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再阻止孩子看電視了!看多長時間,看什麼,終于有正確答案了

PubDate:2022-10-24

導讀:現在大部分孩子喜歡看動畫片,而家長往往認為看電視對視力不利,影響休息。紛紛禁止孩子看電視,有的家庭電視只是擺設,或者放到孩子看不到的房間,甚至干脆不買電視。阻止孩子接觸電視或其它電子產品的同時,或許也阻斷了他與外界的交流信息源。當他身邊的伙伴們討論的是動畫片,沒看過的孩子自然插不上嘴,很容易被孤立。

相信很多家庭中,讓不讓孩子看電視,不同成員有不同立場,大部分爺爺奶奶輩帶孩子,老人喜歡看電視,而寶寶也會跟著看。或者孩子坐到電視前會比較乖,看著動畫片不吵不鬧,不亂跑,爺爺奶奶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此時電視成了最理想的哄娃神器。而年輕的爸爸媽媽,擔心傷害孩子視力,阻止看電視。

01、教育專家和權威機構觀點

美國兒科學會曾經提出過:2歲以下的兒童禁止使用電子產品或看電視,

超過2歲半可以適當看,但是要在成年人的監督下,每天不要超過兩個小時。英國教育家馬丁·洛森認為:12歲前兒童能做到不看電視,受益終生。

根據現實分析,2歲以下控制孩子看電視,有必要,也可以做到,但是12歲之前都不允許看,似乎難以實現。

02、無節制看電視的影響

孩子學習任務重,

沒有充足時間到戶外活動,如果完全不接觸電視,基本與時代脫節,不現實。但是要認識到看電視會帶來哪方面影響,合理控制。

影響一:破壞專注力

孩子看電視,眼睛一眨不眨,甚至忘記吃飯、喝水上廁所,看似專注,其實是被屏幕上的情節動畫和聲音所吸引。這是被動專注,破壞他自主調節的專注力。

影響二:情商受影響

樊登有一節講座講家長該不該限制孩子看電視,他講:看電視不利于培養孩子情商,電視沒辦法關注孩子,不能撫慰孩子,沒法和孩子互動。

孩子判斷他的行為和言語是對還是錯,通過他人不斷地給出反饋,才能知道自己所說的所做的是否正確,但電視并不能給出針對性的回饋。

影響三:受負面影響

電視劇《虎父犬子》一個片段,奇葩老爸常寶童,是一位教師,一天他在家看完動畫片,自言自語:光頭強和熊大熊二來回互相坑害,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哪是動畫片。然后直接打電話投訴電視臺,提出建議「這個節目應該停播,孩子們小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動畫片灌輸壞主意,惡作劇,他們以為是對的呢,應該對下一代負責」。

電視節目類型繁多,如果孩子每天沉浸其中,家長把控不好的話,他會受一些不良情節或思想影響,甚至模仿電視中的暴力行為。

影響四:缺乏運動

看到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或節目,孩子一坐很長時間,減少了運動時間,有的孩子邊看電視還會吃零食。每天這樣缺乏運動,再攝入高熱量的零食,身體發胖,影響健康。

影響五:影響視力

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很少端端正正坐著保持良好的視線距離,

往往會選舒服的姿勢,躺著或靠著沙發。加上電視光線和色彩強弱頻繁快速變化,增加視疲勞,影響視力是必然的。

影響六:干擾睡眠

如果晚上看到很晚,精彩的電視情節,使大腦興奮,不能馬上安靜下來,干擾休息,第二天精力不夠。

03、引導孩子正確看電視,
家長這樣做

心理學家莫爾林1977年,做了一個關于記憶力的實驗,讓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們記新聞內容。結果發現:看電視這個途徑記住的內容是最多的,比看報紙或書的方式效果都好。電視畫面是動態的,孩子們通過聲形并茂的形式,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記憶。

希格曼一位英國心理學家曾提出,兒童分年齡段看電視時間

3-7歲每天60分鐘之內;7-12歲每天60分鐘;12-15歲每天90分鐘;16歲以上最多120分鐘。限時以后,不影響視力和睡眠,也不會因為缺乏運動而帶來一系列問題。

內容一定要把握,孩子鐘情于動畫片又喜歡模仿,對一些含有負面情節的動畫要限制。多看少兒節目,科普類節目等,增長見識,學到知識。

有時間家長陪孩子一起看,隨時講解電視中的內容,讓他對表面內容有延伸。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互動,也是親子溝通的機會,陪伴還有助于把控電視內容。

電視并不是完全不能看,長期不看電視的孩子,內心壓抑,影響眼界不說,和其他伙伴相處有可能會不合群。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不要限制他看電視,包括成長中任何一件事,父母應該善于觀察,用針對性的方法。

碎碎念:

至于看電視這件事,控制好時間,把握好節目類型,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陪伴,看的過程中合適的時機和孩子互動,效果更好。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讓他對表面內容有延伸。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互動,也是親子溝通的機會,陪伴還有助于把控電視內容。

電視并不是完全不能看,長期不看電視的孩子,內心壓抑,影響眼界不說,和其他伙伴相處有可能會不合群。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不要限制他看電視,包括成長中任何一件事,父母應該善于觀察,用針對性的方法。

碎碎念:

至于看電視這件事,控制好時間,把握好節目類型,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陪伴,看的過程中合適的時機和孩子互動,效果更好。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