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最頂級的修養:別猜人心,別費口舌,別揭傷疤;懂得做人的高度,也擁抱生活的溫度

PubDate:2022-08-11

所有的復雜,最終都要回歸簡單。

猜人心太累,費口舌太貴,揭傷疤太痛。余生別再浪費精力,做好自己足矣。

生活不是非要轟轟烈烈,

細水長流也是一種偉大。

當一個人言行有從容、心底有善良,人生也會圓滿。

別猜人心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寧肯賭天意,也不猜人心。

心理學中,有一種「投射效應」。

它指的是,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來判斷他人。

一旦陷入「投射效應」,就會把自己的個性、欲望、情緒等心理,像投影儀一樣,強加在別人身上。

《三國演義》里,曹操是個猜疑心很重的人。

他刺殺董卓失敗后,逃到了呂伯奢家中。

曹家和呂家是世交,于是呂伯奢想要款待曹操,為此特意殺豬。

而一旁的曹操,躲在房間里偷聽到磨刀聲,以及一句「綁著殺了」。

他便立馬大起疑心,于是不問青紅皂白,把呂家八人殺死,釀成悲劇。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過慮損精神。」

婆媳之間,最忌諱猜來猜去,

傷了感情,壞了關系。

朋友梅子和婆婆住在一起,兩人生活習慣不一樣。

婆婆比較節儉,除夕那天做的菜太多,沒有吃完,于是從初一到初五都在吃剩菜。

梅子覺得婆婆看不起自己,故意做剩菜給她吃。一次飯桌上,她忍不住吵了起來,當晚就跑回了娘家。

而事實上,婆婆只是認為過年吃剩菜,意味著年年有余。

這件事中,梅子將自己的觀點投射在對方身上,猜忌心讓她失去理智,把小問題上升為家庭矛盾。

有句話叫做:

「世上沒有比猜疑更讓人煎熬,更深入骨髓的毒藥了。」

不要去猜人心,因為人心隔肚皮,是猜不透的。

猜的越多,越透支心力,想的越深,越容易憔悴。

一段關系中,最累的事情,從來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精神上的勾心斗角。

別費口舌

古人云:「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日常生活中,我更喜歡這樣的相處方式: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不同不費口舌。

《莊子》中記載了一個故事。

士成綺去拜見老子,對老子說了一段話:

「我聽說您是圣人,可是您屋里亂糟糟的像老鼠窩,

食物和果蔬丟棄在一旁,為富不仁的作風,實在是配不上圣人的稱號。」

老子看了一眼士成綺,一句話也沒說,獨自回屋去了。

第二天,士成綺又來拜見老子,恭順的說:

「昨天我說話傷害了您,內心十分愧疚,今天特意來致歉,請您教導我。」

老子緩緩開口到:「假如你說我是牛,那只是稱謂上的牛,你喊我是馬,也只是口頭上的馬。我內心不排斥任何稱謂,順其自然的接受一切。」

那些懂理的人,你說一句話他就能立馬明白;那些固執的人,你扯上半天也是徒勞無功。

俗話說:「逞一時口舌之快,得一世傷心之悔。」

真正的大格局,是該沉默時沉默,從不把時間浪費在辯解上。

有些話無力言說,何必浪費口舌;有些事糾纏不清,一笑而過就好。

人這輩子,

可以在油鹽醬醋中甘心平凡,但絕不能在爭論高低中消磨涵養。

別揭傷疤

俗話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朋友之間,無論關系有多親密,都要遵循這兩個原則:隱私,別去說;傷疤,別去揭。

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輕時生活困難,曾經和窮孩子一起放牛砍柴,

也要過飯。

后來,朱元璋當上皇帝,鄉下的朋友都來找他攀關系,

有一次,一個老鄉來到皇宮,跟朱元璋敘舊。

老鄉對朱元璋說起以前的窮日子:

「還記得我們去蘆葦蕩偷蠶豆,你真是窮怕了,還搶豆子吃。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吃,被雜草卡住喉嚨,差點翻白眼。」

老鄉越說越激動,把朱元璋出丑的畫面,描繪得十分詳細。

他原本以為把這故事說出來,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結果,朱元璋沒有感動,反而很生氣,當即下令把他趕出去。

《菜根潭》里有句話: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所謂的尊重,就是給對方留一分薄面,多一份體面。

有時候,你不經意間的玩笑,可能會撕開別人內心深處的傷口。

人間非凈土,各有各的苦,同是悲傷客,莫笑他人難。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命運,而一個人的修養,則藏著運氣。

即使屈居于煙火陋巷,也要不斷修煉自我。

不猜人心,是做事的格局;

不費口舌,是為人的灑脫;

不揭傷疤,是心底的善良;

愿我們都有一份淡然,

既懂得做人的高度,也擁抱生活的溫度。