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6旬大伯做滿煎糕39年,小店門口每天排長龍隊,堅持最傳統的手法制作:滿滿回憶!

PubDate:2022-08-26

一間不起眼的滿煎糕攤位前,排起長長的隊伍,陽光包裹下食客溫馨靜謐。每天早晨8點左右,小店門口便排起長龍,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白領也有藍領,付錢拿糕,一切在靜默中完成,仿佛自有默契。

溫暖的火爐前,「掌鍋人」張景雄嫻熟地制作滿煎糕,下面、攤平、加料、蓋鍋蓋、起鍋幾個動作一氣呵成,一片滿煎糕制成不超過5分鐘,時間不長,但這幾個動作他已經重復做了三十幾年,并將一直重復下去。

張景雄今年65歲,左鄰右舍都親熱地管他叫「老張」,他的滿煎糕陪著街坊們度過春夏秋冬的每個早晨。

1980年,張景雄從永安煤礦辭職回家鄉泉州,沒技術的他不知道能做什麼。無奈之下,他決定學做滿煎糕,開家店養活自己,沒想到自己一個不得已的決定,多年后竟成了許多泉州人對古早味最深沉的眷念。

說干就干,張景雄通過給老師傅免費打雜來換取學習機會,一段時間后,他便掌握了滿煎糕的制作技巧,并在中菜市場開了人生的第一家店,取名「康莊滿煎糕店」。「‘康莊’二字取自張帝《我需要安慰》歌中那句‘我為理想奔向康莊’。」張景雄說,年少的他期待通過經營好這家店]走向康莊大道。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鉚足了勁,甚至不惜花了200多元,專門請鑄鐵師打造了兩口重達30斤的平底鍋。「鍋底要足夠厚,這樣滿煎糕才不會出現一面已焦一面未熟的情況。」在張景雄看來,如此「奢侈」的鍋才是質量的保障。

如他所說,每個顧客都是他的老師,在反復的揣摩試驗中,他掌握了火候和原料的最佳配比。店面幾度搬遷,輾轉開于甲第巷、新門街,直至1985年左右才搬遷至裴巷,這期間他也結婚生子,完成人生大事。

39年的口耳相傳,為「康莊滿煎糕店」積累了一大波鐵粉食客,他們專程開車從晉江、石獅、惠安等地趕來,就是為了吃上一口Q彈松軟的滿煎糕。心與胃相連,食客與食物之間也發生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2015年清明節,張景雄和往常一樣埋頭做滿煎糕,

突然聽到一個略帶哽咽的聲音:「這是我兒子愛吃的滿煎糕嗎?」張景雄抬頭一看,眼前站著一位50多歲的女人,眼角噙淚。

細問之下,他才知道,她兒子去世前叮囑,經過裴巷一定要給他買塊滿煎糕。鍋爐邊香氣氤氳,張景雄第一次意識到小小的滿煎糕,竟承載一個人對塵世的眷念,寄托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哀思。

食客如此厚愛,張景雄不敢辜負,大到面粉小到芝麻,一切原料都用最好的。老面發酵全靠自然,沒有添加任何膨松劑。「動車開通這麼久,我從來沒有坐過。」為了每天準時供上味道正宗的滿煎糕,張景雄從未出過遠門,心里偶有遺憾,看到食客滿意的笑容,也就釋然了。

隨著網絡的傳播,老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但張景雄內心卻希望生意不要太好。「生意太好,忙不過來!」張景雄說,每塊滿煎糕從最初的發酵到打包都需要時間,排隊的人多了,就會著急,滿煎糕質量會有偏差。

37年來,張景雄始終堅持用最原始的材料、最傳統的手法做出最原汁原味的滿煎糕。升級版配料:紅糖、芝麻、冬瓜糖、花生仁,10元半片,20元一片。

住在西街的陳女士已經吃了「康莊滿煎糕」十余年,從婆婆到孫子都喜歡在早晨吃上一口溫熱的滿煎糕,她幾乎每天早晨7點左右就來光顧。「我以前常想等到張師傅老了,做不動了,我們還會吃到這麼好吃的滿煎糕嗎?」

陳女士說,當她得知張一龍回來是為了傳承這門手藝,她便稍稍放心了。圖為兩位來自廈門的女孩吃完一塊滿煎糕后,將剩下的打包帶回廈門給親友品嘗。

暖陽下,兩位女孩結伴前來購買滿煎糕。

古老的巷子,陳舊的小店,老板張景雄專心做好每一片滿煎糕,鮮少抬頭。兒子張一龍在案板前切糕、打包、收錢,妻子鄭麗珠則在后面配合,一家三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儼然成為老巷一道風景。

偶有攝影師經過,也會按下快門記錄這一和諧畫面。但愿這幅畫面會一直保持下去,這股甜香味會飄得更遠。 

隨著網絡的傳播,老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但張景雄內心卻希望生意不要太好。「生意太好,忙不過來!」張景雄說,每塊滿煎糕從最初的發酵到打包都需要時間,排隊的人多了,就會著急,滿煎糕質量會有偏差。

37年來,張景雄始終堅持用最原始的材料、最傳統的手法做出最原汁原味的滿煎糕。升級版配料:紅糖、芝麻、冬瓜糖、花生仁,10元半片,20元一片。

住在西街的陳女士已經吃了「康莊滿煎糕」十余年,從婆婆到孫子都喜歡在早晨吃上一口溫熱的滿煎糕,她幾乎每天早晨7點左右就來光顧。「我以前常想等到張師傅老了,做不動了,我們還會吃到這麼好吃的滿煎糕嗎?」

陳女士說,當她得知張一龍回來是為了傳承這門手藝,她便稍稍放心了。圖為兩位來自廈門的女孩吃完一塊滿煎糕后,將剩下的打包帶回廈門給親友品嘗。

暖陽下,兩位女孩結伴前來購買滿煎糕。

古老的巷子,陳舊的小店,老板張景雄專心做好每一片滿煎糕,鮮少抬頭。兒子張一龍在案板前切糕、打包、收錢,妻子鄭麗珠則在后面配合,一家三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儼然成為老巷一道風景。

偶有攝影師經過,也會按下快門記錄這一和諧畫面。但愿這幅畫面會一直保持下去,這股甜香味會飄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