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是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當你發現孩子有這三種表現,不妨偷著樂吧

PubDate:2022-09-14

為人父母者,誰不奢望自己是上輩子拯救銀河系的英雄,這輩子能夠幸運地擁有聰明、乖巧的天使寶寶。可現實生活中,乖巧和聰明似乎是「對立的存在」。有過帶娃經驗的過來人,早已默契地達成了共識——越是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故事分享:

李奶奶年輕時候也是職場上的風雲人物,幹活的一把好手,可晚年帶娃的生活被孫子折騰得夠嗆。碰面就愛跟我吐槽:「那孩子真是搗蛋鬼,我就是出門拿快遞的一會功夫,家裡的魚缸就被他給打破了,稀裡嘩啦流了一地的水。」

還等不及我開口,李奶奶又接著數落:「上個月過生日,收到了七八樣新玩具,可拆開包裝根本沒認真耍一會,全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用來研究。」

「李奶奶,愛拆家的孩子大多都聰明,你家孫子淘氣歸淘氣,但是人很聰明,好好培養將來一定能成大器。」我對李奶奶說道。

「哎喲!你可別安慰我了,我只求孩子以後別淘氣惹事就行。」李奶奶誤以為我是抹不開面子說的客套話。

天地良心,我說的可是大實話!有些孩子確實越聰明,就越難帶。

如果在帶娃的過程中,你發現孩子有以下三種表現,不妨偷著樂吧:

① 腦海裡藏著「十萬個為什麼」

有一種孩子堪稱是「問題寶寶」,

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各種天南海北的冷知識,他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媽媽,為什麼雲是白色的呢?」

「爸爸,為什麼大樹不能跟我們一樣自己走路呢?」

……

類似于這種不著邊際的問題,在父母認知范圍內根本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時間一長,

一部分缺少耐心的父母,開始厭煩孩子「孜孜不倦」的求知欲,還未等孩子問出口,就乾脆俐落地打斷。

事實上,每一個愛問問題的話嘮孩子都可能是「小天才」,正是因為他們不走尋常路,用自己的眼光去好奇地探索世界,去對未知事物尋找答案。對待這類孩子,家長別嫌麻煩,認真對待孩子的每個提問,在能力范圍內給予孩子解答。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也不是超人,超出自己認知范圍內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千萬別馬虎對待。坦誠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的真相,並用語言鼓勵他們是真的很棒,小小年紀已經難住了爸爸媽媽。

求知欲是能夠正向引導的,通過激勵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他們的知識庫將會徹底開啟。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愛提問,還會積極開動腦筋自己去尋找答案。

② 上躥下跳,一言不合就「拆家」

帶娃本就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很多父母都吐槽自家孩子精力旺盛,自己跟不上自己的節奏。無比羨慕隔壁鄰居家的孩子,那麼安靜地讀書寫字。

運動細胞發達也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證明孩子喜歡用肢體語言去探索事物。在成長的過程中,精力過于旺盛的孩子,更是「拆家」的一把好手,小到各種玩具,大到沙發電視機,只要逮著機會,孩子就把他們「開膛破肚」。

事實上,雖說拆家的破壞力驚人,但爸媽也不能「一刀切」去幹預。孩子的探索能力與行動力都是需要技巧性地引導,比如提前跟孩子約法三章,在家裡劃出一個區域,裡面可以準備好相關的道具、教程,讓孩子在這片小天地「胡作非為」,一旦超出了區域范圍,孩子就不能有破壞性動作。

③ 搞破壞,惡作劇不斷

和安靜懂事的孩子相比,喜歡搞破壞、惡作劇的孩子無疑是沒有那麼討喜。但研究證實,喜歡惡作劇的孩子通常都擁有「高智商」。

別小覷了「惡作劇」的形成,要讓年幼的孩子獨立完成惡作劇設計步驟,可是充分考量他們大腦的一件事。在做惡作劇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被全面調動,同時還能激發出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當然古語有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對于喜歡搞破壞、做惡作劇的孩子,家長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展,也要用「規矩」去約束他們。

日常生活的細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感」,一部分超出規則制定的惡作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了。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高智商孩子的栽培也是需要付出心血與時間的,發現自己孩子有上述今天我們談及的三種行為習慣,家長們偷著樂的同時,也要學會教育、引導的技巧。假以時日,你會發現曾經讓人「頭疼」的熊孩子,會給你大大驚喜的回報!

在做惡作劇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被全面調動,同時還能激發出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當然古語有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對于喜歡搞破壞、做惡作劇的孩子,家長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展,也要用「規矩」去約束他們。

日常生活的細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規則感」,一部分超出規則制定的惡作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了。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高智商孩子的栽培也是需要付出心血與時間的,發現自己孩子有上述今天我們談及的三種行為習慣,家長們偷著樂的同時,也要學會教育、引導的技巧。假以時日,你會發現曾經讓人「頭疼」的熊孩子,會給你大大驚喜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