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救朱元璋他身中九箭,朱元璋:永不負你!二十七年后將其滿門抄斬

PubDate:2022-09-01

在歷史各朝代的開國皇帝之中,朱元璋可以說算是非常具有「傳奇性」經歷的一個皇帝了,畢竟誰也想不到,區區一個游方僧人,說白了就是要飯的乞丐,竟然在幾十年的拼搏之中,奮斗到了皇帝的位置。

但朱元璋的傳奇性,還不僅僅在于他的逆襲之路,在他當上了皇帝之后的所作所為,更是讓人們非常感嘆,這個「淮西布衣」,似乎天生就會當皇帝,就會統御人心,甚至其恩威手段,更是無視了「人走債消」的傳統。

用人還是老鄉好

朱元璋皇帝之路的起點,是在濠州。

在濠州,朱元璋認識了他人生中第一個貴人郭子興,迎娶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賢內助馬皇后,甚至他的名字也是從這里由朱重八改為了朱元璋。

可以說濠州對朱元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朱元璋漸漸覺得,濠州并不適合他。

濠州城內的這群「大帥」,并不是想著起兵抗元、光復中華,

城內的紅巾軍分成了五部分,這五部分又分成兩派,郭子興自己一派,以孫德崖為首的另外四人為一派,這兩伙人之間也是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對于攻擊元朝,擴大地盤勢力卻并不在意。

在元軍攻破了徐州之后,徐州的紅巾軍將領彭大、趙均用帶著一伙殘兵敗將逃到了濠州。

郭子興把好朋友彭大接回了家中,孫德崖則是將趙均用拉攏到了自己身邊。

為了報答孫德崖收留之恩,趙均用被其鼓動,竟然派人打了郭子興的黑棍,將其抓到孫德崖家里暴打了一頓,并且還要除掉郭子興,多虧朱元璋前來救下了郭子興。

從此之后,朱元璋對于濠州的這些紅巾軍將領們心灰意冷了,既然他們根本就不能打造一個太平盛世,朱元璋只能是求人不如求己。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到了老家鳳陽獨自募兵,他的兒時伙伴,徐達、郭英等人紛紛前來投靠,朱元璋帶著七百多人回到了濠州,這是屬于他自己的力量,是他的心腹班底。

半年后,濠州城中的紅巾軍將領依然是專注于內斗,沒有絲毫想要外出征戰的意思,朱元璋無奈之下,只能從自己手下精挑細選了「心腹中的心腹」,如湯和、徐達等二十四人,帶著他們南下定遠。

在路程中,朱元璋竟然又先后招募了近四千人的部曲,靠著這些人,朱元璋打敗了駐守在定遠橫澗山的元軍,

一時之間威名遠播,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投靠他,而在這些人中,也有不少朱元璋的老鄉,其中有一人名為陳德。

陳德也是鳳陽人,世代務農,或許是家中過得好一點,能吃得飽一點,陳德長得高大魁梧、孔武有力,朱元璋先前回家招兵時,或許是他不在家,故而沒能趕上,聽說朱元璋打敗了定遠的元軍之后,便直接拋下鋤頭,從鳳陽趕到了定遠,前來投奔。

朱元璋打下定遠之后,便繼續向南邊的滁州進發,此時朱元璋也結識了他的第一位智囊李善成。

就此,朱元璋對李善長非常尊重,大事小情都要請教于他,果然文武兼備的朱元璋很快便打下了滁州。

在戰斗中,陳德也立下了軍功,被朱元璋封為了萬戶,而后六七年的時間內,陳德便在朱元璋麾下南征北戰,先后參加了攻克和州、金陵、鎮江、常州等戰役,隨著朱元璋勢力不斷擴張,陳德立的軍功也越來越多,被封為了賬前大元帥。

決戰鄱陽

此時朱元璋已經占據了應天,成為了南方半壁江山中的一方霸主,但他的地理位置確實非常危險,上有陳友諒,下有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也在南部虎視眈眈,就是在這四面強敵之中,朱元璋決定了先后的進攻方向。

方國珍、陳友定、張士誠都只不過是守土之輩,不足為慮,唯有陳友諒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朱元璋決定先向陳友諒動手。

