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鬼谷子:三招處世絕學,提高情商積累人脈,多點貴人相助

PubDate:2022-08-25

幾千年以來,有志之士就在出世與入世的兩端徘徊。

到底什麼時候應該入世,建功立業,造福社會;什麼時候又應該出世,藏身山林,韜光養晦?

鬼谷子的回答是:「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

也就是說,社會問題出現了就做事立功,天下太平了就深隱待時。

鬼谷子所說的「深隱而待時」,也并非消極等待,而是要刻苦磨礪自己、約束自己,把自己修煉成濟世之才。

深隱之時要有「韜」。要時時更新思想,只有如此方可跟上時代的步伐。

1、對自己不走極端,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鬼谷子·謀篇》:「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道,

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水滿則盈」、「過猶不及」等等,都是先哲們早已總結出來的經驗。

它就是告訴我們,哪怕自己可以去爭取到的東西,最好也是留點分寸、留點余地,以便在萬一出現什麼情況時,能夠有一個回旋的余地。

這里,不僅是一個自我謙讓的問題,而且也有一種客觀的必要性。

因為,就人來說,一旦處于非常極端的地步或狀態,往往會使自己反而處于比較被動的境地。

我們有一些人常常喜歡抓住機會,充分地展示自己。

從自我實現的角度說,這當然是無可非議的。

但是,這種表現一旦過頭,則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這一點又何止是表現在這一個方面。

在人們的衣食住行方面,

在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是如此。

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哪怕是再好、再美味的佳肴,盡管非常合自己的口味,也最多只能吃個七成飽。」

這個道理是同樣的。

2、在對人上也要不偏不倚,做到「中正而已」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必須與他人打交道,都必須與別人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有合脾性的、對口味的伙伴與朋友,也難免會有一些在性格、氣質、甚至于行為方式上都顯得格格不入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地憑自己的好惡。

近前者,遠后者,甚至于表現出一種明顯的態度,其結果往往是容易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這樣,不僅可以真正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得到各種人的幫助,而且也還可以保持朋友間長久的友誼和交往。

這種「中正」絕不是虛偽,也并不是假心假意,而是一種科學、一種人生的智慧。

殊不知,自己與別人合不來,在許多情況下屬于雙方性格的差異。

3、對待工作要謹慎、細心、勿躁、勿急

有些人對待工作和處理事情,總希望能夠在一天之內便能干好、能干完,

心急火燎。

作為一種熱情,它是值得提倡的。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拖拖拉拉無疑是一種非常惡劣的作風。

但是,作為「中正」的態度,則不該如此。

它要求人們克制、忍住自己的急躁,冷靜地分析、仔細地思考。

而不是一下子便急于去草率行事、魯莽上陣。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簡單、容易,而這類事情也特別容易出問題,癥結也就在于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求勝心理,希望一下子便干完。

「中正」的態度在這里便體現為一種冷靜。

另一方面,在對待事情和工作中,「中正」還要求人們不能貪多,把面撒得太廣太寬,什麼事都想干,哪里都插一手,而要求人們量力而行,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

否則,很可能是什麼都干了,而又什麼都沒能干好。

總之,一個人要是能夠在對己、對人、對事上都能夠保持一種主動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