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居七年》最好的生活狀態:圈子干凈,物質極簡,內心豐盈

PubDate:2022-08-28

2013年,一個西安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既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進入高校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到大城市闖蕩實現自己的繪畫夢想。

而是選擇租下終南山上一個破舊的小院,過上了脫離俗世的隱居生活。

父母朋友無法理解,以為他只是一時興起,不久就會重回都市生活。

然而,七年過去了,他不僅沒有回歸城市,反而想到更深的山里去。

他就是青年畫家、詩人張二冬。

在山里,他種植瓜果蔬菜、飼養雞鴨狗貓,那里沒有復雜人際關系的占據,也沒有紛繁瑣事的打擾,他過著最簡單、最質樸的日子。

他不戀愛、不結婚,大部分時間用來種菜、寫作、繪畫,過著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2020年,他把這段溫暖愜意的經歷以及對自然、對人生的思考寫進《山居七年》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二冬的山居生活,希望可以給身處精神焦慮的我們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啟迪,撫平心里的浮躁,帶給我們平靜生活的力量。

01

人和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相處才能長久

有句話說:「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是場災難。」

人與人之間相處,走得太近就像兩個帶刺的刺猬會傷到彼此。

作者有一位鄰居叫永琴,是位60歲的老太太,因為兩家院子挨著,兩人的關系也走得很近。

作者對永琴很好,給她零花錢,讓她下山買涼皮吃;還給永琴米面油及生活用品,

作為讓她幫忙打掃院子的答謝。

一來二去,兩人關系熟絡起來。

作者還因為永琴想要一臺收音機而買給她,但這也成為兩人關系惡化的開始。

當收音機幾次被別人拿走,永琴竟然主動張口從作者要新的。

作者沒想到,他不求回報的善意付出,讓對方當成理所應當,最后竟然演變成毫無顧忌地索取。

這件事讓作者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微妙,必須有個距離,不然就會很糟糕。

此后,作者開始有意識地「疏遠」永琴,除了拿給她吃的東西,兩人很少說話,也再沒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吵架。

保持一定距離,懂得感恩和尊重,才會讓關系更加順暢。

想到陳銘在《奇葩說》里講過一件事。

他父親憑著自己努力,扎根大城市,很多親戚便去找他父親幫忙安排工作或解決其他問題。

最開始陳銘的父親很是熱情,盡力幫助大家。可后來找他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為他沒有幫忙而在背后惡意中傷他。

一次,陳銘的父親忍無可忍,終于在酒后向親戚們發飆了。

此后,雖然找他父親辦事的人少了,但親戚和他們家的關系反而更好了。

蔡永康說:「過于熱情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系的方法,與人相處最好冷淡一點,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對人太過熱情,沒有原則和底線,就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刃。熟不逾矩,親而有度,才能保護自己。

02

物質極簡、精神豐盈,生活方能輕松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都想追求更大的房子、更貴的車子、更高的職位。

誠然,適當的欲望,給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但是欲望一旦超出范圍,就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讓人疲憊不堪。

作者有個朋友,癡愛盆景,目標是養三千棵樹。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朋友省吃儉用;為了照顧這些盆景,朋友花費很多心思,也失去很多自由時間;因為擔心盆景被人偷走,

朋友每次下山都不敢走太長時間。

本來是業余愛好,卻超過自己的承受范圍,成為負擔。

作者寫道:物欲太消耗精力了,物質寒貧的人,更容易接近「清」的狀態。

任何繁雜多余的事物,都是對自己的消耗。少一些對物的追求,不讓物欲占據我們的內心,才能活得輕松。

就像他自己,一個人住在大山里,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住的地方沒有過多裝飾,只是干凈整潔的空間就足夠;

不追求山珍海味,自己種植糧食蔬菜,春耕秋收,夠吃就好;

每天認真吃飯睡覺、聽鳥鳴蟲叫、看公雞打架,生活無需太復雜,簡單就好。

偶爾也會邀請二三好友一起在山中小聚、談笑風生。

不追求物質和功名,而是充分享受山上的生活,把生活經營得有趣、有樂、有詩意。

正如梭羅所說的:「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于聲名,不再汲汲于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豐衣足食的物質享受,而是來自豐盈的內心。

不被物質欲望奴役,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才能獲得長久的愉悅和幸福。

03

珍惜當下,忠于自己,是對時光的珍重

陶淵明曾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歲月匆匆,每個人都在被光陰推著向前走,年齡的增長、時光的流逝都不可避免。

我們總是憂慮時光的流逝、憂慮未來,卻忘了人生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

所以作者會在三月花開的七天里,每天醒來都會去聞一下花,只是想記住這轉瞬即逝的綻放。

看過一個采訪,詢問不同年齡的人:「人一生當中,哪個年齡段最好?」

國小學生說:「幼稚園最好!既不用寫作業,還能盡情玩耍。」

國中生說:「畢業以后最好,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女人說:「十七八歲最好,青春無限,活力滿滿,沒有家庭負擔。」