此時陳友諒恰好也點起軍馬,向朱元璋的應天沖來,朱元璋見狀便派出了手下康茂才,前往陳友諒營中詐降。

康茂才以前和陳友諒是好朋友,他派人給陳友諒送去了一封信,讓他晚上到江東橋的木橋上,自己在那里接應。

陳友諒見信之后不疑有他,便果然趁著月黑風高時,帶著人馬前往了江東橋,到地方一看,面前卻不是木橋,而是一座石橋。

陳友諒覺得或許是康茂才記錯了,便喊了兩聲「老康、老康」,誰知隨即只聽四周叫喊聲一片,原來朱元璋的伏兵早就等候多時了。

此戰朱元璋一舉將陳友諒的部隊擊退了,陳友諒靠著大將張定邊保護,才逃出生天,但就在這時紅巾軍之中卻發生內亂,大多數力量都被平白無故的內耗了。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進攻紅軍軍首領劉福通、小明王韓林兒,劉福通等人只能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見狀問計于李善長、劉伯溫,決定也「挾天子以令諸侯」,前去救援。

陳友諒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又看到朱元璋帶著人馬外出征戰,便點起兵馬前來復仇,誰知在洪都這里遇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阻攔。

朱文正憑借著手中的孤兵孤城,硬生生阻攔了陳友諒85天,給朱元璋爭取到了大量的時間,陳德也和朱元璋一起征戰安豐,擊敗了張士誠。

朱元璋接到了小明王韓林兒后,也是召集兵馬,準備和陳友亮展開決戰。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帶領二十萬水陸大軍向洪都出發,陳友諒得到消息也將手下兵馬召集在一起,雙方在鄱陽湖拉開陣勢,開始了決定江南最終歸屬的決戰,這一戰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是非常看重。

護主大功!

七月十六日,陳德搶先建功,率人擒獲了陳友諒的水軍大將姚平章。

七月二十日,陳友諒擺開了水軍,那是船堅炮利,首尾相連,如同一條長龍一般氣勢逼人,朱元璋的船只都是一些小戰船,和陳友諒比起來實在是太寒磣了。

但朱元璋卻沒有被這個陣勢嚇到,派出了二十艘小船,帶著大小火炮、引火的干柴火油,便直接向陳友諒的大船隊沖了過去。

遠程用火器進攻,靠近了用弓弩射擊,等到沖到敵艦之下時便直接點火,一時之間竟將陳友諒的長龍艦隊打的狼狽不堪。

第二天,都已經打出來真火的雙方再次展開激戰,朱元璋的大將徐達帶領手下艦隊直接向陳友諒的巨船沖了過去,這一沖竟將陳友諒的前鋒艦隊沖的七零八落,徐達手下將士竟僅此一戰便沖了一千五百多名敵軍,還將陳友亮的巨船給拉了一艘回來。

但就在此時,風向突然轉變了,朱元璋身下的小船被風吹地飄飄忽忽,慢慢向一處淺灘漂去,不過片刻便「吭」的一聲撞上湖底的石頭,擱淺在了這里。

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見到這一幕,當即一聲大吼,帶人駕駛著小艇便直接向朱元璋沖了過來。

張定邊知道,自己若是能一舉擒獲或者除掉朱元璋,那麼這一戰己方便可直接宣告勝利。

心念至此,張定邊催促聲不由又快了幾分,而朱元璋這艘小船卻只能愣在原地干著急,幾個隨身護衛紛紛抽出刀來準備拼命力戰。

隨著自己距離朱元璋越來越近,張定邊看準機會,直接跳船撲向了朱元璋,幾個起落之間,便將朱元璋身邊的護衛打的損失慘重,隨即一聲大喝,揮刀便向朱元璋砍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只聽一聲大吼:「住手!」

便只見旁邊一桿長槍刺出,直接頂飛了張定邊砍來的大刀,朱元璋扭頭一看,正是也奮不顧身,跳船游了過來的陳德。

陳德此刻護主心切,早已雙目圓睜,滿眼通紅,對朱元璋一揮手:「大帥快走!」

說罷,提槍便和張定邊戰在了一起。

戰斗之中,陳德完全將生命置之度外,對于射來的暗箭根本躲都不躲,打定了心思就是要和張定邊同歸于盡,用自己的命給朱元璋換來逃跑的時間。

但即使陳德把一身勇力發揮到了十二分,也難以是張定邊的對手,很快便險象環生,就要被張定邊斬于刀下,好在常遇春帶人前來相助,這才將陳德和朱元璋救出了重圍。

戰后陳德包扎傷口,旁人一數傷口才發現,陳德身上竟然連中了九箭。

朱元璋看著滿身傷痕累累,如同一個血人一般的陳德,頓時感動地熱淚盈眶,上前一把抓住了陳德的手:「他日定不負卿!」

果不相負

最終陳友諒被朱元璋圍困在了湖中,被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雙方就這麼打起了消耗戰。

