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鍵數據來了,中企砍單430億顆芯片,外媒:與中國脫鉤的代價

PubDate:2022-09-01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我們卻不是制造業強國,在某一些關鍵領域與西方先進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半導體芯片。

對于我們的薄弱環節,某些人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里。自從2019年開始,老美就不斷在芯片上做文章。先是將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不允許美企與之合作;后來又擅自修改修片規則,導致ASML、臺積電等芯片廠商無法正常貨給華;最后邀請臺積電、三星等芯片大廠赴美建廠,甚至還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接受補貼的芯片企業在未來十年內不能在大陸擴產和投資。

種種跡象都表明,老美就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從芯片領域限制我國高科技的發展。但事實證明,他們低估了我們的力量。

自從華為事件之后,為了擺脫對美芯的依賴,國內市場開始放棄高通芯片,轉投聯發科芯片,

這也導致聯發科后來者居上,對高通實現了反超。關鍵是,小米、OV等手機廠商也開始自研芯片,先后推出了影像芯片、充電芯片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通、英特爾等美芯企業開始「示好」中國市場,甚至連ASML也開始向老美發出警告,稱如果繼續限制出貨,那麼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鏈將有可能中斷。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高通、ASML等國際巨頭開始示好中國市場?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麗國限制美芯等企業自由出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芯片制造行業的發展。

據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我國進口芯片數量減少了290億片,相比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超過10%。這也意味著,國內企業自研芯片初見成效。

另外,在今年7月份,國內進口芯片數量又減少了140億顆,創下單月新高。也就是說,今年前七個月,國內企業一共砍單了430億顆芯片,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8%。

更重要的是,全球增長最快的20家半導體企業中,有19家來自中國,而前一年的這個數據是8家,相比之下增長了137%。

其實,除了國內芯片企業加速擺脫對美芯片依賴外,包括歐盟、俄羅斯、荷蘭、德國等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放棄美芯技術。

比如,俄市場決定投資3萬億盧布全面發展半導體行業,并計劃到2030年實現28nm俄國產芯片制造;歐盟也計劃投資430億歐元提升本土芯片企業的制造技術;荷蘭也在芯片制造領域投入了11億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此前還公布了多項芯片疊加專利,將兩顆不那麼先進的芯片疊加在一起,提高芯片性能。

另外,臺積電在芯片制造的生產線上也使用了大量的國產光刻機設備,還從中微半導體采購了5nm刻蝕機。甚至連日本尼康和佳能也都研發3D封裝光刻機,一旦實現量產就可以擺脫對美技術的依賴。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看到中企砍單430億顆芯片后,外媒才說,這就是與中國脫鉤的代價。因為無論是修改芯片規則,還是《芯片與科學方案》,都不能阻止國產芯片的崛起,

反而加速了國產芯片的發展。關鍵是,全球范圍內的芯片廠商也都在放棄美芯片技術。

可以說,如果國產芯片自給率達到了70%,按照中國制造的物美價廉,那麼美芯企業生產的芯片就算爛大街,估計也不會有人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