男人說:「65歲以后最好,兒女都已長大成人,

可以盡情享受退休生活。」

最后,一位老太太說:「眼前就是最好的年齡,珍惜當下,享受現在。」

人生中每個年齡都是最好的,珍惜每個年齡,在有限的生命里,讓自己綻放應有的光彩,才是對時光的珍重。

在作者看來,珍重時光的另一種方式就是不在意他人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盡情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一秒都為自己而活。

作者大齡未婚,在世俗眼光里,他應該早點結婚生子,人生才能算是圓滿。

可他不想順從大眾過平平淡淡,循規蹈矩的一生。

他不戀愛,也不社交,而是把時間用在自己熱愛的寫作繪畫事業上,才取得別人沒有取得的成就。

看過一句話:「決定我們一生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人生短暫,珍惜當下,享受時光,忠于自我,不隨波逐流,才能看到人生道路上獨屬于自己的美妙風景。

04

學會獨處、充實自己,生命才能飽滿

作者在書中寫道:有人身處鬧市,卻被網絡世界的「快節奏」與「信息爆炸」折磨得焦慮不安,而有人遠離煙火,卻被空谷幽蘭的「慢」與「簡」所治愈。

顯然作者就是后者。

他不喜歡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而是喜歡清凈、喜歡享受孤獨。

在山里,沒有信號,也沒有信息干擾的存在,他的心情很是放松;

因為獨處,給了作者更多的機會自我思考,讓他坦然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當然,他也并不是在山里打發時光,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看書、練字、畫畫等充實自己的活動上。

有人問作者:「一個人住就是獨立了嗎?」

作者回答說:「獨立應該是一種狀態,一種情感上沒有缺失感的狀態。」

那些忍受不了孤獨的人大多是沒有自我,需要依附于他人才能好好生活。

而一個人能夠享受獨處,一定是內心足夠強大,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的,方能活出生命豐富精彩的狀態。

影視演員陳道明偏愛獨處。他不喜歡參加應酬,而是喜歡一個人躲在家里看書、練書法、做手工。

正是這些獨處時光,讓陳道明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他成為德高望重、憑實力占據影視圈的演員。

《百年孤獨》里寫道:「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在人生這趟路途中,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利用孤獨時光,充實自己、豐盈自己,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不斷變得飽滿而厚重。

05

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了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這種循規蹈矩的生活,卻忘了還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

最開始,二冬的父母也像所有人一樣非常反對兒子的生活選擇,認為他放棄繁華的都市生活躲進深山,是無所事事、逃避現實的行為。

如今,二冬的父母也時不時從城市到山上生活一陣子。

愿每個人都可以從二冬的生活里悟出一些輕松生活的道理。

即便我們無法擺脫都市生活的繁忙,也可以在內心留給自己一片凈土。舍棄過多欲望,回歸簡單生活,享受生活的寧靜和輕松。

人生下半場,愿你我都學會刪繁就簡,學會享受孤獨,珍重現在,過輕松愜意、有價值和意義的日子。

享受時光,忠于自我,不隨波逐流,才能看到人生道路上獨屬于自己的美妙風景。

04

學會獨處、充實自己,生命才能飽滿

作者在書中寫道:有人身處鬧市,卻被網絡世界的「快節奏」與「信息爆炸」折磨得焦慮不安,而有人遠離煙火,卻被空谷幽蘭的「慢」與「簡」所治愈。

顯然作者就是后者。

他不喜歡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而是喜歡清凈、喜歡享受孤獨。

在山里,沒有信號,也沒有信息干擾的存在,他的心情很是放松;

因為獨處,給了作者更多的機會自我思考,讓他坦然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當然,他也并不是在山里打發時光,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看書、練字、畫畫等充實自己的活動上。

有人問作者:「一個人住就是獨立了嗎?」

作者回答說:「獨立應該是一種狀態,一種情感上沒有缺失感的狀態。」

那些忍受不了孤獨的人大多是沒有自我,需要依附于他人才能好好生活。

而一個人能夠享受獨處,一定是內心足夠強大,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的,方能活出生命豐富精彩的狀態。

影視演員陳道明偏愛獨處。他不喜歡參加應酬,而是喜歡一個人躲在家里看書、練書法、做手工。

正是這些獨處時光,讓陳道明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他成為德高望重、憑實力占據影視圈的演員。

《百年孤獨》里寫道:「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在人生這趟路途中,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利用孤獨時光,充實自己、豐盈自己,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不斷變得飽滿而厚重。

05

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了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這種循規蹈矩的生活,卻忘了還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

最開始,二冬的父母也像所有人一樣非常反對兒子的生活選擇,認為他放棄繁華的都市生活躲進深山,是無所事事、逃避現實的行為。

如今,二冬的父母也時不時從城市到山上生活一陣子。

愿每個人都可以從二冬的生活里悟出一些輕松生活的道理。

即便我們無法擺脫都市生活的繁忙,也可以在內心留給自己一片凈土。舍棄過多欲望,回歸簡單生活,享受生活的寧靜和輕松。

人生下半場,愿你我都學會刪繁就簡,學會享受孤獨,珍重現在,過輕松愜意、有價值和意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