陳友諒的軍隊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只能捕魚撈蝦,活成了「原始漁民」,他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便準備強行突圍。

但一直到了此時,陳友諒卻還是舍不得他的那些高大戰船,最終依然是被朱元璋以小船圍攻,陳友諒只能倉皇逃竄。

最終在朱元璋四面八方的圍困之下,陳友諒全線潰敗,手下的部隊紛紛投降,陳友諒自己也倒在亂軍之中。

就此朱元璋成為了江南諸侯中勢力最大的一支。

兩年后,朱元璋又打敗了張士誠,陳德在戰爭中連克高郵、淮泗,軍功彪悍。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國號大明,開河南行都督府,陳德為都督府掌事,負責當地軍政要務。

洪武三年,陳德又在古城擊敗了王保保,一舉俘虜了八萬北元士兵,回到南京后,朱元璋封他為臨江侯,榮祿大夫,大都督府事,歲祿一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在之后的八年內,陳德又先后跟隨傅友德、馮勝等人南征北戰,功績累累,最終在洪武十一年因病去世。

朱元璋聽聞后為之落淚,決定罷朝三日,并且追封陳德為杞國公,陳德臨江侯的爵位被他的兒子陳鏞世襲。

陳德兒子陳鏞也是將門虎子,在洪武十六年便是征南副將軍,洪武二十年陳鏞和馮勝一起出征,但是走到了金山之時,和前來接應的大軍錯開了道路,最終被敵人圍困,就此戰死了。

但誰知就在陳德父子二人相繼去世之后,他們陳家的禍患才姍姍來遲。

人走債不消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胡惟庸便逐漸成為了明朝的丞相。

這時間一長,胡惟庸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隨即膨脹,甚至在后來他還下毒害死了劉伯溫,有彈劾他的大學士、御史大夫,也全都被他排擠陷害。

有來拍胡惟庸馬屁的人,說胡惟庸家定遠的祖宅之中一口枯井,突然之間又冒出了水來,水中還長出了好幾個石筍,他家的祖墳上也夜夜閃出光芒,這都是祥瑞之兆啊。

胡惟庸聽了這些,竟然真的有了些飄飄然,就此有了篡位之心,后來他更是勾結了陸仲亨、費聚等軍中將領,準備掌握武裝力量。

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使臣前來進貢,卻是無人接待,以致一國使者流落街頭。

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當即除掉了右丞相汪廣洋,又一抄家,發現汪廣洋家中竟然有本應在官府為奴的罪籍女子。

就這樣接二連三地查了下去,最后拔出蘿卜帶著泥,胡惟庸那些事情也都藏不住了,朱元璋先發制人,處決了胡惟庸。

但胡惟庸雖然沒了,可他以前那些黨羽卻還活著,這些黨羽們的罪行沒有因為胡惟庸的走一筆勾銷。

洪武十九年,胡惟庸勾結倭寇之事暴露。

洪武二十三年,陸仲亨、費聚等人的家奴紛紛前來告發,朱元璋見狀一拍桌子,誰能想到胡惟庸沒了將近十年,他的黨羽竟然還沒有查干凈,一怒之下便舉起了屠刀,不查了,除干凈算了!

陳家竟然也被人舉報,說陳德、陳勇父子二人是胡黨余孽,說陳德在西征之時曾經有罪。

朱元璋此時早已經是寧枉勿縱了,當即便廢除了陳家所有爵位,并且將還在世的陳家人或直接斬首、或罰沒為奴,所有原來供奉的陳德靈位全部摘除,此時距離陳德去世已經十二年了,距離當初的鄱陽湖大戰已經二十七年了。

一直到最后有三萬多人被株連,這場風波才算過去。

陳德靠著不懼拼沙,給自己博得了一個封妻蔭子,但誰知在他走后,卻是還被清算了一回,這當真不知道是說他幸運還是不幸,但朱元璋卻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或許皇帝口中的「定不負卿」,真的不怎麼可信。

