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芯片卡脖子更可怕,美頂尖芯片專家多數是華人?國內高校已出手

PubDate:2022-09-14

在去年,清華大學備受爭議是因為其與北大兩所名校的國家財政撥款減少了十幾個億。而相比之下,不太出名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卻增加了6000。在討論清北如此境況的時候,人們也不得不感慨任正非的高瞻遠矚,因為任正非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了培訓班,學校學生也多為華為的招聘對象,可以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華為公司的一個重要后備資源。此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增加撥款,也說明了任正非的眼光獨到和正確決策。

而今年清華大學備受熱議的原因是其設立的集成電路學院,我們也可以很快推測出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此前中國被美方制裁而造成的無芯可用的情況。此舉本是好事,為何多數評論卻不是夸贊,而是冷嘲熱諷呢?說起來大家對網友熱議的這一現象也都不陌生,畢竟在我國,人才流失到國外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很多硅谷精英人士都是從我國高校畢業,后經留學定居國外的,工作自然而然也就留在了國外。說他們是為了高薪也好,為了發展也好,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因此就有網友表示:「讓在硅谷工作的幾十萬頂尖人才回國是不是更能解決問題?」這件事確實讓國人痛心。要知道,培養一個名校畢業生已經是不容易的了,更何況是一個名校畢業的頂尖人才,就這樣白白流失了,相當于十幾年的心血全部白費了。這比我們造不出芯片更讓人懊惱,不僅自己造不出,還白白給別人做了嫁衣!

尹志堯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畢業生,目前擔任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表示,中國建設集成電路專業未來一定能夠取得不凡的成就,這一判斷不是尹志堯自夸,而是基于世界人才形勢做出來的。在大部分行業專家的認知中,電子科技、半導體等行業的先驅者大都是華人,尹志堯也稱當時他在英特爾工作時就發現了這一現象。

這也令當時年輕的尹志堯震驚不已,

行內頂尖人士都是華人,中國這一行業的發展卻沒有 之成正比。于是在2004年,60歲的尹志堯攜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踏上了回國的航班。如今,年近80的尹志堯仍然奮斗在一線,而中微公司已經成為具備一流技術的刻蝕機企業,業內巨頭臺積電也無法離開刻蝕機的使用,可見尹志堯為我國半導體產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而尹志堯年少時的經歷其實就是現狀。全球半導體專家的前六人都是華人,世紀難題光刻機也是華人解決的,5nm,3nm三極管的解決同樣出自華人之手。換句話講,如今世界芯片發展能如此迅速,ASML能有如今的成就,都離不開華人。令人惋惜的是,這些華人全部在國外工作,也就導致中國失去了獲取這些一手先進技術的機會。

基于此前的教訓,清華大學創設的集成電路學院是為了緩解被動的情況,也是一種留住人才的方法吧。集成電路學院不僅傳授學科知識,也注重積累學生的實際經驗,通過邀請海內外知名行內企業一起探討,

同時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同期,電子科技大學也推出了一個模式不同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方式,名為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這個平臺與學院的形式不同,注重產教結合,簡言之就是發展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學習模式,這一構想很好地解決了目前大學生只學不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

如果后續這一模式能夠繼續保持下去,相信中國未來的芯片產業也會發展起來。而這一模式一旦被證實可用,后續相關行業的培養模式也有了借鑒。因此可以說,這一模式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實驗。

其實自己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想法在老一輩業內人士的眼里早已迫在眉睫,此前任正非就用形象的比喻稱「要讓自己的雞回到自己的窩里下蛋」,曹德旺也曾發出吐槽說,我們自己培養的工程師留不住,最終還影響自身的發展。為了落實這一想法,華為公司在今年4月建起了一所軟件大學,曹德旺也拿出百億建設科技大學,力求能培養出自己的人才,同時也支持他們自主創業,

給出資金支持,最大程度地保證人才不流失。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就是最終生產力,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落到整個產業鏈上,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基礎,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不用擔心沒有能研究發展的人,也就不會出現被卡脖子這種尷尬的情況。根據目前情況分析,中國如果想要發展電子產業,在世界上站得住腳,那首先就得解決人才問題。國內現在集成電路方面的人才缺口高達30萬,補上這個缺口就是當務之急,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時限的,越早進行這項日程,中國就能越早占據前沿位置,競爭力自然也就提上來了。

根據目前情況分析,中國如果想要發展電子產業,在世界上站得住腳,那首先就得解決人才問題。國內現在集成電路方面的人才缺口高達30萬,補上這個缺口就是當務之急,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定的時限的,越早進行這項日程,中國就能越早占據前沿位置,競爭力自然也就提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