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龍袍是皇帝專屬,為何包拯卻敢天天穿?他不怕皇帝治他的罪?

PubDate:2022-09-14

包拯:著名的黑臉大忠臣,北宋官場第一刺頭,大boss宋仁宗的小寶貝。為官25載連升26次,包拯真的是個大黑臉嗎?他的額頭真的有月亮嗎?為什麼他可以穿象征天子權威的龍袍?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揭秘這個問題。

龍作為傳說中的神獸。在古代社會中,一直是皇帝的專寵。所有帶龍印記的周邊,都是皇帝的專屬用品。龍袍作為皇帝的工作服,更是皇帝權威的象征,是只屬于皇帝的頂級高奢。既然龍袍是天子專屬,為何影視劇中的包拯,可以身穿龍袍到處溜達?他的龍袍與皇帝的高定版,又存在著什麼差別呢?

二者龍袍存在的最直觀的差別,就是顏色不一樣,皇帝穿的龍袍是黃色。龍袍發展到北宋時期,顏色基本已經固定為黃色,所以龍袍也稱黃袍。北宋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就是黃袍加身后登基的。

而包拯所穿的則多為黑色,且仔細看二人衣服上的龍也長得不一樣。龍爪上的趾數是五趾,蟒爪上的趾數是四趾。包拯衣服上的龍只有四爪,所以說包拯穿的根本不是龍袍,而是符合身份的蟒袍。

雖然蟒在外形上與龍有相似之處,但是蟒只是現實中存在的一種動物,一般的動物園都有。

而龍則屬于神獸,二者本質上差別還是很大的,大概就是現在的,康師傅與康帥傅的差別。雖然如此但蟒袍也不是普通人可以穿的,只有那些對朝廷功勛卓著,深受皇帝賞識的人,才有資格穿蟒袍。

總而言之,龍袍是皇帝一人的高定,蟒袍則是皇帝賜給心腹撐場面用的,

跟清朝的黃馬褂差不多。既然蟒袍如此難得,包拯又是如何獲得的呢?

包拯作為北宋官場一大刺頭,他的個人形象到底如何呢?傳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來輔佐宋仁宗治世的。但這個傳說顯然不靠譜,文曲星怎會是影視劇中頭帶月牙的黑臉大漢?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包拯,還真符合文曲星的形象。是個面白長須的小白臉,不過他額頭沒有月牙。更沒有公孫策、展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等忠心的追隨著。鍘刀三件套更是見都沒見過。至于少年包青天,那更是不可能。包拯入官場時都39歲了39歲的超齡少年嗎?

999年包拯誕生于安徽的一個官宦家庭,29歲去考了個編。考試成績不太理想,被分配到離家較遠的地區。

為了陪伴年邁的父母,包拯請求調職想找個離家近的職位。朝廷也是好說話就給包拯調職了,但是吧朝廷又不是包拯家的,調整后的職位仍是與包拯家有些距離。父母還是舍不得兒子,包拯索性就不干了直接在家里陪伴父母。

十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開始猶豫徘徊,繼續躺平還是去做官呢?幾經思量過后,拖延癥患者包拯還是沒做出決定

同鄉父老實在看不慣包拯輕松躺平的樣子,勸他年輕人還是要去感受一下996的美妙。包拯這才重回朝堂,出任天長縣知縣一職。

此時的包拯已經39歲了,朝廷在這十年間,官員那是換了一茬又一茬,這又會對包拯的仕途,造成什麼影響呢?

包拯39歲重回朝堂,他又是如何做到25年升官26次的呢?包拯升官速度如此之快,撇除他個人能力不談,都要歸功于他的老同學。包拯考編那年,一起參考的人成績都不錯。

25歲的王堯臣狀元及第,

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年,已經混到了翰林學士。翰林學士是個什麼官呢?翰林學士也就相當于宋仁宗的貼身小秘書,官階可能不算太高但人家有話語權,而且能做翰林學士的人,都是皇帝眼前的紅人。翰林學士是審官院之首,聽這名就知道人家專管官員考核。

就這樣刷了4年經驗的包拯,順利被提拔為端州知府,三年后更是直接去了京城擔任殿中丞。同年十一月經王拱辰舉薦,升職為監察御史。

所以說包拯躺平的十年,也不全是要孝順父母,他只是想給同屆的朋友們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隨后包拯又獲得了,公費出國鍍金的機會。遼國考察歸來后,包拯開始一路升遷,屁股地下的官位還沒做熱就又換辦公室了。此時文彥博官至副宰,二人又是兒女親家,他又怎會忘了包拯這個好友。

1061年包拯官拜樞密副使,他作為備受倚重的大臣,有幾件蟒袍也不足為奇。包拯能在25年內升職26次,個人能力自是無可厚非,但他龐大的朋友圈,也是給了他不少的幫助,如此際遇之下,包拯不蟒袍加身才奇怪呢。

此時文彥博官至副宰,二人又是兒女親家,他又怎會忘了包拯這個好友。

1061年包拯官拜樞密副使,他作為備受倚重的大臣,有幾件蟒袍也不足為奇。包拯能在25年內升職26次,個人能力自是無可厚非,但他龐大的朋友圈,也是給了他不少的幫助,如此際遇之下,包拯不蟒袍加身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