便果然趁著月黑風高時,帶著人馬前往了江東橋,到地方一看,面前卻不是木橋,而是一座石橋。

陳友諒覺得或許是康茂才記錯了,便喊了兩聲「老康、老康」,誰知隨即只聽四周叫喊聲一片,原來朱元璋的伏兵早就等候多時了。

此戰朱元璋一舉將陳友諒的部隊擊退了,陳友諒靠著大將張定邊保護,才逃出生天,但就在這時紅巾軍之中卻發生內亂,大多數力量都被平白無故的內耗了。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進攻紅軍軍首領劉福通、小明王韓林兒,劉福通等人只能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見狀問計于李善長、劉伯溫,決定也「挾天子以令諸侯」,前去救援。

陳友諒經過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又看到朱元璋帶著人馬外出征戰,便點起兵馬前來復仇,誰知在洪都這里遇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阻攔。

朱文正憑借著手中的孤兵孤城,硬生生阻攔了陳友諒85天,給朱元璋爭取到了大量的時間,陳德也和朱元璋一起征戰安豐,擊敗了張士誠。

朱元璋接到了小明王韓林兒后,也是召集兵馬,準備和陳友亮展開決戰。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帶領二十萬水陸大軍向洪都出發,陳友諒得到消息也將手下兵馬召集在一起,雙方在鄱陽湖拉開陣勢,開始了決定江南最終歸屬的決戰,這一戰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是非常看重。

護主大功!

七月十六日,陳德搶先建功,率人擒獲了陳友諒的水軍大將姚平章。

七月二十日,陳友諒擺開了水軍,那是船堅炮利,首尾相連,如同一條長龍一般氣勢逼人,朱元璋的船只都是一些小戰船,和陳友諒比起來實在是太寒磣了。

但朱元璋卻沒有被這個陣勢嚇到,派出了二十艘小船,帶著大小火炮、引火的干柴火油,便直接向陳友諒的大船隊沖了過去。

遠程用火器進攻,靠近了用弓弩射擊,等到沖到敵艦之下時便直接點火,一時之間竟將陳友諒的長龍艦隊打的狼狽不堪。

第二天,都已經打出來真火的雙方再次展開激戰,朱元璋的大將徐達帶領手下艦隊直接向陳友諒的巨船沖了過去,這一沖竟將陳友諒的前鋒艦隊沖的七零八落,徐達手下將士竟僅此一戰便沖了一千五百多名敵軍,還將陳友亮的巨船給拉了一艘回來。

但就在此時,風向突然轉變了,朱元璋身下的小船被風吹地飄飄忽忽,慢慢向一處淺灘漂去,不過片刻便「吭」的一聲撞上湖底的石頭,擱淺在了這里。

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見到這一幕,當即一聲大吼,帶人駕駛著小艇便直接向朱元璋沖了過來。

張定邊知道,自己若是能一舉擒獲或者除掉朱元璋,那麼這一戰己方便可直接宣告勝利。

心念至此,張定邊催促聲不由又快了幾分,而朱元璋這艘小船卻只能愣在原地干著急,幾個隨身護衛紛紛抽出刀來準備拼命力戰。

隨著自己距離朱元璋越來越近,張定邊看準機會,直接跳船撲向了朱元璋,幾個起落之間,便將朱元璋身邊的護衛打的損失慘重,隨即一聲大喝,揮刀便向朱元璋砍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只聽一聲大吼:「住手!」

便只見旁邊一桿長槍刺出,直接頂飛了張定邊砍來的大刀,朱元璋扭頭一看,正是也奮不顧身,跳船游了過來的陳德。

陳德此刻護主心切,早已雙目圓睜,滿眼通紅,對朱元璋一揮手:「大帥快走!」

說罷,提槍便和張定邊戰在了一起。

戰斗之中,陳德完全將生命置之度外,對于射來的暗箭根本躲都不躲,打定了心思就是要和張定邊同歸于盡,用自己的命給朱元璋換來逃跑的時間。

但即使陳德把一身勇力發揮到了十二分,也難以是張定邊的對手,很快便險象環生,就要被張定邊斬于刀下,好在常遇春帶人前來相助,這才將陳德和朱元璋救出了重圍。

戰后陳德包扎傷口,旁人一數傷口才發現,陳德身上竟然連中了九箭。

朱元璋看著滿身傷痕累累,如同一個血人一般的陳德,頓時感動地熱淚盈眶,上前一把抓住了陳德的手:「他日定不負卿!」

果不相負

最終陳友諒被朱元璋圍困在了湖中,被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雙方就這麼打起了消耗戰。

