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世紀初南方重要城市大觀:上海、南京、武漢、岳陽、宜昌

PubDate:2022-08-12

當21世紀突兀地降臨,剛剛過去的昨天與整個20世紀被框定在了歷史之中。剛剛過去的一個世紀,對于中國講是過于「滄桑」的百年,一幕幕充滿著強烈反差的歷史劇變就像速放影像一樣頻閃、切換,令人目眩。

20世紀最末一年夏天,我們為了編一部反映當地百年歷史的圖片集,爬到天津圖書館16樓舊日文書庫去翻找資料,很偶然地,我們發現了日本人山根倬三出版于1916年的攝影集《長江大觀》。那厚厚一冊棕黃的清晰的長江流域景觀圖集,以令人驚異的視角鋪展出了由上海到重慶的城市景觀。在那里,

人被有意忽略了,圖像成為對城市歷史的敘寫,沉靜而又氣勢浩大。那不是一個局部的特寫,尤其是其中杭州西湖、廬山、武漢和長沙四幅超長幅景觀全景圖,展現出《清明上河圖》式的橫向鋪展的全景式的、平展的景觀,正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于是我們決定先放下原先的計劃,盡快整理出版這部影集。

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它提供了足夠闊大的空間,通過篩選和重新貫通,一部凝重、恒定、鋪展的20世紀初的中國躍然紙上,那才是我們尋之已久的圖像。于是下面的文字很自然地出現于書的扉頁之中,成為全書中唯一的文宇的陳述。

20世紀初,古老的中國尚未從昏睡中醒來,長江流域的諸多歷史文化名城還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

那是孕積已久的大風暴到來之前的最為死寂的時刻。一個在中國生活了20年的鐘情于長江文化的日本人山根倬三,用相機記錄了那個時代,他后來從千余張照片中整理出一百五十余張,加上收集來的稀有圖片,匯集成《長江大觀》,那時用珂羅版印制,厚重而精致的游記式圖集,出版于1916年。

上海蘇州河花橋

上海豫園湖心亭

吳淞港全景

江蘇南京秦淮

江蘇南京秦淮貢院

江西南昌滕王閣

江西湖口石鐘山

湖北武漢奧略樓

湖北武漢舊俄租界江岸街

湖南岳陽全景

湖北宜昌三峽平善壩

當我們從塵封的舊書庫里發現這部「往昔的中國」,看到以長卷形式鋪展的杭州西湖、武漢和長沙全景,內心的激動難以抑制,從沒有一本圖集像《長江大觀》這樣場面浩大、一氣呵成地展示了長江流域眾多城市和人文景觀。我們決定重新解讀這本書,去掉原有松散的文字和一些價值不大的自然景觀圖片,以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對圖片進行了調整。

歷史(尤其是20世紀的歷史)是沉重的,這本書中的許多著名建筑和城市如雷峰塔、原黃鶴樓、長沙舊城都已經不存在了,考證和痛惜那段歷史是時下許多「圖文并茂」圖書所追求的,但我們沒有那麼做。實際上,我們是把圖集中的城市和人文景觀看作中國歷史的縮影,歷史的滄桑全部記錄其上,無需我們多言。至于那些取之于當地的名句楹聯,只是想把讀者盡快帶入歷史的「情境」之中。

最后,讓我們記住在20世紀中葉(1944年),建筑師梁思成有感于中國古代城市的衰敗而說過的一段話:「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征,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于消滅的現象。」

湖北宜昌三峽平善壩

當我們從塵封的舊書庫里發現這部「往昔的中國」,看到以長卷形式鋪展的杭州西湖、武漢和長沙全景,內心的激動難以抑制,從沒有一本圖集像《長江大觀》這樣場面浩大、一氣呵成地展示了長江流域眾多城市和人文景觀。我們決定重新解讀這本書,去掉原有松散的文字和一些價值不大的自然景觀圖片,以我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對圖片進行了調整。

歷史(尤其是20世紀的歷史)是沉重的,這本書中的許多著名建筑和城市如雷峰塔、原黃鶴樓、長沙舊城都已經不存在了,考證和痛惜那段歷史是時下許多「圖文并茂」圖書所追求的,但我們沒有那麼做。實際上,我們是把圖集中的城市和人文景觀看作中國歷史的縮影,歷史的滄桑全部記錄其上,無需我們多言。至于那些取之于當地的名句楹聯,只是想把讀者盡快帶入歷史的「情境」之中。

最后,讓我們記住在20世紀中葉(1944年),建筑師梁思成有感于中國古代城市的衰敗而說過的一段話:「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征,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于消滅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