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件事父母最好不要插手,操心得越少,孩子成長得越健康

PubDate:2022-08-13

作家鄭淵潔說:「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成長和自我完善。」

為人父母是一件極其考驗智慧的事情,它并不是每個人自然而然都會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學習。很多父母由于沒有經驗都只能在摸索中前進。

這一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會犯錯。

犯錯并不可怕,甚至很正常,重要的是父母們應該及時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不要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那一套壓制孩子,最終導致孩子走向反方向。

尤其是以下三件事,父母操心得越少,孩子成長得越健康。 一、孩子的隱私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父母會有這樣的說辭「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有什麼是我不能知道的。」

還有不少父母喜歡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房間,他們希望知道孩子身上的一切事情。但其實越是這樣,孩子越不愿意將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越封閉自己并推開父母。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進入青春期越來越叛逆,

不服管教。孩子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有了自己的主觀想法,和父母意見相左是很正常的境況。

但如果父母有耐心、懂得放手,且前期和孩子有非常良性的相處基礎,叛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孩子的很多叛逆其實只是為了對抗父母。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作「心理邊界(Psychological boundary)」,任何人之間都需要心理邊界,沒有邊界的關系早晚會走向毀滅。

即便孩子是你生的,你和孩子終究也還是兩個個體,不可能合二為一,所以為人父母你必須要尊重孩子的個人隱私。

他不愿意告訴你的事情就不要強行了解,如果你不相信孩子,孩子也不會相信你,等到真的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的時候,

孩子反而不敢向你求救。

孩子的心思其實非常敏感,相信、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會覺得父母可靠,反之,則相反。Heim g. ginot說:「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

所以父母們請有邊界的愛你的孩子。

二、孩子的社交

父母們總是很擅長插手孩子的社交,

總是在告訴孩子「不要和壞孩子玩」、「不要和成績差的孩子來往」等等,各種限制孩子的社交。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因為畢竟孩子在核心價值觀念還不穩定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但貿然的干涉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大人眼中的「壞孩子」很可能是孩子眼中寶貴和真誠的朋友,那些不一樣的朋友身上常常具備他們不具備的特質,為他們帶來新鮮感,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大人在評判孩子的友誼時其實不應該過于片面,更不該貿然干涉。

通常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因為社交有以下行為,父母們不妨對孩子多一點信任,相信他們能處理好自己的社交活動。

孩子與對方在交往中處于不平等地位,

孩子總是聽憑對方的指示。孩子因為某一個朋友和以前的社交圈脫離,出現語言攻擊和行為,孩子喪失信心,有了自我厭惡的想法。

三、孩子的探索欲

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望逐漸增長,心理學認為孩子在2歲左右就已經有了探索世界的意識。

而很多父母的做法則令人十分憂心,他們會因為過于擔心孩子受到傷害,而不停地限制孩子的自主探索行為。

這樣做短期看或許能讓孩子避免一定的物理傷害,但拉長到整個人生的維度,其實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孩子很容易走向極端。

要麼徹底失去生命的活力,失去探索一切的欲望,因為反正做什麼都不被允許的思維模式已經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腦海了。

要麼徹底地與父母決裂,無論父母不允許他做什麼,他都一定要去試一試,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對父母有著深深的憤怒。

心理學家克萊爾說:「世上所有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所以不要控制孩子探索世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你要知道沒有人能夠不受一點傷害的成長,孩子遲早要經歷磨難。

我們無法百分百安排好孩子未來的命運,唯有放開手,尊重個體的成長,孩子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