陳友諒的軍隊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只能捕魚撈蝦,活成了「原始漁民」,他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便準備強行突圍。

但一直到了此時,陳友諒卻還是舍不得他的那些高大戰船,最終依然是被朱元璋以小船圍攻,陳友諒只能倉皇逃竄。

最終在朱元璋四面八方的圍困之下,陳友諒全線潰敗,手下的部隊紛紛投降,陳友諒自己也倒在亂軍之中。

就此朱元璋成為了江南諸侯中勢力最大的一支。

兩年后,朱元璋又打敗了張士誠,陳德在戰爭中連克高郵、淮泗,軍功彪悍。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國號大明,開河南行都督府,陳德為都督府掌事,負責當地軍政要務。

洪武三年,陳德又在古城擊敗了王保保,一舉俘虜了八萬北元士兵,回到南京后,朱元璋封他為臨江侯,榮祿大夫,大都督府事,歲祿一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在之后的八年內,陳德又先后跟隨傅友德、馮勝等人南征北戰,功績累累,最終在洪武十一年因病去世。

朱元璋聽聞后為之落淚,決定罷朝三日,并且追封陳德為杞國公,陳德臨江侯的爵位被他的兒子陳鏞世襲。

陳德兒子陳鏞也是將門虎子,在洪武十六年便是征南副將軍,洪武二十年陳鏞和馮勝一起出征,但是走到了金山之時,和前來接應的大軍錯開了道路,最終被敵人圍困,就此戰死了。

但誰知就在陳德父子二人相繼去世之后,他們陳家的禍患才姍姍來遲。

人走債不消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胡惟庸便逐漸成為了明朝的丞相。

這時間一長,胡惟庸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隨即膨脹,甚至在后來他還下毒害死了劉伯溫,有彈劾他的大學士、御史大夫,也全都被他排擠陷害。

有來拍胡惟庸馬屁的人,說胡惟庸家定遠的祖宅之中一口枯井,突然之間又冒出了水來,水中還長出了好幾個石筍,他家的祖墳上也夜夜閃出光芒,這都是祥瑞之兆啊。

胡惟庸聽了這些,竟然真的有了些飄飄然,就此有了篡位之心,后來他更是勾結了陸仲亨、費聚等軍中將領,準備掌握武裝力量。

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使臣前來進貢,卻是無人接待,以致一國使者流落街頭。

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當即除掉了右丞相汪廣洋,又一抄家,發現汪廣洋家中竟然有本應在官府為奴的罪籍女子。

就這樣接二連三地查了下去,最后拔出蘿卜帶著泥,胡惟庸那些事情也都藏不住了,朱元璋先發制人,處決了胡惟庸。

但胡惟庸雖然沒了,可他以前那些黨羽卻還活著,這些黨羽們的罪行沒有因為胡惟庸的走一筆勾銷。

洪武十九年,胡惟庸勾結倭寇之事暴露。

洪武二十三年,陸仲亨、費聚等人的家奴紛紛前來告發,朱元璋見狀一拍桌子,誰能想到胡惟庸沒了將近十年,他的黨羽竟然還沒有查干凈,一怒之下便舉起了屠刀,不查了,除干凈算了!

陳家竟然也被人舉報,說陳德、陳勇父子二人是胡黨余孽,說陳德在西征之時曾經有罪。

朱元璋此時早已經是寧枉勿縱了,當即便廢除了陳家所有爵位,并且將還在世的陳家人或直接斬首、或罰沒為奴,所有原來供奉的陳德靈位全部摘除,此時距離陳德去世已經十二年了,距離當初的鄱陽湖大戰已經二十七年了。

一直到最后有三萬多人被株連,這場風波才算過去。

陳德靠著不懼拼沙,給自己博得了一個封妻蔭子,但誰知在他走后,卻是還被清算了一回,這當真不知道是說他幸運還是不幸,但朱元璋卻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或許皇帝口中的「定不負卿」,真的不怎麼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