首詩歌,可謂群星薈萃。

但要從中評出一位「最好命」的詩人,則非賀知章莫屬。

人的一生漫長,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追求,而最美好的狀態莫過于孔子所說的:

「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賀知章真正做到了這點。

《長安十二時辰》賀知章劇照

01

公元742年,42歲的李白接到了玄宗的詔書。

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到了熙熙攘攘的長安。

一場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忘年交」,拉開了序幕。

那一年,賀知章已84歲,卻全然沒有衰頹之態。

聽說大詩人李白被召到了京城,現在住在紫極宮,他立馬就要跑去看望。

這一看不要緊,一襲白衣、仙風道骨的李白,直讓賀知章驚為天人。

李白也吃驚,長安德高望重的賀監竟然親自來看他。雖說兩人此時年齡、地位相差懸殊,心里卻已有了幾分親切感。

人都說賀監放誕不羈、平易近人,果非虛言。

賀知章迫不及待地問李白:「先生最近可有詩作,能否讓我先睹為快?」

李白也不推辭,拿出了自己剛寫就的《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賀知章看得兩眼冒光,

驚嘆道:

「能寫出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作,你莫不是天上的謫仙人下凡啊!」

李白謫仙人的名號,就從賀知章這兒開始了。

后來,賀知章又讀了李白的《烏棲曲》、《長干行》等詩作,對李白已是贊嘆不已。

兩人越聊越投機,立時就要到小酒館里去大喝一場了。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

兩人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得那是一個酒酣耳熱,痛快淋漓。

將離開時,賀知章摸摸口袋,忘帶錢了。

他順手就把腰間的金龜一把拽下,拿給小二抵了酒錢。

這就是「金龜換酒」的故事了。

這金龜可是唐代官員的一種配飾,意義非凡,賀知章隨意就能拿來換了酒,他的狂放可見一斑了。

可他的這種狂,卻實在是狂得有趣,狂得可愛。

就連一本正經的杜甫同學,也忍不住寫詩調侃道: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試著想想,一個在長安德高望重的老爺子,竟會每天喝得醉醺醺的,騎著馬,在大街小巷里游蕩。眼睛花了,失足落進井里,竟呼呼地睡著了。

實在像個老頑童般,讓人會心一笑。

02

提起賀知章的詩歌,

我們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詠柳》和《回鄉偶書》了吧。

我們一首一首來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绦。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正如詩名《詠柳》,這是一首吟詠柳樹的詩歌。

整首詩都是精妙的譬喻。

詩人把嫩綠的柳葉比作碧玉,

將紛垂的柳條比作綠色的絲帶,從而描繪出春柳的裊娜多姿、勃然生機。

最妙的卻還是后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人先是拋出一個疑問句:不知這些細細的柳葉都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旋即便是回答:是二月的春風,用它那靈巧的雙手,裁剪出這嫩綠的葉兒,妝點大地啊。

無形無色不可捉摸的春風,就這樣被具象化為了一把神奇的剪刀,巧奪天工般地,孕育萬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寫于賀知章的晚年。

詩作中不僅沒有一點頹唐之態,反是郁郁勃勃,處處都展現出生命的活力。

而這也許正是源于詩人內心的活力。

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曾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并非在年復一年地變老,而是日復一日地煥然一新。

我們阻擋不了身體的衰老,卻可以保持心靈的永遠年輕,日日常新。

03

公元744年,賀知章以86歲高齡,告老還鄉。

唐玄宗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餞別宴,百官都來為他送行。

這位大唐朝廷里的常青樹,長安詩壇里的老前輩,終于也要離去了。

一別家鄉(越州永興)五十余載,多少滄桑,多少唏噓,多少感嘆,都在這兩首《回鄉偶書》里了。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沿著記憶中熟悉而陌生的路,詩人離家越來越近了,不由思緒紛紛。

