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朝最具俠氣的一首詩,可惜作者不出名,如李白杜甫讀過,也會自愧不如

PubDate:2022-09-04

唐朝是詩畫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詩人,在讓唐詩名句的江湖中,能夠一下子讀出詩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這個詩人。

比如你在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李白。

比如你在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杜甫。

比如你在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王維。

比如你在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白居易。

那麼有沒有詩句很出名,但作者本人完全不出名的呢?

有的,比如寫《獻錢尚父》的貫休,他在這首詩中寫了一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這首詩被稱之為唐詩中最具「俠氣」的詩句,要了解這首詩,首先我們得來說說「錢尚父」。

錢尚父是誰?

是五代十國吳越國的創立者錢镠,《獻錢尚父》顧名思義就是一首寫給錢镠的詩。

錢镠生于公元852年,杭州臨安人,在唐末時期,拜在了董昌門下,跟隨其鎮壓農民起義軍,后來成為了鎮海節度使。

后由于董昌叛逆,錢镠率兵擊敗董昌,攻占兩浙十三州,先后被冊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

當時其治理兩浙一帶,采取了安民之策,讓兩浙一帶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并且錢塘江海塘也是他鼓勵修建的,這使「錢塘富庶盛于東南」。

所以兩浙百姓都非常尊敬他,稱錢镠為海龍王。

由于錢镠喜文,所以在兩浙一帶,當時文化盛行,這造就了兩浙文士薈萃,人才濟濟,兩浙文人也著稱于世。

當然,錢镠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撤吳越而降宋,當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了統一天下而征戰四方,很多國家的君主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紛紛抵抗,而錢镠卻因為不想看到百姓安定的生活被破壞,不想青年離開自己的家人而奔赴戰場,所以他直接歸降了趙匡胤,這也使兩浙一帶的百姓在宋初前沒有遭到戰火的侵襲。

從而后世的很多文人都對錢镠非常尊崇,

比如蘇軾就寫過三首《陌上花》,來歌頌和紀念錢镠,其中第三首講的就是錢镠降宋的偉大。

說回詩人貫休,貫休生于唐末,浙江蘭溪人士。

從小貫休就被人稱之為神童,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

在唐天復年間進入蜀地,

也就是四川,被前蜀國君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并賜以紫衣。

貫休當時在蜀地非常出名,不止能詩還善畫,在詩詞成就上留下過600多首名篇,現有《禪月集》存世。

而在繪畫上的造詣,和他從小入寺廟有很大的關系,他特別擅長畫羅漢,他所作之羅漢繪畫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夸張,被后世稱之為最具「梵相」手法。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在乾寧初年,貫休云游天下,當時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錢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加銜「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入兩浙為吳王。

他認為兩浙終于迎來了明主,所以寫下了《獻錢尚父》這首詩,以祝錢镠入浙之榮。

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這首詩中最出名的詩句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整首詩為祝賀錢镠之意味,

當時貫休自靈隱寺持詩往賀,錢镠本身也是喜歡詩畫之人,所以面對貫休持賀詩來祝,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并與其飲酒暢談許久,兩人結下了很深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