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人到中年,很忙和很閑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PubDate:2022-08-30

人到中年,日子很難熬,吃喝拉撒睡,樣樣都要錢。

回到家,還有一群依靠你的人,而你卻無依無靠。

為了謀生,我們不得不忙起來,緊張的工作,火急火燎地出行,睡一覺都要抓緊時間。

俗話說:「閑,要有滋味;忙,要有價值。」

當我們用心觀察和思考一番,就會發現,很忙和很閑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01

方向錯了,所有的忙碌都沒有意義。

戰國時,蘇秦拜鬼谷子為老師,學習了很多道家的思想。

他離開鬼谷子之后,開始忙著寫材料,把七國之間的關系、當下的局勢、用人的機制等,進行深度解讀,洋洋灑灑地寫下了十萬字。

忙完了文字,蘇秦忙著變賣家產。然后去了秦國,和秦王見面了幾次,但是不受重用。到頭來,他瞎忙了好幾年,變賣了馬車和衣服,才得以回家。

東晉時,周邵很有才華,出生在武將家庭。大臣庾亮慕名找到周邵,希望能夠同朝為官。

周邵的志向是隱退,多次回避和庾亮見面。

當周邵跟隨庾亮出山后,在濡須口之戰、石亭之戰中立下了大功。

有一天夜里,周邵忽然嘆息道:「我一個大丈夫,居然被庾亮戲弄了。」說完,變得異常悲憤。

蘇秦在早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周邵的一生,被人牽著鼻子走。他們的努力,不但算成功,還讓自己栽跟頭了。

違背時代的努力,難以有起色。

在烽煙四起的年代,君王希望能獨霸一方,遇到軍事方面的人才,能夠幫自己謀利的人。此時,如果你向君王推行「種地的技術、與民同樂的方法」,是難以成功的。

在和平年代,你慫恿君王去打仗,挑撥是非。大家會認為你是「沒安好心」,要是你成功了,也是一個罪人。

違心的行動,越忙越亂。

有的父母,過分管教孩子。孩子,本想去學法律,

但是父母要求他學歷史。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走進了法律學校,卻絲毫沒有興趣,課業成績一塌糊涂。當父母意識到孩子需要改變專業的時候,孩子已經十七八歲了,基本定型了。

有的人,走進社會,隨隨便便進廠打工。打工幾年,發現收入不滿意,也沒有學到一技之長。當進入中年之后,迫于生活的壓力,不敢跳槽,只能渾渾噩噩地熬下去。

也有一些人,頻繁跳槽,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是在失業的路上,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忙碌的身影,令人心疼,也令人費解。

俗話說:「什麼格局,就什麼命。」其中的道理,就是方向對不對的問題,如果格局太小,只是考慮眼前利益,那麼忙碌就變成了消耗自己的事情。

做人,沒有功勞,就別談苦勞。

叫苦沒有用,成績才有用。

02

方向對了,閑下來也是前進。

很多人羨慕蘇東坡,還認為他一生顛沛流離,多次被貶,忙得不可開交。事實上,他閑暇的時間很多,要不然,怎麼會研究美食,常常去朋友家喝酒,約朋友爬山呢?

那就「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名句,就是在沙湖游玩時,

遇到細雨時寫的。

「人間有味是清歡」,形容了他和朋友一起外出,采摘野菜,做野菜的感悟。

生活不忙,就可以用心琢磨文章,感悟一飯一菜的滋味。

東晉名臣謝安,很長一段時間,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的東山。他做官之后,非常淡定,令人佩服。

比方說,有一次,和大臣們出海,遇到了巨浪。大家都驚慌失措,他卻渾然不動。

不忙,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做人很有定力,懂得「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也許你認為,方向對了,就是按照小時候的理想,去行動。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隨機應變、順勢而起」。

方向是既定的,人是靈活的。

當你發現方向錯了,馬上就調整,搞清楚了方向,再出發就順了。就像蘇東坡一樣,走到黃州、惠州、杭州、海南,雖然日子很苦,

但是生活很好,總有說不完的樂趣。

如果你的人生遇到了風雨,周圍的人都忙得不可開交,你就保持鎮定,有條不紊地處理當下的事情。就像謝安一樣,每一段路,都自己設計的,進也可以,退也可以。

《道德經》里說:「圣人被褐懷玉。」

厲害的人,心中有美玉,外表很普通。不追求表面的繁華,多追求內心的淡然,慢一點,反而更快。

中年人,充分發揮家人的作用,做出合理的安排,就是同心協力;找到工作的竅門,善于和同事合作,就變成了事實上的領導者。

03

「凡事有度」,人生路上,總要找到忙碌和悠閑之間的平衡,別瞎忙,別太閑。

從一個單位來看,高層次的人,在辦公樓里,運籌帷幄;低層次的人,在車間里忙個不停。但是高層次的人收入更多,單位也離不開他。低層次的人,隨時可以被取代,收入也少很多。

如果你當下很忙,加班加點,還得不到重視,說明你要調整自己了。

人生中,80%的問題,要錢來解決,但是賺錢的方法,不是蠻干,而是巧干,甚至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干。

中年之后,不慌不忙,穩穩妥妥,

是自己的底氣,是一家人的安全感,也是孩子的驕傲。

所以,積極調整,沉淀自己,才是最大的遠見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