當年離家之時,尚是風華正茂,青春正好;而今歸來之日,已是白髮蒼顏,去日無多。

路上有嬉戲的孩童,見著了我,以為我是遠方的客人,便笑著問我,是從何處來。

我的鄉音未變,故鄉卻已不再是曾經模樣,自己也不再是當年兒郎。

唯有門前鏡湖的碧水,每當春風吹拂過,便泛起一圈一圈的漣漪,還是舊時模樣。

在詩人樸實無華然而真情畢露的書寫中,讀者已然被深深打動。

回到家鄉沒多久,賀知章便靜靜地走了。

在他走后11年,安史之亂爆發,像一場平地而來的颶風,顛覆了半個大唐。

而那時的賀知章,已然長眠于故鄉的泥土之下,沉靜安恬,渾然不知了。

從這一點看,他又是何其幸運。

04

賀知章的一生活了86歲,是唐朝最長壽的詩人。

一生橫跨貞觀永徽和開元天寶兩大盛世,恰恰是唐朝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黃金年代。

少年就以詩文知名,36歲中狀元,仕途上一路平平順順,做到太子賓客、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飲中八仙圖

人緣上,李白是他忘年交,杜甫是他小迷弟。

他深受陸象先、張說等的厚愛,「吳中四士」、「飲中八仙「、「仙宗十友」都有他一席之地。

詩文創作上,他僅憑《詠柳》和《回鄉偶書》兩首詩,便足以名留青史。

最難得的是,他始終葆有著一顆赤子之心。

浸淫官場五十余載,賀知章始終平平順順,并非僅靠絕佳的運氣。

更重要的是,他深諳人情練達,卻又懂得不露鋒芒。

以他在長安政壇和文壇的地位,皇帝青眼有加,門生故吏無數,卻始終平易近人。

最喜在長安街頭巷里游蕩,與人稱兄道弟。

明明是白髮耄耋一老翁,所作所為卻又偏偏似垂髫孩童,天真未鑿,所以快樂都簡單純粹。

看起來,在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賀知章比不過李白、杜甫等人,然而在他自己的那一生世,卻活得足夠快活、豐盈。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這是真正的通透與智慧。

詩人離家越來越近了,不由思緒紛紛。

當年離家之時,尚是風華正茂,青春正好;而今歸來之日,已是白髮蒼顏,去日無多。

路上有嬉戲的孩童,見著了我,以為我是遠方的客人,便笑著問我,是從何處來。

我的鄉音未變,故鄉卻已不再是曾經模樣,自己也不再是當年兒郎。

唯有門前鏡湖的碧水,每當春風吹拂過,便泛起一圈一圈的漣漪,還是舊時模樣。

在詩人樸實無華然而真情畢露的書寫中,讀者已然被深深打動。

回到家鄉沒多久,賀知章便靜靜地走了。

在他走后11年,安史之亂爆發,像一場平地而來的颶風,顛覆了半個大唐。

而那時的賀知章,已然長眠于故鄉的泥土之下,沉靜安恬,渾然不知了。

從這一點看,他又是何其幸運。

04

賀知章的一生活了86歲,是唐朝最長壽的詩人。

一生橫跨貞觀永徽和開元天寶兩大盛世,恰恰是唐朝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黃金年代。

少年就以詩文知名,36歲中狀元,仕途上一路平平順順,做到太子賓客、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飲中八仙圖

人緣上,李白是他忘年交,杜甫是他小迷弟。

他深受陸象先、張說等的厚愛,「吳中四士」、「飲中八仙「、「仙宗十友」都有他一席之地。

詩文創作上,他僅憑《詠柳》和《回鄉偶書》兩首詩,便足以名留青史。

最難得的是,他始終葆有著一顆赤子之心。

浸淫官場五十余載,賀知章始終平平順順,并非僅靠絕佳的運氣。

更重要的是,他深諳人情練達,卻又懂得不露鋒芒。

以他在長安政壇和文壇的地位,皇帝青眼有加,門生故吏無數,卻始終平易近人。

最喜在長安街頭巷里游蕩,與人稱兄道弟。

明明是白髮耄耋一老翁,所作所為卻又偏偏似垂髫孩童,天真未鑿,所以快樂都簡單純粹。

看起來,在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賀知章比不過李白、杜甫等人,然而在他自己的那一生世,卻活得足夠快活、豐盈。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這是真正的通透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