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起真正的身世,被史書隱藏得太深,難怪被秦昭王信任30多年

PubDate:2022-08-08

作為戰國晚期的風云人物,白起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留下不少謎團,其中之一就是白起的身世之謎。

根據《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白起是陜西寶雞郿縣人,在秦昭襄王十三年,被提拔為左庶長,其中并未談到白起身世。

但在不少文章中,卻將白起塑造成為一個「底層士兵逆襲」的故事。

商鞅變法后,秦國實行軍功爵,給了很多底層士兵登上高位的機會,白起就是從一介小兵做起,通過不斷誅敵立功,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那麼,白起到底有什麼身世,為何在成為左庶長之前默默無聞、史無記載呢?

其實,在「王侯將相真有種」的時代,

白起又怎麼可能是真正的底層呢,只不過被史書隱藏得太深,而被人誤會了而已。

因此,白起不是平民百姓的出身,疑問是哪一個貴族的后代。

談及白起的身世,歷史上白居易與歐陽修都曾探討過,但他們兩人的觀點都遭到駁斥。

1.唐朝白居易編撰家譜時,整理了白氏一脈世系。

楚平王時,太子羋建逃亡途中歿去,伍子胥帶著羋建之子羋勝逃亡吳國,后來羋勝回歸楚國,被封為「白公」,又被稱為「白公勝」。楚國一場政變中,白公勝被誅,他的兒子逃到秦國,至此繁衍生息,「從白乙丙而下,代為名將,裔孫白起,更是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

但白居易去世后,家人邀請他的忘年交李商隱撰寫墓志銘時,李商隱卻不相信這段歷史,寫了「公之世先,用談說聞」八個字!

李商隱之所以不相信,一方面是白居易的表述中存在明顯錯誤,白乙丙是秦穆公時期的秦將,而白公勝是春秋晚期之人,兩者相差150年,因此白乙丙不可能是白公勝的后代;另一方面是白公勝之歿,史記中說「會葉公來救楚,

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誅之」,其他文獻中也沒有提到白公勝之子逃亡楚國。

《舊唐書》中,對白居易的說法也不認同,但由于沒有過硬的證據,只說他是「太原人,北齊五兵尚書建之仍孫(第八世孫)」,沒有再往上追溯。

2.歐陽修編撰《新唐書》時,

對白氏世系做了一番整理,

認為白居易是周代姬姓后人,春秋名相百里奚的后裔。武王伐紂后,將泰伯奔吳中的仲雍后代虞仲封于虞國,晉國滅亡虞國之后,虞國公族百里奚流落到了秦國。百里奚有一子叫孟明視,他有兩個兒子叫西乞術與白乙丙,而白乙丙就是白起祖上,白姓始祖。

但在殽之戰中,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是三位秦軍主帥,秦穆公派父子三人一起出征,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因此,南宋人陳振孫在《白文公年譜》中指出:《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說白氏出于羋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白氏出于姬姓,均是于史無征,自相抵牾,并不可信。

白起既非出自羋姓,又非出自姬姓,那麼白起有何身世呢?

其實,史書中有一條重要線索證明,白起出自贏姓,是秦國的公族。

秦憲公去歿后,弗忌等三庶長立了秦出子(秦憲公第三子)為君,他們三人掌握朝中大權,最后還誅了秦出子,立秦武公(秦憲公長子)為君。由于國君年幼、權臣弄政的這一教訓在,于是秦武公沒有傳位給兒子贏白,

而是傳位給了弟弟,即秦德公,接下一段時間內秦國傳承以兄終弟及為主,秦德公三個兒子輪番成為國君,最后一位是秦穆公。秦德公繼位后,將公子贏白封在平陽(今陜西岐山、噤縣一帶),他的后人以白為氏。

《戰國策》中稱他為「公孫起」,說明白起是公族(諸侯王族)的后代。

春秋戰國時期,只有公族子孫才能被稱為「公子」、「公孫」。

因此,揭露白起身份的重要線索就出現了:白起是陜西寶雞郿縣人,公子白被封在寶雞岐山,兩地相距不遠,說明兩者應該有一定關系;而白起又被稱為「公孫起」,說明他應該就是公子白后代。相反,無論是百里奚還是白公勝的后代,都不太可能巧合到流落到公子白的封地附近。

白起的升遷,可以作為他是嬴姓族人的重要佐證!

公元前294年,白起成為左庶長,《史記》沒有記載他之前的事跡。

商鞅變法后,左庶長在秦國二十級爵位體系中位居第十,是秦國中層爵位。

無論是誰,只要戰功足夠,都可以成為左庶長。但是白起成為左庶長后,當年就率軍攻打韓國,

第二年再度成為主將攻打韓魏兩國,滅掉韓魏24萬人,隨后成為大良造(爵位的第十六級)。

從成為左庶長之后,白起就一直擔任主帥。

問題在于,白起剛成為左庶長之后,為何就得到秦昭襄王的高度信任,讓他成為數十萬兵馬的主帥?結合上述線索來看,顯然這種信任不是沒有緣由的,最大的可能是白起是嬴姓子弟,因此后來也信任了白起30多年。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成為左庶長,秦昭襄王五十年白起于杜郵自絕,除了長平之戰后受到范雎挑撥之外,白起深受秦昭王信任30多年。

因此,白起的祖先是公子白,秦穆公時出了一位白乙丙。商鞅變法后,雖說以軍功論爵,但白起身份特殊,可能早就作為副將參與過很多戰爭,由此立功成為左庶長,同時他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所以之后才會立即成為主將。

由于白起之前或是以副將身份參戰,所以各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樣的「小角色」,民間也沒有他「逆襲」的勵志事跡,最后司馬遷沒有收集到相關資料,于是就只能從他成為左庶長開始說起。

由此可見,楚女出身的宣太后能在秦國稱制,靠的遠不僅是權謀之術;而白起能成為一代戰神,也絕不僅僅憑借個人的努力。

這世界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成敗,所有的榮光背后,都有著最普世的規則。

人能了解規則并利用好規則,才是真正的存亡之道。

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參考資料:《史記》、《白文公年譜》等

因此,白起的祖先是公子白,秦穆公時出了一位白乙丙。商鞅變法后,雖說以軍功論爵,但白起身份特殊,可能早就作為副將參與過很多戰爭,由此立功成為左庶長,同時他的軍事才能得以展現,所以之后才會立即成為主將。

由于白起之前或是以副將身份參戰,所以各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樣的「小角色」,民間也沒有他「逆襲」的勵志事跡,最后司馬遷沒有收集到相關資料,于是就只能從他成為左庶長開始說起。

由此可見,楚女出身的宣太后能在秦國稱制,靠的遠不僅是權謀之術;而白起能成為一代戰神,也絕不僅僅憑借個人的努力。

這世界上,沒有毫無道理的成敗,所有的榮光背后,都有著最普世的規則。

人能了解規則并利用好規則,才是真正的存亡之道。

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參考資料:《史記》、《白文公年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